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的漕运和仓场

 谈天2017 2017-08-04

    漕运及漕运总督

  据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漕运码头》正在北京卫视播出,王梓夫先生的小说我略读过。当今清代题材影视剧络绎不绝,但大多不甚符合当时制度和语言习惯,盖因编导不谙文史之故也。所以观者亦不必认真。

  何谓“漕”?水运也。明清之际,由沿海省份征收米石,沿水路运河直达北京,故称“漕粮”。因其重要,故自明代起,设漕运总督官职,专司职掌漕运。清朝入主中原,亦靠漕运。亦沿明制设漕运总督。该官品秩为正二品,如兼兵部侍郎(类今国防部副部长)或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类今监察部副部长)衔,则为从一品。乾隆十年后,都察院不设专员,御史规定由巡抚、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兼衔。

  漕运总督权威重,有亲辖武装部队,还有水师营。仿地方总督、巡抚,之亲辖部队“督标”、“抚标”,而称之为“漕标”。今据《光绪会典》载:漕运总督所亲辖“漕标”共分本标左、中、右、城守、水师七营,兵额3400余人。辖制武职官佐,最高者为从二品的副将。并节制鲁、豫、苏、徽、赣、浙、鄂、湘八省漕粮卫、所(因上述八省漕粮归漕运总督管辖,其余省份粮务归地方总督、巡抚)。

  漕运总督设衙门,非今人所想象称“总督衙门”,而称“总漕部院衙门”,衙址设于江苏淮安。总督按清代官场规矩,尊称“漕台”。因其领兵,故又尊称为“漕帅”。又因兼兵部侍郎及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故出行仪仗、官衔灯笼署“总漕部院”。沿海收粮起运、漕船北进、视察调度、弹压运送等等,均需总督亲稽。每年漕船北上过津后,循例要入觐皇帝,汇报漕粮完成诸事。咸丰年间因战事频仍,咸丰皇帝特令漕运总督节制江北镇、道,咸丰十年裁撤江南河道总督,其河工调遣、督护及守汛、防险事务,均由漕标部队兼管,这是漕运总督权威最重之际。漕运总督不受部院节制,向皇帝负责,可专折奏事。直到光绪三十年河运全停,漕运总督才被裁撤。漕运总督出过不少名人,如道光年间权倾朝野的权臣穆彰阿即两次担任漕运总督。清末有名的漕运总督是陈夔龙,后来官至北洋大臣,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做寓公,上世纪40年代末期才逝世。

  漕运总督节制八省漕粮,于每省设负责漕运的督粮道(又称“粮储道”),正四品。督粮道职责是监稽收粮、督押粮船,直驰山东临清,待山东粮道盘验结束回任。山东粮道须待最后一次粮船抵通州才告回任。最后一次粮船按规定由漕运总督亲押至通州,并向皇帝述职后才可回任。

  为监督漕运,明代还专设巡漕御史,负监察之责,权力极大,不受漕运总督节制,直接向皇帝负责,有权弹劾总督。清代亦仿明制,设巡漕御史四人,分赴稽察,襄办漕务。品秩不高,但职权令人忌惮,可风闻专折密奏。相比较费力不讨好的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在明、清两代可属肥差,又因与绅粮大户、漕帮(青帮)密切,故内幕甚多,是写影视剧的好题材。

  漕运总督在清代为一、二品大员。帽饰红宝石(二品为珊瑚),蟒袍为九蟒五爪(二品同),仙鹤补服(二品为锦鸡)。收入并不高,岁俸银仅180两(二品155两)。年养廉银为15000两至30000两左右(二品20000两以下)。

  另外,漕粮装运、征收、行船次序、期限管理及至运送时间、航行里数都有繁杂的制度,各省有船帮,胥吏勾结,正粮之外“耗米”、“耗费”横收暴敛,苦的是承担漕粮、漕运的老百姓!

  十三仓与仓场衙门

  清代漕运及漕运总督有规定职权范围。其余仓储事务就由户部接管,户部是六部之一,执掌管理全国疆土、田亩、户口、财谷政令。按地区分工设清吏司,海河运粮事务的“漕政”,即由云南清吏司兼管。下设南漕、北漕二科。但只限政令,具体事务仍由漕运总督管辖。

  至于积储“漕粮”及京通北运河运粮事务,则由户部设仓场衙门掌管。“漕粮”者,是清代规定田赋除人税与土地税(“地丁”)外,于鲁、豫、苏、徽、浙、鄂、湘、奉天八省征收米豆,漕运北京,即称“漕粮”。

  户部仓场衙门设于顺治元年,最高长官称“总督仓场侍郎”,为正二品。据《光绪会典》等载,仓场衙门分设东、西、漕等各科,分掌各仓场。何谓“仓场”?这即是有名的“京、通十三仓”。我们今天仍可见东直门内小街往南迤逦有海运仓、北新仓、禄米仓等地名,即为清代“十三仓”的遗留。其中唯有遗留的部分南新仓修缮保留,俾使今人可窥漕粮仓储风貌。

  “十三仓”也称“京仓”。计有禄米、南新、旧太、海运、北新、富新、兴平、太平、储济、本裕、丰益十一仓,加上通州中仓、西仓、总计十三仓。多为明代所建,清代有所增加。每仓各设满、汉监督二人管理。各省漕粮运抵通州,按粮石种类与支放用途,分别储入京、通十三仓。除十三仓外,户部还单设“内仓”。清室内务府也单设“恩丰仓”(太监米石)、“官三仓”(储米石、麦等)。不属户部,归内务府会计司管辖。

  上述各仓所储粮米,苏、浙两省征收的“白粮”(粳米、糯米),仅供皇室内府及王公、百官食用。其他漕粮支放八旗官俸兵米及养马饲料。北京东城的钱粮胡同即为八旗官兵领取俸米处。“漕粮”支出有严格规定,绝不准许平民食用。只有三种情况下才可以变通卖给平民:“廒底成色米”(过期霉变)、“扫收零撒土米”和“仓粮有余”。

  仓场衙门一个重要的职能是掌管漕粮验收及由通州至北京水陆转运,并包括北运河河工。这些职能由坐粮厅统管,分设东、南、西、北、河税、收支、白粮等科分掌。坐粮厅是仓场衙门最重要的部门,所属通济库,负责收、支款项,收各省漕粮折价、芦粮折价等。支出则有官吏俸银、河工、造船、兵船夫役银等。北运河至京城的石坝、闸口、陆运、车运等也均由坐粮厅委派官吏管理。

  漕粮事务在清代一直弊端丛生,一般人不知道,著名书法家包世臣还写过《剔漕弊说》,清代捐官大都容纳到漕 运等几个衙门,纯属“借帮丁脂膏”。逢关过卡,运米入仓,处处勒索。“沿途过闸,闸夫需索,一船一闸,不下千文”。道光年间两江总督孙玉庭上疏《恤丁除弊》,其中指出:“旗丁勒索州县,必借米色为刁制”,“致使粮户无廒输纳”。

  清人记载,百姓交纳漕粮,官吏层层用各种方法苛扣,最后每石“耗损”后只算五斗或六斗,百姓稍有反抗,便会被官府诬指为“抗粮”。

  清代漕运积弊甚深,朝廷一直想整顿。如道光年间,曾派权倾朝野的穆彰阿两任漕运总督,以整顿滞运等弊。道光年间名臣陶澍也曾大力整顿漕务,并奏准以苏州等地漕米,改由海运,以杜绝弊端。虽然海运一旦实篱可节约时间人力资金,但终未实行。

  另外,各省州府县亦设“常平仓”和“义仓”,与漕仓无关。清代设陪都盛京(今辽宁),也设户部,下辖粮储司、内仓、城仓等机构,但人事、业务均归盛京将军管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