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费心理学——销售 vs 客户 心理攻防战

 投影侠 2017-08-04

消费心理学中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点,其中有个经典案例非常的有意思:

在一个小城镇中,有个中年男子杰克将自己的杂货铺经营的很成功,当别人问起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杰克说:一辈子装聋作哑。

某日,一位顾客走进杰克杂货铺中,看中了一个八音盒。于是他指着八音盒问老板:“老板,这个多少钱?”

“你说什么?”杰克手贴着耳朵不解的问道。

“这个八音盒多少钱”,顾客提高了音量又一次询价。

“什么?什么有多少?”杰克反问顾客。

“我是问这个八音盒你卖多少钱”,顾客开始有些不耐烦了。

“噢,你问这个啊?我帮你问问老板”,杰克对着里屋的人喊:“老板,八音盒是卖多少钱的?”

里屋传来一个带着睡意又不耐烦的吼声:“不是说了嘛,那排的货都卖350块!别再问我第二遍了!”

“噢,知道啦”,杰克转过身来对顾客说:“您也听到了,老板说要买300块,不过我可以再给您便宜点,280拿走怎么样?”

客户暗自窃喜,以为捡到了便宜,匆匆付了钱,一溜烟的就走了。

消费心理学——销售 vs 客户 心理攻防战


在这个案例中,杰克使用了“设置更高权威”与“让客户认为自己捡了便宜”的技巧。其实这个八音盒底价为150块。杰克装作自己听力不好,常听错话,通过听错更高权威“老板”的话,给出了一个使顾客认为占了便宜的价格。同时,再通过自己给予的小额折扣,让顾客二话不多立马掏钱,生怕被更高权威“老板”发现而错失了这个得了便宜的机会。

这个销售套路太深,客户防守反攻难度系数为:★★★★★

消费心理学——销售 vs 客户 心理攻防战


那么,身为客户,要怎么做才可以反套路销售呢?

上一个案例中,销售会装聋作哑。而客户也可以学会一种表情,就是“吃惊”。我们在购物的时候,每当看到有购买意向的商品时,都会向销售进行询价。销售这个时候给你的报价,就称之为“第一次报价”。

永远对于“第一次报价”流露出吃惊的表情。有些顾客秉持着高度自尊,哪怕销售报出的价格的确超出了自己的实际消费线之外,顾客也会出于自尊的驱使而表现出:“噢,还行,不算贵”这样的反应。而那些会对于“第一次报价”流露出吃惊的表情顾客,会使销售马上接收到你的讯息,让销售明白这个报价与你的心理预期相差太大。

消费心理学——销售 vs 客户 心理攻防战

销售都是想将每一单的利润最大化的,但同时也明白顾客心里都会有一个“跑开价”。一旦报出的是顾客的“跑开价”,顾客会产生反感情绪,毅然离开,不再对此感兴趣。所以销售心里都是害怕自己一上来的报价会吓跑顾客,那么这个时候当你流露出吃惊的表情,当即就触发了销售这根警戒线,销售往往会自动的压缩自己的报价空间,以期留住客户。

当你得到了销售的第二次报价时,先不要接受,或许你能够将价格压得更低。销售所采用的“设置更高权威”法,你也可以使用。你可以跟销售说:“你给我介绍了那么多,我觉得东西也挺好的。那我回去跟我家里人商量商量吧。你明天打个电话给我”。当第二天,销售兴冲冲的给你打电话时,你可以遗憾的告诉销售:“家里人觉得这个东西好是挺好的,就是这个价格觉得还是蛮犹豫的,我看到家里人这个态度,也确实有些不想买的。但是你给花了蛮多时间给我介绍,为我服务的,我想公平起见,你给我一个你能给到的最低价吧。如果可以的话,我就定了”。这样,你可以拿到销售的第三次报价~相信第一次报价和第三次报价之间,还是具有一定价格区间的。

在这个案例中,客户运用了“跑开价”+“设置更高权威”+“不断投入法”。(“不断投入法”即让销售不断的投入精力与时间,我们在一个事情上投入了时间与精力,总是希望有回报的。投入的越多,所希望收获的回报越大。而对于销售来说,已经投入了这么多,最担心的就是顾客最终决定不买,就颗粒无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