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伪“清乡”行动构筑200华里封锁线 军民“火烧竹篱笆”震破敌胆名扬苏中

 红豆居士 2015-08-24
日伪“清乡”行动构筑200华里封锁线 军民“火烧竹篱笆”震破敌胆名扬苏中
江南时报记者 李志华
苏中四分区反“清乡”短枪队
火烧竹篱笆宣传画
反“清乡”缴获日军九六式机枪
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战斗动员

    1943年春,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战略方针,继对苏南“清乡”之后,成立了“清乡主任公署”、“特工站”等一系列庞大的“清乡”机构,开始了对苏中地区的“清乡”行动,企图运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特务等手段,彻底摧毁我根据地,从点线的占领到面的控制,实现其全面伪化阴谋,巩固占领区并掠夺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太平洋战争。

    今年93岁的抗战老兵徐超回忆起当年日寇侵占南通时,依然义愤填膺。老人通过回忆,仿佛将记者带入那场充满血腥的抗争年代。江南时报记者 李志华

    学以致用,投入反“清乡”

    1923年2月15日生于启东的徐老,和当时的许多爱国青年一样,也积极要求抗日。16岁的徐超参加如皋一支抗战支队,做了一名传令兵。但徐超见这支所谓的抗战支队并没有真正抗战,而是队伍之间相互倾轧,争夺地盘,盘剥百姓,搜刮民财。只做了5个月的传令兵,徐超就离开了这支假抗战真内斗的部队。1940年新四军徐超接触到新四军,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2年11月从苏中党校学习回来,年仅21岁的他就担任了区委书记。这时日伪军为实现“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战略阴谋,对苏中地区采用铁壁合围和篦梳式的军事“清乡”行动。日伪确定南通、海门、启东、如皋(串场河以南)地区(即我四分区的大部)作为“苏北第一期清乡地区”,调集的兵力达15000余人,开始大规模“清乡”,日伪所到之处血腥镇压百姓,搜捕共产党和抗日进步人士,群众稍有反抗,即遭屠杀。

    老人说,为了更好地打破日伪“清乡”, 苏中四分区在司令员粟裕亲自指挥下,提前部署,攻克如皋曹家埠据点,全歼伪军一个营。他参加了刚成立的对敌工作委员会(也称联络部)任副部长,领导当地群众开展了“三冬”运动,即“冬耕”“冬防”“冬学”。“冬耕”是带领群众搞好生产活动,为部队和地方供粮供草。“冬防”是大力搞好民兵训练,准备对敌斗争。“冬学”是给大家上课,学习科学文化,了解政治形势,增强抗日决心。他们还开展了“精兵简政”“锄奸”等运动,把在清乡区工作的老弱病残和妇女送到安全地带,坚决打击地方上的汉奸土匪。为了能争取伪军,他们开展了“红黑点”运动,事实证明很有效果,了解了更多的敌情,有利于新四军的反“清乡”运动的开展。

    火烧“竹篱笆”打破封锁线

    老人回忆:为了割断“清乡”区内外的交通联系,围歼抗日武装,制造抗日军民心理上的恐怖,1943年4月下旬开始,日伪开始沿“清乡”区边沿构筑封锁线,实施“军事清乡”。以天生港为起点,沿公路、河道直至黄海边的鲍家坝,构筑的竹篱笆约200余华里,建起了许多碉堡、了望哨,封锁了大小口岸,仅留下少数通道,派兵把守。东面占领了沿海市镇,封锁了陆上与海上交通。日伪在整个封锁线上,设大小检问所100多个。

    对此,我四分区军民积极响应地委“不让敌人打篱笆”的号召,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破击战。7月1日夜,三、四分区4万多群众和民兵一起出动。在主力部队、地方武装的掩护下,于200多里长的封锁线上,锯倒电杆,收缴电线,挖毁公路,焚烧篱笆,到处火光烛天,日伪军龟缩在碉堡里不敢出动,无可奈何地看着惨淡经营了三个月的竹篱笆被毁殆尽。这就是震破敌胆、名扬苏中的“火烧竹篱笆”。

    “短枪队”让汉奸闻风丧胆

    烧毁竹篱笆封锁线后,日伪“军事清乡”宣告失败。之后,日伪又开始“政治清乡”,提出“6月强化启东,7月强化海门,8月强化南通,9月强化如皋”。企图摧毁我抗日政权,强制推行保甲制度,实现对广大农村的伪化统治。他们使用了血腥镇压的手段,妄图迫使抗日军民屈服。7月24日至26日,日伪在南通县十总店一带“驻剿”,活埋群众53人。在如皋县童家甸一带亦有大批群众惨遭杀戮。

    为了破击日伪“强化编查保甲”的阴谋,四分区军民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粟裕的指示下,组建“政治保卫队”(短枪队),开展锄奸措施。短枪队由20多名骨干分子组成,熟悉全县重要集镇的地形,掌握各种武器的使用。短枪队采取盯梢、诱捕、“扎粽子”、“包馄饨”、“背娘舅”、“鹰捉鸡”、“赶鸡入窝”等办法捕杀奸特。短枪队英勇机智,深入虎穴捕杀敌伪重要“清乡”人员,使其坐立不安,骄横气焰有所收敛,大大鼓舞了群众的斗志。4月份捕杀了伪军岔河大检问所主任凌月东,5月下旬,短枪队夜袭四甲,把作恶多端、行动诡秘的伪区长朱崇汉和保甲指导员梁振强活捉。据不完全统计,1943年锄奸两个月时间内,四分区共处决特务、汉奸274人,其中伪区长以上人员20多名。

    为了进一步打击日伪,8月15日起,我抗日军民对“清乡”区内的日伪发动了一次全面政治攻势,写警告书、劝告信,散发《“清乡”人员自新条例》等。接着又在9月6日至18日,发动了全面的军政攻势,主力分路袭击日伪据点和封锁线,短枪队和游击队深入据点除汉奸缴枪支,民兵、群众在据点附近举行武装示威。伪方人员在广大军民的强大攻势下,纷纷向我自首,自首者达891人,伪政工人员大批逃亡。

    反“清乡”取得最后胜利

    徐超回忆,日伪在费时6个月的第一次“清乡”宣告破产后,接着又搞了3个月的“延期清乡”。1944年1月,日伪“延期清乡”局部得逞后,又开始了所谓“高度清乡”,深入中心区,增筑据点,实行分割封锁,压缩我抗日军民的活动范围。在尖锐、残酷的斗争中,一些领导干部被捕杀,反“清乡”斗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

    针对新的形势,苏中区党委和四地委明确提出了坚持继续斗争的策略。扭转了不利局面,达到了坚持原地斗争,保存有生力量,休整自己,准备反击的目的。

    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苏中四分区军民先后拔除了52个日伪据点,打破了日伪的分割封锁,扩大了抗日武装回旋的余地。秋季以反据点为中心的军政攻势,战果辉煌,大大消耗了日伪军的有生力量。

    至此,南通地区军民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作战26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5600余人,缴获枪械2700余支,终于取得了反“清乡”斗争的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