分享

借助实验思维化解化学难题的途径

 GXF360 2017-08-03


化学是一门与实验关系密切的学科,它不仅包含艰深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涉及大量的实验操作过程。更重要的是化学中的理论知识往往来源于实验现象的归纳和总结,如果单独进行理论的讲解会显得乏味,只通过实验的演示又显得空洞不具体。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在教学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以形象具体的实验操作配合理论知识的抽象总结,才是教学的最佳方式。借助实验教学,可以化解理论讲解的困境。

一、借助实验思维攻克概念难关

很多时候我们对概念的讲解过于“程式”化,以为可以先“灌输”再理解,其实恰恰相反,对概念的理解过程应该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怎样积极地引导学生从兴趣到探究,从探究到归纳,再升华到理解,实验的思维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理解化学概念的新途径。

在《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章里,没有编排新的化学概念,但可以利用本章的一些内容去理解过去学过的一些基本概念。例如:利用CO2的生成实验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验准备中大块石灰石的粉碎过程,只改变了石灰石的形状,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而在其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过程中,石灰石的逐渐消失以及大量气泡的产生,证明了新物质的生成,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的直观比较,帮助学生重新复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基础的概念。在课程的进程中,再一次将过去学过的概念活泼且深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了课程的衔接和有效过渡。可见借助实验的思维来进行概念的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升学习效率。

二、借助实验思维化解性质困惑

当下的化学课程设置,一般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而实验课受教学条件、时间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与理论课相互配合。在无法通过实验直观讲解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化学的学习难度无疑大大增加。特别在物质相关化学性质的学习中,这种情况的发生就使学生对实验现象中所反映的物质性质很难有准确的认识。因此,在化学性质的学习中可以积极地探索借助实验思维来化解性质这一困惑。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CO2可以溶于水这一化学性质,但学生对CO2溶于水的本质并不理解。借助实验思维的授课过程,首先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CO2溶于水后,水可能呈什么性?让学生回忆溶液显酸性与碱性的特征颜色反应;然后再准备两个广口瓶,装一定量的清水,向瓶内通入大量CO2;最后利用酸碱指示剂配合pH试纸测溶液酸碱性。下一步,用热毛巾焐热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的瓶子,溶液恢复淡紫色。证明CO2先溶于水产生了使石蕊变色的酸,即CO2+H2O=H2CO3。而颜色的恢复是由于碳酸分解和失效,即H2CO3=CO2↑+H2O。

通过实验思维的逆向思考和实验设计,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物质的相关性质,这个教学过程不仅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意识,而且在实验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思维的引导,串联以前的知识积累,增强了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借助实验思维打破应用枷锁

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对于化学来说更是如此。这里所提及的应用是指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化学知识由于其内在联系的复杂性以及知识结构的广泛性使化学知识的应用变化复杂。在化学题目中的情景可能对应很多反应原理和实验现象,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运用适当的解题方法。借助实验思维可以很好地应对复杂的应用问题。

综上所述,在化学学习中引入化学实验思维是理解概念的“助手”、掌握物质性质的“抓手”、解开化学难题的“扳手”。教师应积极开展关于实验思维教学的探究和实践,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思维散和自主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