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手拉开三国乱世的序幕——汉桓帝刘志

 历史最美 2023-11-16 发布于重庆

三国有名篇《出师表》曾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汉末桓、灵二帝重用宦官,杀害士族,二次党锢之乱的最终胜利者都是宦官,而党锢之乱真正的终结,却是在董卓入洛,屠杀宦官,举荐士人。历史是一个连续性极强且不容间断的长篇故事,任何人登上历史舞台时终有其先天之阻碍和后来之作为,桓帝作为所谓汉室倾颓第一罪人,他做了什么呢?

汉桓帝

桓帝十五岁继位,与冲帝、质帝一样,是在外戚梁冀控制下的。为了改变这一局势,桓帝密谋了“三断大狱,一除内嬖,再诛外臣”的方针。所谓“三断大狱”就是指除去梁冀,“一除内嬖”指的就是废黜宠臣,“再诛外臣”指的就是诛杀在外当官的臣子。实际上,桓帝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彻底地消灭梁冀势力从而夺回皇权。

作为一个身陷囹吾、仰人鼻息的皇帝,他的周遭免不了都是梁冀的人,包括桓帝的宠臣张让和两个皇后,桓帝隐忍多年,借上厕所之机用一句巧妙地问话将宦官召集起来,让宦官将卫兵聚集杀死了梁冀,随后肃清了内臣,诛杀了外官,废黜皇后,所受牵连者三百余人,彻底将梁冀势力铲除。

消灭梁冀后,桓帝便将所召的宦官封侯,世称“五侯”。五侯得势不久,又被桓帝夺回权力,其中四侯还被废黜。由此桓帝将旁落的大权夺回来。

梁冀

中国历史上,大凡有所作为的帝王,都不免在夺回皇权之后便开始建功立业。而桓帝则不然,桓帝杀害了梁冀,借用五侯之手消灭异己,最后又废黜五侯,可以说桓帝已经将权力收回手中。正在此时,桓帝苦于无后,到处召集美女以望有一子,但都没有进展,反而却又让新的势力成长了起来,首当其冲的就是窦武。窦武作为一个关西的士族,进京之后深感朝内受宦官控制。便借用自己外戚的身份,抬高士族以打压宦官并且掀起了两次党锢之祸。桓帝薨,灵帝继位,经济越来越差,本已有的大一统思想逐渐因为士族的崛起而腐朽,原本就凭借自身优势而兼并土地的士族们忽然有了统一的政治纲领——消灭宦官,而宦官们也奋力反抗。然而两次党锢之祸的最后胜利者都是宦官,而掀起党锢之祸的窦武却在第二次党锢之祸后死亡。他的死亡就像传教徒用生命传教一般,在他死后更多的士族加入了政治舞台。

窦武

桓帝消灭梁冀之后,汉朝政权全面回归到君主手上,既无有阻拦可以阻挡皇帝的权威,更无有保护的保障皇权的尊严。两次党锢之祸直接导致了士族和宦官的斗争,将自西汉初以来的内戚制度打破,走向了直接和士族面对面的状态。内戚不能一家独大,士族却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影响。汉室衰亡,在士族的心目中,最大的敌人是宦官,而现实如何呢?国本从内戚手上转移到了宦官的手上,最后落在了地里,成为了士族生长的资源。汉末土地兼并问题加上自然灾害的发生。黄巾起义发生,乱世展开序幕。

总的来说,桓帝并非一个毫无作为的人,但是桓帝的作为却止步于扫除内廷的阻碍,没有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有多少的建树,而后也由于没有后代,撒手离开人世时也没有任何的嘱咐、部署、交代。

灵帝继位之后,党锢之祸还在持续,实际上党锢之祸共有四次,第四次甚至杀死了大将军何进,直接导致董卓入朝主政国家分为东西两军,间接导致了诸侯大乱,天下三分。

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无论作为或者不作为,都会影响历史的发生,桓帝的失败,并不是简单地因为他选官于什么君子、小人,这只是士族对他的一种出于对自我阶级保护的一种托词。

宦官和士族既然对立,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士族已然将宦官粉饰成了穷凶极恶之集团,但事实上,一个桓帝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后期一心只想着延续后代,没有任何作为,最后死在了石榴裙下,而灵帝更是一个毫无作为的皇帝,对于自己随意得来的权力肆意挥霍,甚至卖官鬻爵直接导致士族的兴盛,皇权威严受到了质疑甚至是无可挽回的失去了皇权威严。

华夏大地的广大土地上形成了漫长的分裂,甚至是将皇权当做了一种地位的象征,一种荣誉。这足以证实,作为历史的一份子,无论是作为或是不作为,都会对社会有所影响,每个人都有无可逃避的责任。

汉灵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