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第一家,探寻千古忠义门第

 共同成长888 2017-08-06

​​

​ 在浦江县城东10多公里的郑宅镇,有一个“郑义门”古建筑群。居住在此的郑氏家庭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被朱元璋赐封为“江南第一家”。在郑宅镇广场的广场上有九座牌坊,恰合郑氏义门的九世同居,展示着郑氏九世同居的深远文化内涵与历史信息。这里的每一座牌坊都有出处,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故事。

​"一门尚义,九世同居"。九座牌坊矗立在古镇入口。"有序"牌坊后,依次叫"恩德"牌坊、"麟凤"牌坊、"取义成仁"牌坊、"礼部尚书"牌坊和"九世同居" 牌坊。令人称奇的是九座牌坊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各不相同,有砖木混合结构的,有木结构的,有石雕的,有砖雕砌的。

​ 高脚屋檐,红木白墙,江南的风格便是这样,离不开水,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同样,水也造就了郑氏廉贞忠义的德行。

​ 直至今日,郑氏族人仍然居住在这里,早起一点,便能看到居民在河边洗衣,小桥流水,青砖瓦黛,老爷爷在藤椅上喝着清茶,用上老烟斗吸上一口。

​ “江南第一家”已经融入了爱民忠国,崇义重德,清廉自律,为贤是举,遵规守法,谦和民主,敬祖尊老等诸多文化元素,蓄积了厚重的历史遗存与丰富的文化底蕴。

​ 或许是用料的缘故,多年来祠内鸟雀不居,蜘蛛不留,蚊蝇无迹,夏日清凉无比。

​ 壁画描述了当时明确的分工,3000人的大户人家,最多的时候达到了十五世同居共食,有专门负责厨房的,有专门负责财产的,有专门负责服饰的,有专门负责夜间巡逻的,不得不感慨在当时就拥有如此的明确分工。

建筑结构透着浓郁的明清风格,共有五进六十四间房,布局恢弘开阔,为当年族人的活动中心 。

​ 史料记载:居住在此的郑氏家族从始居祖郑绮起,全族内部共财聚食,以孝义治家,自南宋至明代中叶,十五世同居共食。

​ 据悉江南第一家,数百年间家族人员173人为官无一贪渎,以其清廉家风扬名于世。其168条家规经宋濂整理带至南京,成为明代典章制诰的蓝本,史上鲜见。图中所示,便是家规回廊。

​ 郑氏义门的孝义闻名天下,为了表彰义门代代相传的孝义家风,朱元璋在洪武18年(公元1385年)亲赐“江南第一家”予以旌表。

​ 现在郑氏院内的一些房子内依然保留还原了当时居住时的生活情景:账房,学堂,饭堂等等,通过一些人物模型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3000人大户的郑氏。

​ 村里的老人空闲时,聚在一起,下下象棋,喝喝清茶,聊聊家常,一种最本真的生活状态,没有太多的拘泥。

​ 路过一家理发店,便随手拍了一张,没有华丽的店面装修,只有精湛的技艺,店面的生意很好,客人闭着双目,悠然的享受着理发师对发丝的修剪,一把剪刀、一把梳子,便是艺术创作的工具。

​古桥石栏上的老奶奶,晒着温暖的太阳,笑眯眯的看着对面,不知道有什么开心的事,深邃的眼眸,质朴的衣服,我能想到的便只有纯粹,纯粹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