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两篇文章中,已经系统的介绍了脚踝扭伤之后不同阶段时间内的处理方法与原理。那么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脚踝扭伤康复期内的康复训练环节,以实现脚踝损伤后运动能力的重建。 为什么要进行康复训练?
肌肉和韧带损伤后的运动能力康复,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愈合,同时还需要通过康复训练,恢复损伤部位的运动能力。从而尽可能回到受伤前的运动状态。我们平时进行一些训练的目的,就是在反复锻炼我们肌肉和韧带的“记忆力”,从而在快速的高强度运动中从容的做动作和对抗。 损伤后愈合的肌肉或韧带组织,虽然生理组织已经愈合,但其运动“记忆力”尚未恢复,肌肉韧带反射迟滞。比如,脚踝受外力变形,由于肌肉韧带反射时间变长,等肌肉和韧带反应过来需要抑制变形,脚踝的变形已经超出正常范围,从而 造成损伤部位的再次损伤。所谓的习惯性扭伤的原因大概即是如此。
在损伤康复期间,全身常常处于较长时间的静养状态。除了患处的肌肉和组织,全身的肌肉和韧带等组织均因较长时间未进行高强度运动,而导致暂时性的“运动能力”减弱。最普遍的例子便是,脚踝扭伤两周后,重新进行踢球或者跑步等运动项目,都会有明显的吃力感,以及心肺功能跟不上的感觉。 如果在康复期间,进行适当的康复运动,以保持全身的运动状态,则在康复后进行正常运动时,能够尽可能降低适应门槛。 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在脚踝扭伤的康复过程中,根据不同时期伤愈的程度不同,应有选择的进行不同程度的康复训练,具体可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
通常,脚踝扭伤部位消肿后,正常走路基本无疼痛感的时候,即可开始进行一些轻量的适应运动了。此时的受伤的组织尚处于愈合过程中,轻量的拉伸和扭转对损伤部位的康复有促进作用。在运动过程中需密切感受损伤部位的疼痛感,达到轻微的酸痛感即可,切忌急功近利导致患处有撕裂的疼痛感。此时,刚刚长出的新组织很脆弱,需小心一些才好。 每天坚持一定量的训练量,比如: (1)无负重的扭转15*3; (2)手扶墙壁,双脚轻微提踵15*3; (3)轻微拉伸伤处至微微酸痛10*2; 脚踝扭转 脚踝提踵 弹力带训练
随着损伤部位的进一步愈合康复,在初期的训练基础上,已经明显感知正常的扭转无碍、无疼痛感后,则可开始进一步增加训练了量和训练幅度。总而言之,每天通过适当的训练动作,让受损部位在愈合过程中逐步恢复其运动能力。 建议的康复运动包括: (1)快走; (2)慢跑 (3)单脚提踵 (4)脚踝轻量弹力带的力量训练(包括内翻、外翻等) (5)侧滑步; 以上的训练都需控制强度,切忌给并未痊愈的脚踝过大的负载,导致再次损伤。
待到脚踝康复至以上活动基本无疼痛感后,可进一步加大训练量,以保障自己重新回到高强度运动时,能够恢复到不错的运动能力,同时避免再次损伤。 建议的康复运动包括: (1)快跑 (2)高抬腿 (3)单脚跳 (4)脚踝适合强度弹力带的力量训练(包括内翻、外翻等)
除此之外,同时建议大家在康复的过程中,需保持适当的身体力量训练。比如卷腹、无负重深蹲等力量练习,或者有条件的可以定期进行单车训练。总而言之,在养伤的过程中保持身体其他部位的适当训练,避免肌肉韧带过度放松,待到伤愈回到运动场时,身体一下子无法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状态。 好了,以上介绍了一些运动康复的建议和方法。后面会为大家拍摄一些视频或GIF,从而更直观的了解运动康复的方法和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