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遍地开花的重庆小面,宋奇的遇见小面为什么能成功?

 北潜锋楼主 2017-08-05

宋奇—— 遇见小面创始人,85后,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先后加入麦当劳、百胜餐饮。2012年创业,2014年创立“遇见小面”,并开出第一间30㎡的店,同年获两轮投资。今年3月,获得面食品牌九毛九的新一轮投资。

“我是生活在广东的东北人,一开始做饺子店,这也是顺理成章的。”遇见小面的创始人宋奇说。

从一开始的3000元一天,到3个月后的2000元一天,再到后来的1000元一天的营业额,宋奇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要赶紧掉头。

一名香港科技大学的高材生,在香港麦当劳、广州百盛先后干过几年,本以为经验丰富、信心满满,却在起步的饺子馆上颇为失意。他不禁感叹,为什么高学历、有想法,却做不好餐饮?

饺子为什么没做起来,宋奇回忆说:“饺子这个单品在广东的接受度不够,模式也不好,因为饺子要请师父手工包,师父手艺还要好,这不符合我想把餐厅打造成标准化的餐厅发展的设想。”

偶然的机会,看到《非诚勿扰》的孟非常提起重庆小面,于是宋奇就立马飞往重庆,感受重庆小面。

他很快就作出判断,重庆小面这个单品的模式是可行的。

1、首先是市场的认可度,重庆小面和水饺一样,不用教育市场,提起小面,很多人就知道源自重庆。

2、其次,面食是主食,成本低,单价低,制作可形成标准化,简言之,就是料包和面的搭配,在门店直接加热即可,出品速度快。

3、工艺方面,只需要不断尝试料包的口味,最终定型,调味成消费者喜爱的口味即可。

4、 人工方面,已经不需要在门店煮面及炒牛肉,通过标准化工序,这些已经前道完成,门店只是提供加热和辅料添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可连锁、可以标准化、商业化的模式基础。

于是,宋奇很快将原先的饺子店挂上了一块红布,就开始卖重庆小面。

3个月的时间,他拿到了上海青骢怎么的天使轮融资,很快又在当地的shopping mall开出第二家,创下了中国迄今为止最高的33.8次翻台率的记录。

过后两个月,又先后拿到天图资本合伙人天使 轮的融资,以及广东著名面食集团九毛九的pro—A轮融资,遇见小面的发展十分迅速,很快在城中CBD区域共计开出4家连锁,所到之处,门庭若市。

很多人经常拿出一句话:“餐饮是一场马拉松。”餐饮的产业链很长,一两家店的时候,很容易做火,手段很多,但是一旦涉及到商业化、标准化,大规模复制的时候,餐饮就成了非常专业化的行为。

有很多跨界人士来开餐饮,很多餐饮人看到他们人气很高,对自身感到担忧,宋奇却认为,跨界来做餐饮会带来非常多新鲜血液和玩法,但是他们没那么快颠覆餐饮,因为不懂餐饮的人来做餐饮,所有环节一个也绕不过去,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学习和实践。


宋奇要分享的是,餐饮的确是场马拉松,但这不是给你借口慢慢跑。餐饮业的危机感天生比较差,因为再大的餐饮集团,也没办法欺负小品牌,几万块就可以入行,进入门槛很低。换做互联网,每个品类大头就那么一两个,但凡老大和老二合作,从老三开始都会被远远甩在身后,所以互联网从业者危机感特别强。

通过跟资本的结合,让我们摆脱原始积累的情况,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让我们这种草根有逆袭的可能。它匹配给你很多的资源,很多行业内的整合,让你速度更快。

在宋奇看来,当代餐饮的指导思想就是“天派思维,地派干法”。

看到的融资等都天派思维,但光有想法干不好餐饮,还是要脚踏实地,所谓“地派干法”,简单来说,就是做到的就是顾客喜欢还能把钱赚了。

任何一个创业企业,你最终做到的都是你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高度统一,你两点有一点缺失都不会使你的企业走得更远。

作者观点

有人会说,早知道我也去做重庆小面了。宋奇的成功,不单单是选择了重庆小面这个品类,而是发现这个品类之后,已经开始思考怎么样才能将其做成标准化,成为商业模式。

  从一开始就以做企业为目的去经营一个30平的小铺,也因此有如此快速的发展。我们所说的“小而美”,本身就是建立在能否实现商业化的基础上。细分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深挖,关键在于品类的选择和模式化的建立,成功者是少数,他们往往脚踏实,但经验是,“危机如风,常伴吾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