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自然品格喻人之品格,梅兰竹菊等在文人画家笔下活灵活现!

 泊木沐 2022-06-28 发布于辽宁

梅兰竹菊等自然界中的自然形象,在历代文人士大夫的赞颂下,寓意拟人化的,人格化的魅力,看似赞美自然物,实则为作者借助以叙述自己,以自然品格来喻人之品格,成了古往今来文人士大夫,画家等乐此不疲的追求。

建立在道德理论基础上的儒家学说以自然品格来比喻人的品德,以人的道德观念来关照自然,导致了在对自然美的欣赏中包含了道德的内容,这种“比德”的思想在中国画中产生了巨大而且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四君子等文人画范畴。

梅兰竹菊等四君子在文人士大夫笔下各显其能,梅的孤高傲寒、兰的清雅、竹的虚心而有节、菊花的傲霜等等拟人化的比德特征,在中国画中比比皆是,随处都可一睹其芳容。

吴昌硕先生的《兰桂顽石图》便是这种类型的画笔下的四君子充分体现了自然物的野逸之气质,他的兰桂顽石图写春天的兰花与秋天的桂花,将两种物象描绘于一幅画中,而且显得十分自然。本源于庄禅哲学的写意性意向思维方式,使中国画的构成摆脱了时空的限制,达到了物我兼容的幻化的境界。

先生绘画艺术已经达到了艺与术的完美结合,此两者缺一而不成艺术,有术无艺则绘画仅仅是技法上的皮毛功夫,最多是个画匠画,达不到大师级别的境界,又艺无术则绘画难以完全体现,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幅画是著名画家齐白石《寻春》图,齐白石先生画的表示盛开在寒冬的梅花,但是却有远道而来的彩蝶寻春。写意性的艺术观念使中国画构图中的天地造物,随其意而取宗,突破了物象自然属性的约束,这正是绘画构图至高的自由之境,他的这幅画可谓是意境达到了艺术的化境。

这幅画是宋代著名文人画家文同的《墨竹图》,他的这幅墨竹,结构严谨,尽有“贯我”的传物之真。用墨表现翠绿色的竹子,虽然脱离了视觉上的真实,但是却“悟对通神”的结果。构图上只取一杆,而且自上婉婷而下,这在现实的竹子中是十分少见的,这是为构图趋势而取舍的结果。叶子的表现以浓墨为正面,实际上竹叶的反正并没有太多的色彩差异,这种既观物又观我的构成方式,充分体现了造物在我的主动性。

在宋代墨竹画家当中,文同的竹子造诣可谓是鹤立鸡群,可谓是数一数二的大画家,苏轼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们的不懈努力,使得墨竹等文人画进一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在理论上也有一定的发展。

这幅作品是潘天寿的《秋深蝶飞图》,这幅作品虚的三线交叉也可以利用动势,视线等有方向感与视觉联系的方式来构成,这幅作品即是典型的范例。从画面上来看,菊花,墨蝶,提款似乎都是孤立的,但如果将其视觉效应的布势联系起来,就完全不一样了。菊花由右上顺势而下,姿态生动,错落有致;蝴蝶自做上作势欲下,构成了虚置的破线,利用破线虚置交叉趋势,非常巧妙地完成了构图。试想一下,如果把提款改为由左至右,蝴蝶改为向外飞,会是什么效果?如果这样安排,画面构成必定会变得支离破碎。

潘天寿在绘画艺术上花费过巨大精力,他潜心钻研绘画,尤其对绘画艺术构图学自有一套自己的体系,可以说中国绘画发展到他,构图体系基本完善,他也是构图学最后的总结者,可以由于其他因素,他的著作保留下来的极其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