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聆听错觉恶性循环的罪魁祸首:先读后听

 昵称39608766 2017-08-03



大脑认知包含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两条加工路径之间的密切互动。就语言聆听而言,自底向上即从耳朵→听觉中枢→大脑语言中枢→大脑其他智能中枢;自顶向下正相反,激活相关认知基模[1],调动大脑中已有的语言表征神经,预测性地加工匹配自底向上输入的信息流。婴儿母语习得的起步期高度依赖自底向上的加工通道,由输入的语音流激活,从耳朵到大脑,从语音声波基本参数的加工开始,一步步内化,按物种基因预设的方式,提炼以匹配,以生成母语神经表征,包括音素、音素序列、候选词切分、各层次韵律模式,进而,生成词汇语义神经表征和句法神经表征等等。随着这个内化过程逐步确立,自顶向下的加工会逐渐起主导。


举一个简单的心理语言实验之例。在话语中加入短暂的“咔嗒”噪音,并且特意把此噪音加在一个单词的发音之内,让被试聆听后报告在何处听到了噪音。请看下句,其中#代表“咔嗒”噪音。


Different counties have differenteduca#tion systems......


被试都报告是在单词之间而非单词之内听到了此噪音。由此可知,大脑是根据内在的范畴化表征自上而下地主导加工输入的语音流。


前一章揭示的聆听错觉恰是大脑自顶向下主导的加工:用内在的母语语音表征扭曲外在输入的真实声音。初学外语时如果视读先导,提前预知含义,大脑就更强化提前启动自上而下的情节预知和语义回忆式的匹配理解,从而补偿、替代、干扰、压抑被语音输入激活的本能的生理加工和神经生长,即跳过下述相对独立的自下而上的三大生理加工过程:


⑴.目标语言声韵的基础听觉分析

⑵.目标语言特有的语音流神经表征的生长

⑶. 以此语音模式为基础的句法神经和语义神经生长。


先读后听还会强化用母语语音模式错误匹配外语语音流的状况。两者叠加,就等于完全屏蔽了剥夺了语言学习的正常的本能的生理加工。简言之,先读后听阻碍了甚至消灭了新语言学习的大脑神经匹配生长。




聆听错觉恶性循环的罪魁祸首:先读后听


由此可知,先听后读与先读后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理心理加工。外语入门阶段,文本视读强度越高,错误的心理加工模式越顽固,往往形成恶性循环:越听不清听不懂,教师越强制学生多抠文本;越多抠文本,越压制屏蔽自下而上的语音流加工,越加重聆听错觉,越强化翻译式思维。此时,即使事先学习了全部生词、熟读并理解了全部文本,聆听时很可能还是听不清;最好的情况就是所谓“假懂”——用回忆预知的语义翻译去理解。这种学习模式只会加重外语学习的第一伴生障碍,即反复以母语语音模式去扭曲英语语音流,无法建立英语语音流的神经表征。遗憾的是这种重读轻听的错误模式无所不在,且几乎被无穷放大。

   

笔者在中小学调查时发现[2]大多数教师习惯的做法是,如果学生听不懂就让他们先细读对应的文本。这恰是外语学习的大忌。如果先读英文甚至中文译本再聆听,会造成大多数学生听力永远难以突破。


传统教学的听力练习还有三大缺陷:


.聆听素材的质素不高;

.聆听训练零散不系统;

.聆听强度远远不够。


要克服外语学习的第一伴生障碍,惟一正确的途径就是海量聆听高素质外语声韵流,且不求急于立刻理解,更不要预知其翻译语义;单纯地把它作为本原的声韵来处理,自下而上、由外向内陆激活婴儿期的开放式语音加工;由此在相对短期内促进大脑生长出新的目标语言的语音神经——请复习乔姆斯基的思路:语言首先是大脑的生物器官。


从同胞喜爱武侠小说来比喻:歪破英语就好比裘千丈的武功,重读轻听、重文轻语的L2教学模式,恰是裘千丈式的教学。你师从裘千丈越久,你的歪破英语就越离谱。从裘千丈式的教学桎铐里解放出来,靠学生自己的觉悟,靠学生之间的互助。



L2学习是大脑语言神经二次生长


明白了上述道理,就不难在实践中解决:恪守聆听先行。尽管部分学生初始感觉难度较高,但只要坚持三个月进步就非常显著,且后续学习越来越顺。原典法的基础功效源于最大限度地激活大脑天赋的语音流加工潜能,建构名副其实的L2语音神经表达,它实质就是大脑语言神经的二次生长。我们有以下公式:


Language 2 = Brain 2  →→  L2= B2


提醒:矫枉不必过正。如果指导低龄孩童学外语,为着降低聆听难度,尽快培养孩童的学习自信,宜先用声韵主导+双语+图像+表演多模式互动方法(注意不应该一上来就教书面拼写),预习而熟悉聆听素材中的关键生词和短语,乃至个别句子,包括悬念,然后再让学童聆听原版音频,此即所谓pre-learningbefore listening。简言之,听故事学英语,故事中的常用生词或短语或句式,以及大主题和悬念,可以适度双语预热,学习过程也须双语支持。有关低龄儿童如何运用原典法,请见本书第肆卷。





仿真原理——为什么是听读先行而非听说先行


原典法训练程序的设计思路是最大限度仿真母语学习,令其符合内生的心理生理加工过程,促进语言中枢神经二次优化生长,并令此学习程序适用于最大多数同胞。仿真并非机械照搬母语习得的表面过程,而是符合语言习得的内在生理加工过程。


从内生的大脑加工考察


.语言学习必经的基础阶段是语音知觉加工,在原典法训练程序中这直接体现为先导聆听和循环聆听。


语言加工的延伸阶段包括语音与语义匹配;中国学生既缺乏母语式亲子互动,又普遍缺乏足够强度的外教交流。


同时与婴幼儿母语习得相比,L2学习也有两大独特优势:

A大脑早已建立了丰富的语义系统;

B.具备自律学习能力。由此语音与语义的匹配对最大多数中国学生简易可行的方法是充分利用文本和人工智能的硬软体支持,自主进入人-本(各种文本素材)互动、人-机(各种智能软硬体设施)互动,人-人(其他学生或教师等)互动,以最大限度地替代母语习得的亲子互动。


因此,原典法程序中紧随先导聆听的环节是阅读而非口语。从这个角度,它是听-读先行而非听-说先行。






朝闻道,夕行晚矣!


如果听力过关,你就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自学环境,听VOA、BBC、CNN,听英语有声书,看美剧看大片,看耶鲁哈佛的公开课程,更有互联网上无穷无尽的英语互动资源,一百辈子都欣赏不完。在这些活动中,你都能像幼儿那样无师自通地积累词汇、表达、俗语、俚语和句型,更大大拓展双语文化欣赏的视野。你亦有可能胜过幼儿——如果你有强大的自律。


你知道学好任何一门外语的正确方法了吗?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原典则提倡:朝闻道,夕行晚矣!一分一秒都不要浪费,开始聆听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