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2中药一考点精析】中药的性能

 山河教育网 2020-05-09

08
04

前言:

其中

中药一:共48节                               药一:49节  

中药二:共83节                               药二:57节

中药综合:56节                               药学综合:95节

药事法规:40节

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

【要点提示】

1.寒凉性、温热性所示效用及时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2.辛味、甘味、酸味、苦味、成味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3.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

4.沉降性、升浮性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5.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一、概述

    1.中药性能是中药效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包括四气、五、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

    2.药防治疾病的机制

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作用,是其各具独特的性能,前人也称之为偏性。

    药物治病是以药性之偏来纠正病性之偏,即扶正祛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偏盛偏衰,就是“以偏纠偏”。

    3.中药效用

4.临床应用原则充分利用中药治疗作用,避免毒害作用的发生。

二、四气

  1. 含义  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反映了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

  2.平性  不凉不温之谓,实际仍有偏凉或微温,过其寒热偏性不湿著而已。

  3. 确定依据、所示效用、不良作用及阴阳属性

四气

确定依据

所示效用

不良作用

阴阳属性

寒凉

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伤阳、助寒

属阴

温热

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

伤阴、助火

属阳

  4.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

  (2)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

  (3)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

  (4)真寒假热,用热药;真热假寒,用寒药。

  三、五味

  1.含义指药物因功效小同而具有辛、甘(淡)、酸(涩)、苦、等味。

  2.确定依据一是药物的真实滋味,二是药物的功能。

3.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注意

五味

所示效用

临床应用注意

能散  发散

能行(行气、活血

耗气伤阴,气虚阴亏慎用

能补(补虚)

能缓(缓急止痛)

能和(和中、调和药性)

腻膈碍胃,令人中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慎用

酸(涩)

能收敛

能固涩

酸能生津

收敛邪气,邪气未尽慎用

能泄(通泄、降泄、清泄)

能燥(燥湿)

能竖(坚阴:泻火存阴;竖厚肠胃:厚肠止泻)

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不宜大量用

能软(软坚教结)

能下(泻下通便)

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不宜多食,脾虚使溏

慎用

能渗(渗湿}

能利(利水)

过用能伤津液,阴虚津亏慎用

4.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5.气味配合

(1)意义   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

(2)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

气味异同

功效


辛温的药多能发散风寒

辛凉的药多能发散风热

气味相同,功能相近

苦寒的药多能清热解毒或清热燥湿

甘温的药多能补气或助阳

苦甘寒的药多能清热滋阴

气味相异,功能不同


四、升降浮沉

    1.含义    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2.确定依据

    (1)药物的质地轻重。

    (2)药物的气味厚薄。

    (3)药物的性味温热、辛甘淡主升浮,寒凉、酸苦成主沉降。

    (4)药物的效用

    3.所示效用

    (1)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2)沉降类药能行向内,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4.临床应用

(1)顺其病位选药。

(2)逆其病势选药。

(3)据气机运行特点选药。

<注>前胡、胖大海有升浮和沉降向性,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5.阴阳属性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6.影响因素

(1)炮制。

    (2)配伍

五、归经

含义

理论基础

确定依据

表述方法

临床用药指导意义

药物作用的定位,即药物对机体某部位的选择作用

藏象学说

经络学说

药物特性

药物疗效

十二脏腑经络法

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

  、有毒与无毒

  1.“毒”的特性

  (1)狭义 是指药物的不良反应。

  (2)广义 一为药物的总称,二为药物的偏性。

  2. 确定有毒无毒的依据

  (l)是否含毒性成分。

  (2)整体是否有毒。

  (3)用量是否适当。

  3.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l)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的各个环节,杜绝伪品。

  (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用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

  (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4.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囚

  品种混乱、误服毒药、用量过大、炮制失度、剂型失官、疗程过长、配伍不当、

管理不善、辨证不准、个体差异、离经悖法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