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288条

 医贵仁心 2017-08-04

第288条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导读:历代伤寒学者对《伤寒论》多有注释,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毕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末有留言,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注解,一起提高!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少阴病下利,恶寒,蜷卧,寒极而阴胜也;利自止,手足温者,里和阳气得复,故为可治。


清·吴谦《医宗金鉴》


少阴病,恶寒厥冷下利不止者,阴寒盛也。今下利能自止,手足能自温,虽见恶寒蜷卧,乃阴退阳回之兆,故曰可治。

集注

程应旄曰:少阴病,下利而利自止,则阴寒亦得下袪,而又不致于脱,虽有恶寒蜷卧不善之证,但使手足温者,阳气有挽回之机,故可温而救之也。

沈明宗曰:手足温者,乃真阳未离,急用白通四逆之类,温经散寒,则邪退而真阳复矣,故曰可治。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伤寒以阳为主,不特阴证见阳脉者生,又阴病见阳证者可治。背为阳,腹为阴。阳盛则作痉,阴盛则蜷卧。 若利而手仍温,是阳回故可治。若利不止而手足逆冷,是纯阴无阳。所谓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五脏气绝于内者,下利不禁矣。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下利自止,别脏寒已差,恶寒蜷卧,则经阳未复,而手足温者,是中气未绝,四末阳回之象,故可治。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本条与第289条同讲。

少阴为病,独阴无阳,为必死之证。下利而利自止,则寒水已去而微阳当复。恶寒蜷卧,为少阴本病。设恶寒蜷卧而手足逆冷,利虽自止,此证尚不可恃。所以然者,脾胃主四肢,脾胃绝,故四肢冷,《内经》所谓:「无胃则死也。」惟手足温,则中阳未绝,投以四逆汤大剂,可以尅日奏功,故云可治。但亦有恶寒蜷卧而不下利者,譬之冬令雨雪不甚,虽当阳回冰泮之期,绝无潦水流溢。时自烦者,阳回之渐。欲去衣被,则阳气勃发之象也。盖人之一身动作,奋发则毗乎阳,幽昧则毗乎阴,方其恶寒蜷卧,一幽昧纯阴之象也。时自烦,则郁而欲动矣。烦而欲去衣被,则心气勃发,皮毛肌腠,阳气充溢矣。此证水气不从下消,当从汗解,但用桂枝加附子汤,便当一汗而愈,故亦云:「可治也」。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论述少阴病阳气来复手足变温的可治之证。

这是一个倒装句,应为少阴病,下利,恶寒而蜷卧,若利自止,手足温者可治。少阴病下利为阳虚下利,阳虚阴盛则恶寒。蜷者,曲卷也。蜷卧,意味着周身阳气快没了,一派阴寒,为死证。若外有蜷卧,里有下利,这是少阴阳气将亡,很危险。但手足若温者,则可治。四肢为诸阳之本,手足若温,则阳气仍在,应用四逆汤、白通汤急治,此病仍可洽。因此,这条说明少阴病怕亡阳。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什么叫恶寒而蜷卧,恶寒就是怕冷,蜷卧是蜷着腿,弓着腰,叫蜷卧,这是恶寒之甚,这个症候就古人的看法呀,这是阴寒至极了,就是阴虚而寒,是阴寒证。那么这个少阴病,是病于里而下利,就是病于太阴了。

那么这个下利止,有的时候好,有时候它是坏,后头有下利虽止还是死证的,因为它无可下,它那个津液脱尽了,没有可下的,那就是死证。那么这个下利止,虽然恶寒而蜷卧,就像是个虚寒到家了,但是手足不厥而温,跟上面一样的,所以人这个胃气呀是生之本呀,胃气存则生,胃气亡则死,有一分胃气,就有一分生命,没有就完了,它这里就是,手足温说明胃气还存在,还可以治。要如果四肢厥冷,表示胃气已败,必死无疑。


子恒试注

本条属倒装写法,正序应为“少阴病,下利,恶寒而蜷卧,若利自止,手足温者,可治”。患少阴病,下利伴有恶寒,像虫子一样屈曲而卧,是少阴阴寒极盛,阳气将亡的表现。但如果下利自行停止,手足转为温热,是阴退阳回的征兆,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尚存,预后尚可,还可以温阳以救逆。

:如虫形屈曲。

 

继承和发扬中医,是我们的责任!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作者/刘渡舟;《胡希恕讲伤寒论》,讲述/胡希恕。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文中《子恒试注》部分为原创内容,转载请说明出处。



前文提要

268条: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269条: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270条: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271条: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272条: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4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275条: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278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280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282条: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284条: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285条: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286条: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287条: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自我测验

第288条: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复制可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