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孩子控制力的两个基本原则

 智汇百川 2017-08-03

本公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水寒说语文”。


培养孩子控制力的两个基本原则

“老师,我们家孩子自控力太差,你不强制要求他,他就不好好学。您多给他布置作业,我们回家多盯着他,您在学校也多敲打他。争取让他在下次考试能上一大截儿。”

每每和家长沟通交流,听家长说出这句话,并准备用这句话做谈话结尾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次交流又失败了,至少是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交流的过程简直是关公战秦琼,我主要想谈关注孩子自控力的培养,为他将来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而家长则更关注怎么在短期之内快速提高成绩。

小孩子能力有限,做事也好,学习也好,难免会慢一些。怎么能快起来?包办代替或者强制是个好办法,能立竿见影。但是,老百姓有一句俗话,叫做“勤快妈妈懒孩子”,偏于强势或者焦虑于孩子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就落后的家长,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采用包办代替或者强制的办法。这种办法在幼儿园或者小学的阶段,往往显现出不错的效果,虎妈狼爸也常常会以成功者的形象自居,并乐于为其他家长介绍自己的育儿经验。

但是,作为中学老师,我在和家长交流时,常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诉苦:“老师,我们家孩子小时候可听话了,可他最近越来越不听话,我说什么他不听什么,老是和我对着干,学习成绩和小学相比直线下降,老师,您说我可怎么办才好?”

这样的家长,如果进一步交流,就会发现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虎妈狼爸,相当长一段时间,他们都觉得自己的教育非常成功,因为他们的孩子在同龄人中表现得非常优秀。但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日趋增强,冲突就在所难免。

这一时期,家长的控制力开始变弱,孩子的发展不如家长预期的那么理想。家庭教育,尤其是亲子关系陷入恶性循环,越控制不住,越想控制;越想控制,冲突越大,甚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在培养孩子自控力方面出了问题。很多家长不是不知道培养孩子自控力的重要性,但在什么时候培养和如何培养自控力这个问题上,则严重缺乏基本常识。

培养孩子控制力的两个基本原则

关于自控力的问题有很多论述,甚至有很多专著,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具体办法。我不准备过多地重复这些说法,只就我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提出以下两点意见:

第一、 自控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需要不断锻炼。

自控力需要锻炼,而这个锻炼的过程,就是要有意识地减少“他控”,给孩子提供自控的机会,让他自己尝试承担自控带来的任何结果。只有不断尝试自控,孩子的自控力才会越来越强。

我们的家长只看到“他控”带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孩子自控力不强带来的风险。等到发现这种风险越来越逼近,越来越变成现实的时候,又不敢真正放手,左右为难。于是,问题越来越严重。

第二、 自控力的培养宜早不宜迟,甚至可以说越早越好。

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他尽可能多的锻炼自控能力的机会。自控必然有相当的风险,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无论成败,都要给孩子自控的机会,成功固然可贵,但失败对他的成长而言依然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在未成年的阶段,“栽跟斗”应该被允许甚至被鼓励,因为每一个“栽跟斗”的经历,都是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增长能力的过程。未成年的阶段,“栽跟斗”付出的代价最小,收获也最多。如果迟迟不给孩子自控的机会,等到他成年之后,依然缺乏自控力,再出现问题就是大问题,再栽跟斗就是大跟斗,甚至可能一个跟斗栽下去,再也爬不起来。从儿童成长需要和风险成本来说,培养自控力都宜早不宜迟。

培养孩子控制力的两个基本原则

当然,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自控力,绝对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也是老师的责任。通过“背着抱着”的方式在短期内取得优异成绩老师,不应该再被视为责任心强的表现,甚至当作正面典型大加表扬。因为这种“背着抱着”的做法短期来看,固然成效卓著,但是长期来看则严重损害了学生自控力的发展,于教育的长期目标完全相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