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门穴(手少阴心经)(HT7)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图3-19)。 解剖: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穴位主病: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癫狂、痫症,胸胁痛。 损伤适应证:颈、胸椎间盘突出症,颈、胸椎管狭窄症,劳损性胸椎侧凸症等引起的心悸、失眠。劳损性胸椎侧凸症引起的胸背痛。 点穴法:一指点法,中点,5~10分钟。 图3-19 神门穴 二、外关穴(手少阳三焦经)(SJ5)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图3-20)。 解剖:在指总伸肌和拇长伸肌之间;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骨间背侧神经。 穴位主病: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瘰疬,胁肋病,上肢痹痛。 损伤适应证:寰枢关节错位、钩椎关节紊乱症等引起的眩晕;急性斜颈引起的颈项痛;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症引起的恶心、呕吐、上肢痹痛。 点穴法:一指点法,中点,5~10分钟。 图3-20 外关穴 三、手三里穴(手阳明大肠经)(LI10) 定位:在阳溪穴(腕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与曲池穴(曲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连线上,曲池穴下2寸处(图3-21)。 解剖:在桡骨的桡侧,桡侧有腕伸短肌及腕伸长肌,深层有旋后肌;有桡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 穴位主病:齿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损伤适应证: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症引起的上肢痹痛, 脊源性腹胀痛、腹泻。 点穴法:一指点法,中点,5~10分钟。 图3-21 手三里穴 四、支正穴(手太阳小肠经穴)(SI7)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穴(腕背横纹尺侧端,尺骨茎突前凹陷中)与小海穴(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的连线上,阳谷穴上5寸(图3-22)。 解剖:在尺骨背面,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布有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 穴位主病:头痛,目眩,热病,癫狂,项强,肘臂酸痛。 损伤适应证:寰枢关节错位、钩椎关节紊乱症等引起的眩晕、头痛,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症引起的上肢痹痛, 颈、胸椎管狭窄症、劳损性胸椎侧凸症等引起的心悸、失眠。 点穴法:一指点法,中点,5~10分钟。 图3-22 支正穴 五、劳宫穴(手厥阴心包经)(PC8) 定位:手掌心,第二、第三掌骨之间,握拳,中指尖下是穴(图3-23)。 解剖:在第二、第三掌骨间,下为掌腱膜,第二蚓状肌及指浅、深屈肌腱,深层为拇收肌横头的起端,有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脉;布有正中神经。 穴位主病:心痛,呕吐,癫狂、痫症,口疮,口臭。 损伤适应证:颈、胸椎管狭窄症、劳损性胸椎侧凸症等引起的心悸、失眠。 点穴法:三指点法,中点,5~10分钟。 图3-23 劳宫穴 六、大陵穴(手厥阴心包经)(PC7) 定位:腕掌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凹陷处。 解剖:在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肌腱;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当正中神经本干,前臂内侧皮神经。 穴位主病: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狂,疮疡,胸胁痛。 损伤适应证:颈、胸椎管狭窄症,劳损性胸椎侧凸症等引起的心悸、失眠;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症引起的恶心、呕吐、上肢痹痛;脊源性腹胀痛。 点穴法:一指点法,中点,5~10分钟(图3-24)。 图3-24 大陵穴 七、风市穴(足少阳胆经)(GB31)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腘横纹水平线上7寸。简便定位法:直立,手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到处(图3-25)。 解剖:在阔筋膜张肌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穴位主病:下肢痿痹,遍身瘙痒,脚气。 损伤适应证:颈、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下肢痿痹。 点穴法:一指点法,重点,5~10分钟。 图3-25 风市穴 八、环跳穴(足少阳胆经)(GB30) 定位:在臀外下部,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图3-26)。 解剖: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穴位主病:下肢痿痹,腰痛。 损伤适应证:颈、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下肢痿痹;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所致的腰胯痛、腰痛。 点穴法:一指点法,重点,5~10分钟。 图3-26 环跳穴 九、内外膝眼穴(经外奇穴)(EX-LE4、EX-LE5) 定位:屈膝,髌尖两侧凹陷中(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图3-27)。 解剖:在髌韧带两侧,有膝关节的动、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分支,股外侧皮神经分支,深层有胫腓总神经分支。 穴位主病:膝痛,腿脚重痛,脚气。 损伤适应证:脊源性下肢骨关节炎所致的膝关节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下肢痹痛。 点穴法:一指点法,中点,5~10分钟。 图3-27 膝眼穴 十、三阴交穴(足太阴脾经)(SP6) 定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图3-28)。 解剖: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穴位主病: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损伤适应证:颈、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滑脱症所致的下肢痿痹;脊源性性功能障碍,腹胀痛及腹泻;脊椎骨质疏松症;脊源性妇科病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 点穴法:一指点法,中点,5~10分钟。 图3-28 三阴交穴 十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ST36) 定位:犊鼻穴(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图3-29)。 解剖: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穴位主病: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羸瘦。 损伤适应证: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滑脱症所致的下肢痿痹;脊源性腹胀痛及腹泻;脊椎骨质疏松症。 点穴法:一指点法,重点,5~10分钟。 图3-29 足三里穴 十二、委中穴(足太阳膀胱经)(BL40) 定位:腘横纹中央(图3-30)。 解剖: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脉;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 穴位主病:腰痛,下肢痹痛,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整脊科适应证:急性腰扭伤所致的腰痛;颈、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所致的腰痛、下肢痿痹痛;脊源性腹胀痛、腹泻。 点穴法:一指点法,重点,5~10分钟。 图3-30 委中穴 承山穴(足太阳膀胱经)(BL57)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图3-31)。 解剖: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穴位主病: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损伤适应证:急性腰扭伤所致的腰痛;颈、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所致的下肢痿痹。 点穴法:一指点法,重点,5~10分钟。 图3-31 承山穴 内踝尖穴(经外奇穴)(EX-LE8) 定位:正坐位或仰卧位,在足内侧面,内踝的凸起处(图3-32)。 解剖: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的分支,胫前动脉的内踝网,内踝前动脉的分支和胫后动脉的内踝支。 穴位主病:乳蛾,齿痛,小儿不语,霍乱转筋,小腿内侧肌群痉挛,禁刺。 损伤适应证: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所致的下肢痿痹,小腿内侧症状明显者。 点穴法:五指点法,轻点,5~10分钟。 图3-32 内踝尖穴 外踝尖穴 (经外奇穴)(EX-LE9) 定位:在足外侧面,外踝的凸起处(图3-33)。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外踝骨膜,有胫前动脉的外踝网、腓动脉的外踝支;布有腓浅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 穴位主病:淋病,脚气,牙痛,白虎历节风痛,小腿外侧肌群痉挛。 损伤适应证: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所致的下肢痿痹,小腿外侧症状明显者。 点穴法:五指点法,轻点,5~10分钟。 图3-33 外踝尖穴 血海穴(足太阴脾经)(SP10) 定位:在大腿内侧,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或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图3-34)。 解剖: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穴位主病: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 损伤适应证:脊源性下肢骨关节炎所致的膝关节疼痛;颈、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下肢痿痹;脊椎骨质疏松症;脊源性妇科病。 点穴法:一指点法,中点,5~10分钟。 图3-34 血海穴 鹤顶穴 (经外奇穴)(EX-LE2) 定位:在膝上部,髌骨上缘正中凹陷处(图3-35)。 解剖:在髌骨上缘,股四头肌腱中,有膝关节动脉网;布有股神经前皮支及肌支。 穴位主病:膝痛,足胫无力,瘫痪。 损伤适应证:脊源性下肢骨关节炎所致的膝关节疼痛;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所致的下肢痿痹。 点穴法:三指点法,中点,5~10分钟。 图3-35 鹤顶穴 尾宫上穴 [(即尾宫上一分许)鹤口穴(又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定位:尾骨尖上0.1寸。 解剖:有骶尾韧带;有骶中动、静脉后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尾神经(参考腰俞穴)。 穴位主病:腰骶痛,下肢痿痹,痔疾。 损伤适应证: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下肢痿痹。 点穴法:一指点法,中点,5~10分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