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充斥银幕的抗日神剧,《抗日奇侠》自然是把人雷得外焦里嫩,而新四军也频频中枪。比如讲述新四军铲除汉奸抓特务的《敌后便衣队传奇》中的“包/子雷”以及恐怕连新四军的兵工专家吴运铎都无法解释原理的各种奇葩雷。这些神剧半真半假,甚至完全忽悠,大大误导了观众。
新四军有抗日神剧那么神么?当然没有。但是,新四军在敌后艰苦的斗争中确实冒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指战员,他们用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称赞他们是厉害的侠客。这其中南通的政治保卫队是这其中优秀的代表。
1943年4月10日,日军一部苏南移防至苏中后,集结了1.5万兵力,第60师团的2个大队,116师团的1个大队从作为机动部队宣布开始清乡,原日军独立第12混成旅团作为外围部队负责警戒。日伪军将他们在苏南清乡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日伪的汉奸特务充当眼线,伪军负责封锁巡逻辅助,日军作为机动兵力清剿的方式,对苏中根据地4分区开始了残酷的清乡。
日伪拟订的《苏北第二期清乡地区封锁工作要领》

伪军和清乡人员在搜查行人
不过日军的这次的清乡,新四军第1师师长粟裕早就在1942年末1943年初做好了准备。除了主力部队内外线相互配合让日伪军猝不及防外,新四军为了让日伪军成为聋子瞎子,特地针对汉奸特务成立了短枪队。短枪队的人员主要是由机智勇敢的侦察员和公安人员组成。为了支援4分区的斗争,新四军的另外三个军分区都抽调干部战士组成短枪队来到4分区对日军严阵以待。但是短枪队的装备其实说实话和日伪特工使用毛瑟手枪等制式武器和相比并没有优势,因为不少短枪队员们只能用土造短枪,驳壳枪和左轮手枪都算是精良装备了。

新四军的土造短枪
新四军的短枪队员们虽然装备和数量上都不占优势,但是他们还是在1943年4月开始的残酷清乡斗争中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传奇。南通短枪队的队员们就是短枪队中的杰出代表。队长杨勇伟对训练抓得很紧,要求每人都能使用驳壳、左轮等各种短枪,会拆卸会组装,还要掌握射击要领。人人都要学会化装,扮商人、阔老、乞丐、日军军官。还要学一些行话,以及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并且要学会翻墙头、撬门扭锁之类的技术。

新四军短枪队合影
随后不久,杨勇伟就带着队员潜入日伪重要据点天生港,准备镇压前来催运用于清乡的大量毛竹的岔河大检问所主任凌月东。但是凌月东的身材和长相他们一无所知。不过他们胆识过人,来到凌月东住的旅馆后,通过侦查和摸底,杨勇伟把目标锁定在天生旅馆一号厢房一个身穿提花绸缎褂子的光头大胖子身上。种种迹象表明,这个胖子正是凌月东。4月20日,仅仅在日伪军清乡开始清乡后10天,杨勇伟再次带着队员周伟、向导和小队长前往旅馆。杨勇伟让小队长和向导把门把住,自己和周伟偷偷潜入凌月东的房间窗外,在极近的距离一枪毙了这个汉奸。杨勇伟为了迷惑敌人,保护短枪队的队员们,在击毙凌月东后他们还散发了一张传单,上面写着“飞檐走壁,来无踪、去无影”,署名“一枝梅”,随后趁乱撤出。而笃信神道教的日本兵们看了现场后则断定这一定是一个中国侠客干的,于是他们惊恐万状地贴出了告示,悬赏捉拿“一枝梅”。这一来反倒让“一枝梅”出了名,日伪特务惶惶不可终日,老百姓则拍手较好,因为有“侠客一枝梅”在,日伪特务也不敢随便下乡活动嚣张。
晚年的杨勇伟成为了江苏集邮界的泰斗
日伪特务不敢出门,杨勇伟就带着短枪队上门“拜访”。5月,杨勇伟接到去四甲镇除掉屡屡给日军清乡带路,无恶不作的伪区长朱崇汉的任务后经过缜密侦查,发现了这个老奸巨猾的汉奸竟然住在一个油坊里,之后他带着队员设伏,把他活捉。第二天老百姓们就知道,他们恨的咬牙切齿的祸害朱崇汉被“一枝梅”除掉了。同月,几名日本特务坐着黄包车从十里坊去唐闸,杨勇伟带领队员化妆成菜农、木匠,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打了一个伏击战,一名日本特务想要往黄豆地里跑摆脱队员姜子言的追击,不料被地里的黄豆苗绊倒了,这时候队长杨勇伟赶上一枪结果了他。这场小伏击战击毙了4名日本特工。杨勇伟的短枪队和其他的短枪队一起,在日军开始清乡后50天内处死了274名汉奸,平均每天处死近五个半汉奸。日伪从苏南调来的清乡人员被捕杀过半,他们哀叹地做出了这样的打油诗:清乡无把握,生死不可卜,大家捞一把,赶紧离苏北。

曾是新四军短枪队队员的姜子言(中)

解放日报对杨勇伟等短枪队事迹的报道
1943年9月24日、26日,为配合根据地反“清乡”斗争,杨勇伟带着“短枪队”两次大闹海门县城茅家镇据点,当时的延安《解放日报》曾以“不是敌人清乡,倒是新四军清城了”为题报道了他们的事迹。事实证明,新四军在敌后斗争的辉煌战绩并不是抗日神剧那样天生就带来的,是在残酷的斗争中练就的。时过境迁,杨永伟,姜子言等短枪队员已经先后离世,他们书写的传奇永远会被记在后人的心中。
晚年的姜子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