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随王者的脚步—海康威视2016年财报阅读粗探

 一个想怎样的人 2017-08-05

 

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于2001年成立,是电子科技集团52所的科学家和华中科技大学校友龚虹嘉合资建立,52所出251万注册资金,占比51%,龚虹嘉出249万注册资金,占比49%。并且在企业建立之初,龚先生就承诺,如果公司发展良好,在以后合适时点,将15%的股份以原始成本转让给骨干成员。从公开资料来看,龚先生在不断减持自己的股份,其股份基本上都流向了公众股东。

公众股东的大幅进入,是不是有利于公司治理更具延续性?是不是有利于未来公司的长期发展?

公司2010年上市时,扣非利润10亿,7年过去了,到2016年12.31,扣非利润73亿,翻了7倍,7年合计创造利润250亿。

与之相对比,业内的另一个巨头,大华股份,也是2001年成立,也在浙江杭州滨江区,2008年上市,当年利润是9700万,到2016年,利润是17亿,9年利润翻了17倍,合计创造利润是67亿。

这些情况说明,

A。行业在过去10年里,增速不错。据说有10%的行业增速;

B。行业巨头凭借竞争优势,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拥有比行业增速快很多的增速。

行业的基本情况

引用球友文章:https://xueqiu.com/4230469122/88096385

数据我尚未求证。

据说这篇文章的数据较老,但至少让我们知道行业有哪些选手,大概增速如何。

此处看看招股书引用的那个机构的行业研究数据。

我主要关注三个方面:

1) 过去的行业增速;

2) 未来预测增速;

3) 行业里有那些巨头;

个人感觉,对视频、语音的分析速度和质量,将体现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海康和科大讯飞从事的事业,非常有价值、有前景。

先说自己观察后的总结

1) 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也就是如果自己拿钱打算做这行,自己是否愿意做?

2) 这个行业是有门槛、有积累的行业,不是砸钱就能建立竞争优势的。行业有护城河,公司亦有狭窄的护城河;

3) 行业竞争格局清晰,就国内而言,海康大华双巨头的营收远远超过其他企业的总和;

4) 不管行业变好还是变差,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因为规模优势、品牌优势、技术优势摆在哪儿;

5) 背靠中国的巨大市场,海康等企业的全球化实现1到N的增长可能性很大,但这种增长不会一蹴而就;

6) 到现在还是没有学会怎么给它估值。市面上大家以增速给它估值,也许是对的,但要很公允的估值确实蛮艰难的。公司给人感觉,没有显著低估,亦没有显著高估,如果买了它要赚钱,只能赚未来公司创造的增量价值——这个蛮难预测。

7) 若公司未来三年,利润年增速30%,那么现在的价格无疑不算高估;如果未来三年,利润增速20%,那么现在的估值稍稍高估。

有待继续求证

1) 最大的问题在于,我想不到风险在哪。原材料涨价?竞争对手的技术水平更高?对方更具有规模优势?

2) 能想到的风险,主要是企业的产权关系,这个决定企业的未来;

3) 该行业有没有技术路线之争?

4) 国外巨头的能力有多强?在世界范围来看,行业竞争格局怎么样?

5) 感觉其董秘的回答,有“骄兵”的感觉?

简单的财报阅读

简化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单位:亿元。忽略亿元以下项目)

(一)应收账款特别大,难道都是政府欠的款?从附注来看,感觉公司在回款管理上并不非常严格,这可能跟行业要攻城略地有关系?

(二)存货是些什么东西?

(三)其他流动资产是些什么东东?

(四)净利润/(固定资产+在建工程)=74亿/32亿=2.4。该公司是轻资产运营,是靠科技吃饭的企业。侧面是否说明,因为客户大部分是政府单位,只要东西性价比好,练好内功,是不是几乎不怎么需要花太多销售费用?

(五)应付账款较大,说明对上游议价权较大,也可能是行业规则;

(六)应付职工薪酬增加大,是不是公司还在不停扩张?

(七)公司的短期和长期借款都不大,占净利润的比值较小,感觉财务很健康。

(八)整张表给人感觉简单易懂、干净、清爽。可能跟背后公司的主营单一、专注有关系。看格力、长城的报表也有这种感觉。可能对它们的投资,主要还是对行业的看法,公司都是优秀公司,没什么好多可看的。

应收账款详情:


简化的利润表(单位:亿元。忽略亿元以下项目)

(一)第一印象是营业外收入挺大的,是补贴收入还是?

(二)该表同样十分简单、清爽。

(三)我对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这么大感觉蛮吃惊的。得仔细查查。

(四)为什么资产减值损失每年3亿?2017年也要有3亿?

(五)公司毛利率40%较高。一般情况下,高门槛、高毛利的行业好过靠低成本取胜的行业。这充分显示公司的定价权。


简化的合并现金流量表(单位:亿元。)


1)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收相比差不多

2) 给员工支付的资金大幅增长;从绝对量来看,公司的待遇很好;

3) 税费表明公司业绩增长较真。

4)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5) 公司总人数有2万人,其中生产人员5000人多点。算平均工资,大概17万/人,收入还可以。总经理胡扬忠的收入308万,如果不算股权激励,这个工资算低的。

财报阅读头脑风暴(可读性很差,请忽略)

P2.为什么强调“均衡增长”?

P2.“公司将再次幸运”,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忧患意识深种。

P3.员工跟投创新,公司皆占比60%,核心团队占比40%。

收集完下面信息后,感觉格力的机器人等等项目什么的都不太透明,很少看到有公开的信息,似乎没看到什么成品牌的产品?而海康的信息比较透明,同时,感觉这个公司创新能力十分之强。

海康收购非常少,而愿意将钱投给自己内部创业的公司,看来,海康现在依然走的内涵式扩张的道路,没有花精力去收购公司。收购可能快是快,但是需要整合,非常花精力?

员工创业项目有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公司、汽车智能化、海康微影。横向看,海尔也说内部创业,但是格力则从没听说过此事,基本上只听到董明珠的新闻。由此看,这几家的企业文化很不一样。

海康给人感觉比较包容、有科学家的理想主义气息、有商才士魂的气息;海尔似乎也具包容性;而格力在年报里没见提员工内部创业的,也没听说有此类尝试。


萤石网络一句话概括:现在似乎是做民用监控系统,暂时看,核心是摄像头+云存储,主力花销在500-1000元左右?公司定位是智能家居。

萤石的法定代表人是蒋海青,是海康集团的副总。

点开排名最热销的商品,159元,有38000多人评价,让我吃惊的是,似乎萤石客服会对每一个客户的评价进行回评。其他评价非常有趣,有人7月28号评价,其在京东上买了5台长虹空调,服务不满意,居然在萤石哪里大骂。

公司说它有千万级的客户,这个无从得知。

不过有人比较了几个牌子,感觉有价值,贴在了下面。买家认为,从专业性角度来看,海康能分析视频,很专业;从体验上来看,360比较好,想直播就马上直播了,海康还要审核。


一句话点评海康机器人公司:从网上查的资料来看,阡陌机器人还是比较厉害的。但这个领域高手云集,暂时忽略。

http://www./c5345.html


海康微影公司布局非制冷红外传感器:


汽车智能化技术公司:这个以后是很多公司主战场。

P7.释义。

P9.德勤华永?

P12.公司的业务介绍。当前的业务,主要是视频采集、监控——智能分析。

海康的业务显然是社会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海康当前的技术和规模优势,也显示其暂时无法被替代。但是,技术需要进步,10年20年后,海康还能不能站在行业前列?

这节里面涉及蛮多信息的,同时很多行业内比赛。对视频分析或者所有智能化的东西而言,个人感觉,速度和准确度是关键,其次是成本。

公司之前经历了看得见——看得清的转变,现在正在往“看得懂”转变。所有的关键词是“看”。

公司在视频传输、存储、读取、视频显示方法技术力量雄厚,有巨大的优势。

下面贴的是报告中的关键句。


P20. 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基本是认同的。

个人觉得,海康核心优势就是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先发的技术优势。它有狭窄的护城河。

规模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有钱投入巨量资金搞研发,而且还能研发出来东西。

销售模式。 这个不太懂。似乎是为了建立服务网络优势?

海康的产品不是一锤子的买卖,它是一个需要深度介入客户业务、帮助客户更好实现其某个方面的需求的产品。这个与普通股耐用品不一样。


P21。公司的产品是不是需要不断升级换代?产品的转换成本高么?公司的上游是各种芯片厂商、PCB厂商?公司自己写系统,搞集成?

P21.公司视研发为其核心竞争力首位。

P23.公司的研发。规模效应、先发优势体现之一。同时,中国有人才红利,研发人才较便宜。


P23.'行业垂直到底、行业横向到边”?

P24.什么叫做SMB市场?什么叫做项目市场?

P24.公司的海外收购和海外业务。

P24.公司的营销考核体系。


P26.创新业务的业绩情况。

P34.行业发展趋势。通过竞争,市场集中度必将上升。


P36——P39.都是接待调研机构的。

真是炙手可热啊。

P40.分红政策。公司一半利润拿来分红,但是公司似乎没有章程对此进行规定。不过公司一方面大比例分红,一方面又发4亿欧元的债券,这又是为什么?


P56。公司的产权结构。国有股东占比42%,这个公司很像国企,又像民企。曾在网上资料上看到董事长陈宗年说公司向华为学习。

让我想起了中兴通讯,这个公司是个很奇怪的公司,明明是个人办起来的,内部却非常像国企,真是很奇怪。

同时,我很少在公开资料里看到海康的高管增持,为什么?

如果国有产权占42%,那么这些从52所出来的创业者,他们在公司的股权体系在哪里?

查询得知,管理层除龚虹嘉之外,大概持有10%左右公司的股份?通过新疆威讯投资公司和52所集体拥有?联系龚虹嘉曾经承诺,转让公司15%的股份给核心骨干,那么这些创业者至少有15%左右的股份。


P59.高管及员工情况。

其高管似乎很稳定,但是其副总特别多,有16个,难道是为了实现组织扁平化?

有人说,没有大肚子的高管,还不错:

董事长陈宗年:

 总经理胡扬忠:

P68.员工情况。总数2万人。平均工资17.5万/人,其高管如胡扬忠收入308万,如果不算股权,其实也不算多。

海康在显示方面所作出的创新,比如全息显示,越来越从侧面表明,黑电方面存在巨大的路线之争,是投资人需要小心的领域。相关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