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孩子进入自主阅读状态,一个好的书房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书房应该如何布置呢?今天我们就讲讲这个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1.糟糕的环境。有那么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关系,我曾经走进不同的家庭,但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别的,而是家里糟糕的环境,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新时代的凌乱美。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当你对自己的内务都不能清理时,何以清理自己的人生?很难想象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会有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只有在家庭整洁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有一个好的心情来阅读。
2.最常见的问题。我受邀去过一些家庭参与书房的布置,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精装修的房子,非常漂亮,家庭设备该有的都有,唯独看不到书在哪?比如在孩子视力范围内并且是触手可及的地方见到的不是书而是玩具,并且玩具还不是一般的多;比如书有,但是都在柜子里,并且柜子是有门封住的;或者家里乱的不成样,书丢哪了不知道;或者书柜要踩凳子上去才能拿到书,而在可触及的范围内放的是电脑,问为什么?答孩子他爸要玩游戏……..可谓是状况百出。 归根结底分为两种思维:1.价值观不同,物质比思想重要。书只要去图书馆借借就可以了,不需要触手可及。2.懒癌症,还是晚期。你要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这种人往往家庭生活都是一地鸡毛的,整个人生就没有思维清晰过。 3.书房的建立。 我们再来读一读朗读手册中的这段话:在孩子2岁之前,启发其阅读兴趣的较好方式,是让他常看到、常听到几本书,而不是在他面前堆上几十本他从未接触过的不熟悉的书。 但是,当孩子视野渐广、兴趣渐增之后,家庭图书馆也应该在预算许可的范围内随之扩充。早在孩子能接触到公立图书馆前,书本就应该成为他们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出生时,家庭图书馆就应该开始建立了。 如果你能在婴儿房中设置书架、放些书本就更好了。孩子越早习惯看到书本,就能越早形成书本是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概念。 如果你的孩子不满4岁,你可以将你的书分为两大类:昂贵的与便宜的。昂贵或易毁损的书本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书架高层,以免遭到脏兮兮的手、口水或蜡笔的破坏。虽然够不到,却要让孩子看得到,这才符合初衷。在书架底层,孩子可以轻易够到的地方,则应放些便宜且耐磨损的书,这样你就不会太担心孩子如何“折磨”、“玩弄”书了。 “玩弄”书是孩子与书建立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机会去感觉、品味和浏览书籍。 4.我如何腾出足够的空间让书本露脸? 如果条件允许,能有一间大大的房间,布满全部经典书籍,温馨有爱的装扮,甚至可以配上一个柔软的沙发和一个小小的暖色调的滑滑梯,再加上一榻榻米,那真的是美呆了。但是很多时候这只是一个梦想而已,特别是在深圳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那怎么办?仍然可以尽可能的创造这种阅读环境,哪怕只有一个角落都可以,摆上一个合适的书架,但是必须是独立的空间,前提还必须整洁安静。让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它的存在,就像生命、阳光和水一样自然,室内可以摆些软垫椅、沙发、坐垫和数十个填充动物玩具,没错,即使是中学生仍喜欢在读书时搂着玩具,但不会挤在一起。
5.如何通过图书的摆放让孩子爱上阅读。 相信我们都有逛商场和超市的经历,要重点推出的产品都是摆在显眼的地方并且反复广告宣传。孩子也一样,应该有一种视觉刺激。我并不是说要把每一本书都封面向外陈列,即使书店也不会这么做,但他们真正想销售出去的新书或畅销书,则一定是封面朝外的。 不像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和图书馆馆员,出版社很清楚封面才是卖书的重点,所以出版社不仅格外用心地设计最合适的封面,许多出版社甚至还为每本书高额费用来让它取得露脸的机会,这正是封面的重要性。 但是如果家庭空间小怎么办?我是这么做的,把沙发都送人了,客厅和房间都摆上不同的书架,封面朝外,以经典绘本为主打场面(如下图所示)把书摆出来。 为什么要摆出来?试想一下我们办公室柜子里叠放在一起的书有谁会主动去看吗?但是如突然丢一本美女封面的杂志过来,相信都会抢着看。这也好比卖房子,地段好的,风景美的,结构质量好的你一眼能看到的当然卖的快了,因为有吸引力嘛。 孩子也一样,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就要让书对孩子有吸引力。然而让孩子爱上书比让顾客爱上商品更难。因为书是所有商品里面独一无二的商品,所以图书摆放是重点也是难点。 我费尽心思琢磨了很多年才想出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比如获奖绘本、名家作品摆放一层,主题绘本在一块; 比如爱和感恩,勇气与坚持,争与和平,创意与搞笑等等; 还有就是要注意封面色彩与图书设计的协调搭配, 比如厚薄长短、洞洞书与手工拆卸书, 还有折叠书与创意书摆放在一起等等, 还有把书摆成方形、弧形、扇形等等, 甚至在结合生活在实物中放置一本杂志等等, 目的是让不动声色的让孩子自然而然的拿起书。 书架上的书每周轮换一次。如果是自己买的房子,也可以在墙上装上导雨槽,作为图书陈列架。 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熏陶出来的,我个人认为图书里面最有价值的就是经典绘本了,因为一个创作者也许一生也只有一次获奖机会,那这个绘本几乎是浓缩了他一生的精华。 现在大家应该能明白为什么很多搞艺术或设计的成年人都去绘本馆找灵感的原因了吧? 仅仅有这些就够了吗?还远远不够。孩子会不断长大,要求会越来越多,抵抗外界的诱惑力是越来越弱的,如果让书与这些诱惑之间取得平衡并且让书脱颖而出战胜这些诱惑?这绝对是一个挑战。 为了在这场战争中取胜,我做了以下工作:1.费尽心思的琢磨书单。从绘本-漫画-桥梁书-文学作品-英文书,循序渐进伴随孩子的成长统统升级,并且要与时俱进。 要了解孩子在学校谈论最多的话题是什么, 甚至喜欢开什么玩笑、追什么明星、玩什么游戏, 甚至对谈恋爱的想法看法 还有老师的教学等等结合起来再转移到书单上, 仍然费尽心思的去选书, 既要让孩子保持对书的兴趣, 又要争取把孩子引导到一个理性的思维上来, 这个难度不亚于创业,并且是所有事业里面最难创的一个。 2.阅读瓶颈里面最难的一点:在小学生高年级的时候跳转进入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我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图书摆放仍然是重点。 比如把文学作品放在视线范围内并且触手可及的地方,往上是桥梁书,最上面才是漫画书,并且要踩凳子才能上去拿。 为了让图书露脸,在每套书的表面都放一本的封面出来,同时把书柜的门都拆掉了,让图书一目了然。这是利用了现在孩子的惰性心理,很多孩子都懒,你想他拉开门来拿书,是不可能的,多一个障碍都不行。 总结:你的时间在哪,成就就在哪。有一句话可以很好的概括中国家庭的各种关系: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很多人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时间成本,我所做的一切恰恰就是为孩子节省了最最宝贵的时间,因为她不用浪费时间再去寻找探索了,而是直接吸收精华了。 以上分享供大家参考,图片均来自自家的拍摄,请大家多提建议,可以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