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山之石|从一张生产性能对比表看我们未来的养猪之路

 pjchina 2017-08-04



导读

当前国内养猪水平与国外比究竟有多大的差距?不比不知道,只有详细地比较,我们才能知道我们究竟落后在哪儿。这是中、法两国2011年的生产性能对比表,我们可以看个究竟。

 

中、法养猪生产性能对比(2011) 

500基础母

国内

欧洲

500基础母

国内

欧洲

出栏数/年

8000

11000

每胎产仔数

11

14

断奶猪数/年

18

25-27

死淘率

20%

20%

商品猪/年

16

22

料肉比

3.2

2.8

胎次/年

2

2.5

母猪年淘汰

15%

38%

利用年限

7-8胎

5.5胎

断奶配种间隔

>10

5-8

饲料占总成本比重

75%

55%

员工数

>24

5-6 


1 、
年产胎次:法系猪是由从中国引进的太湖猪与英伦约克杂交经过世代选育而成,较好地保留了太湖猪发情明显易配种产仔多母性好的特点母猪产仔胎次有了明显的提高。年产胎次相差0.5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母猪的饲养管理存在着误区,抑制了母猪繁殖机能的正常发挥,导致母猪在断奶后至发情的间隔延长,卵巢发育退化,雌激素分泌不足,荷尔蒙减少,非生产天数增加。


2、 利用年限:在欧美,母猪饲养了5-6胎次即淘汰,而国内多数猪场7-8胎才淘汰,甚至有9-10胎次的元老级母猪存在。去年我到泰州一个猪场,甚至场内还有100多头12胎的母猪存在。实验表明,5-6胎次之后的母猪,母源抗体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已经不能为初生仔猪提供足够的母源抗体保护,这样的饲养方式增加了疾病的感染风险此外胎次过高的母猪其后代饲料利用率下降,同时也增加了用药成本。


3 、料肉比:欧美多数猪场的饲料由专业的饲料公司根据猪只生长的各个阶段,详细分门别类,为不同生长阶段猪只提供不同配方的饲料,欧美一般从仔猪断奶到商品猪出售,换料就达6次之多,而国内换料一般仅有3-4次,正因为商品饲料做工更精细,基本上20Kg就换一档料,所以生长育肥猪饲料报酬更高。


4 、断奶-配种间隔:国内一般的猪场从断奶到母猪配上种,需要的时间平均为20-40天(这里是加上非生产天数综合计算),而欧美因为母猪的胎次年轻,母猪的繁殖机能旺盛,断奶后基本上都能够迅速发情,既节约了饲料成本,又提高了栏舍设备利用率。所以种猪群高淘汰率的背后是种猪群更优秀,繁殖性能更优良。

5、 饲料成本占总成本比例:国内猪场的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至少在75%以上,而欧美只有55%左右。这主要是因为欧美畜牧业自动化程度较高,饲料报酬较高,机械、设备投入较大,同时用工成本昂贵。国内猪场当前也存在“用工荒”,我认为能用机械设备取代人的简单劳动的事情还是应该多做。


6 、用工人数对比:欧美多采用自动化机械设备,使用计算机分析控制,对母猪的繁育和商品猪的饲养实行流水管理,极大的降低了用工数。而中国多依靠力完成饲喂、清粪等基本工作,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囿于传统观念,普及率也不高。但欣喜的是,目前随着养殖行业与国外交流越来越多,很多集团猪场已经开始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更新现有的管理架构,开始加大投入,以抵御风险,增加产出。笔者去年到浙江一家种猪场参观,就有很深切的感受。1000头母猪场全程自繁自养加上一个200头的种公猪站,全场生产人员仅11个人。

总之,我们养猪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从上述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1)养猪行业大有可为,只要提高我们的PSY,猪可以为我们创造更大的利润;(2)国内多数猪场养殖观念速的改变,不能抱着十年前的老观念一成不变。记住:行业永远淘汰的是落后于时代的人。

当然我们既要向欧美先进的国家学习,不能一味的照抄照搬,猪场管理模式一定要符合国的实际情况,要更加强调事先论证规划、充分利用栏舍设备、把员工从简单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关注种猪群的健康与效率。

转载请注明来源:养猪职业经理人(ID:YZZYJLR2016);版权合作、读者投稿事宜请发邮件至83736981@qq.com或联系微信:szb8705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