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题 | 2017地理全国1卷 文字审核无误及解题方法指导版

 泉港黄建明 2017-08-04


导 读

昨天考完不久小蹊就见到了试卷啦,可是为了避免以讹传讹,小蹊把文字进行了一一细审,确保无误后今天把文字无误版的试题呈现给大家。今天推出1卷。以供大家学习,小蹊在文中没有用正规解析的语言的解析,请大家谅解,不属于解析,只是思路。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卷共15页,46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帝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带、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因素、自然环境各要素的作用等。

1、本题限制词是设问中的“当地自然植被”,很多同学只注意了题干信息里的“常绿灌木”,结果选错。隐藏及关键信息题干中如下:空间——我国东部;时间“3月25日”——春分以后,春季;其它特征:“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一个“隐”,一个“欲”,含义明显,要绿未全绿,如同“草色遥看近却无”般,欲,有跃跃欲试之意——叶片想出而未出,快长出了,叶苞出现;右侧图中的信息:杂树——枝干无叶。很明显当地植被属于落叶类,再加上我国东部属于季风区,当地自然植被属于落叶阔叶林。其它选项不再解释,可以排除掉,所以本题选B。


2、这题看似地理题但也似于地理题之外,可用排除法。同一条街道的两侧,同属于绿化隔离带,用地类型差异,A可以排除;同样的常绿灌木,景观规划有差异?笑掉大牙呐,C明显排除;同城,一个街道两侧,一侧修剪,而另一侧居居不喜欢修剪,喜欢这种杂乱无序的杂树?不用说了吧,排除,B错。唯一可以合理解释的是两侧不属于同一个社区或两侧的行政管辖部门不同,致使修剪上出现时间差异而出现这种现象,故本题选D。


3、常绿栽种范围很明显受气温的限制,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可能会致使植物冻死,栽种范围应该少。而其它降水、光照、土壤等虽然可以影响植物的分布,但很明显“常绿”受它们影响的比之气温来较小,故本题选A。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           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                                                     B.价格低

C.款式新                                                     D.质量优


本题组主要考查:工业集聚、产业区位等。

4、海德堡先有的是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然后设问中的几种产业在此集聚 ,很明显是买印刷机时顺便把其它易耗品或相关服务购齐了,这样其它的几个类型产业也减少了广告宣传、吆喝的支出了,减少了营销成本。而其它几项,这些产业之间只是有联系,但并不是原料和工序上的联系,所以原料成本不可能因为集聚降低中间能耗而减少,劳动力成本在这里体现不出来,设问中的产业是围绕着印刷机而开展的,但它们的生产设备与刷机无关,所以BCD错。选A。


5、要想长期保持优势(注意时间尺度),你必须得有拿出来手的东西展现给别人看,而题干信息中又有“因为……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技术革新”,很明显能长期占优且又和技术革新相关的只有质量了,其它几个选项要不能长期保持优势,要么与技术革新无关,故本题选D。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6-8题。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 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 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坡面              B.洪积扇

C. 河谷              D.湖盆

8.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 湖盆蒸发量增多

B. 盐湖面积缩小

C. 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 湖水盐度增大


本题组主要考查:水循环、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等。

6、很多人解题时可能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理解实际蒸发量与年蒸发量的区别,举个不是例子的例子,你能吃三碗面条,但目前我仅有一碗可给你吃,这一碗就是实际蒸发量,而三碗就是蒸发量,懂了么?回到题目中,题干信息:流域年降水量仅有210毫米,而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该闭合流域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均衡,如果小于的话湖面积应该加大,大于的话,湖面积会萎缩,所以本题选C。


7、实际蒸发量少,应该是当地没有水可蒸发或因为某种原因没办法蒸发,比较所给的选项中区域,题干给了湖盆蒸发量大,D排队;洪积扇和河谷,一是地势低,地下水位与山坡比较浅,二是离湖也近一些,含水应该较多;只有坡面,因地势高,地下水位较深,蒸发量最小,故本题选A。


8、这题中有同学可能会被”耐旱植物“给干扰了,其实不管是哪种植物,只要大量种植,都用消耗一定的水资源,这样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面萎缩,B对。根据以上两小题分析A为错;由于入湖水减少,湖水总量减少,什么叫富营养化?水体中由于富含N、P等营养物质而导致的水体污染现象,水都要没了,还能富养化加强?所以不可能导致富营养化加重,C错题干信息给出“盐度已饱合,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所以湖水盐度不会增大,D错。故本题选B。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10. 该地寒冷期

       A. 最低气温高于-16

       B.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 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11. 该地可能位于

       A. 吉林省            B. 河北省

       C. 山西省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获取信息的能力、时差、区域认知能力等。

9、膜内温度应该比膜外的平均气温高,所以直接排除3、4两条曲线,CD排除;丰雪期由于上面盖着一层厚厚的雪,农谚云: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说的就是雪可对其下的物体具有保暖作用,丰雪期时虽天气温度较低,再加上降水多,阴天多,膜内温度变化不大,可能符合1曲线,枯雪期时由于天气多晴,昼夜温差大,膜内温度也应该有变化,所以最接近的应该是2曲线,故本题选B。


10、注意题干及图中信息给出的是寒冷期时平均气温变化,而非时间段内的实际气温,其实小编在做这道题的时候就匆匆看了一眼马上就选了A,后面选项就没再看,结果再审,发现错了。平均气温接近-16℃其最低气温高于-16℃,肯定错误,A错,气温的日变化就是昼夜温度变化,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大,受积雪状况的差异影响小,B不符合;而C是上一小题分析过的,膜内温度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因积雪状况不同,与气温日变化也不一致,C正确D错误;故本题选C。


11、一天内平增多温度高时应该是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而图中平均温度高时则应为我国的北京时间16:00左右,既该地与北京时间相差大致2个小时左右,经度大概是东经90度附近,很明显吉林、河北、山西不符合,故本题选D。



由于时间和课时教学关系(高二还有课),以下综合题暂时不给出解题方法了,以后会慢慢分析。


II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此图由word画图群主钟天平老师绘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6)。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内,如“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头洲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图7),依然有百余户村民生活在村中,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

图7



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明天会继续推出全国2卷的文字审核无误版。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