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墨竹一绝”厚德载物亦人醉!

 zhuxrgf 2017-08-04

脱尽凡俗成一家,墨竹被古人誉为“岁寒三友”,历来受到书画名家的喜爱。不久前,画展所展出的墨竹作品给人们带来的一场视觉盛宴,更多的是给同行艺术家和喜爱他作品的观众留下了思考与启迪。所以高雅的艺术是会引起共鸣的,正像著名美术家吴作人先生所说,只有人民喜欢的艺术,才是优秀的。

著名书画大师段明亮先生曾为赵老师题字:“中国墨竹一绝”,“观录平先生画竹,笔墨精妙,正气浩然,称中国当代画坛一绝。余观之甚慰也。七十叟段明亮题于京华。其中还包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品德修养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理解。

“中国墨竹一绝”厚德载物亦人醉!

字里行间我们从竹子身上,能够找到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一种默契,从而将自己内心的某些向往与追求、坎坷与磨难寄托在竹子身上。其时,竹已经不只是自然之物象,而是人们心灵寄托的载体,感情和血肉早已与其同化。由此,竹在人们心目成为了英雄的象征。

墨竹,之所以受人欢迎,是因为他将竹子高雅的气质、丰富的内涵与崇高的精神境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能够激励和鼓舞人们自强不息。其墨竹的阳刚大美和雄风傲骨,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风骨与气概。

“中国墨竹一绝”厚德载物亦人醉!

赵录平老师作品题材多样,包括山水、人物、佛道、花鸟、动物……但最能震动观众心弦的,还是他的拿手绝活——墨竹。早在唐代,墨竹就自立为一科,至清代《芥子园画谱》问世,画竹者,多不胜数,然而能画出品味的,实在是寥若晨星,诗人白居易也曾发出“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的感慨。

画竹,描摹其形态容易,写其精神难。

“中国墨竹一绝”厚德载物亦人醉!

其墨竹取疏简之法,粗竿大叶,一路狂扫,如入无人之境。虽寥寥几片叶子,却不显稀少,给人以遮天蔽日的感觉。透过纸上飞动的线条,耳边仿佛传来阵阵风声,让人心旷神怡。能够给人如此感受,不仅是笔墨的精到,更多的是画品的格调。

“中国墨竹一绝”厚德载物亦人醉!

他们笔下的物象往往是富有寓意的,并不是单纯地仿其外貌,墨竹,同样是他人格、品德的体现。我们发现了许多艺术家所没有的谦虚、礼貌以及不卑不亢的高尚品质,没有丝毫文人的迂腐与酸气,总是给人留下一副谦谦君子的印象。当他伏案挥毫画竹时,无疑会将自己的一腔真情与豪气融入笔墨之中,铸成其墨竹的魂象与风采。

他用苍劲的笔锋和湿润的墨法刻画出竹的内在气质,这种朴拙相兼的艺术形式跳出了前人藩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墨竹苍劲豪迈、气势夺人,宛如一位顶天立地的汉子,敢于担当重任,以超然无畏的英雄气概,独立于茫茫天地之间……

“中国墨竹一绝”厚德载物亦人醉!

他笔下的墨竹和段明亮老师笔下的题词,有灵性,有神韵,有意境,并不是一味的好看,他所采用的艺术形式,可说是对“大道至简,大象无形”的最好诠释。诗情画意。好的丹青,就像一首优美的诗。用佛家的话说,那便是德与慧的积累、生发而获得的最终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