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知道的邢台之千年古县临城

 共同成长888 2017-08-06

​​​秀美的地理景观

临城是邢台地区的山水城市。由于处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使这里的人文地理更加丰富和灿烂。临城是山区县,自西向东分高山区、低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区。西部的高山区群峰叠嶂,山峦中多为原始次生林所覆盖。低山区中山峦起伏沟谷纵横。而在中部有大面积的丘陵地貌,冈丘连绵,冲积沟密布,是重要的林果业产区。在平原区内土地肥沃,是河北重要的粮棉产区。

在群山拱翠的深山里,有蝎子沟景区,景区总面积99.13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20.189,划分为莲花池、三峰山、赵家沟景区,拥有林地6.7万亩,原始次生林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9%以上,海拔高度平均900米以上,最高峰三县垴海拔1508米。盛夏平均气温23度左右,景区内空气清新,负氧里子含量较高是探险、登山、避暑的好去处。

天台山是一个历史景区,早在明清时期就发现这里的旅游价值,当时的临城八景里有天台积雪一景,是因高耸顶平而得名。山前翠柏苍松,茂密葱郁,寺院名刹很多。冬天山顶积雪,长久不融。天晴之后,从县城远眺,白雪翠柏,相映成趣。后又有人发现这里天台、连廒峰(油篓山或五谷仓)、仙人岩、天眼山诸峰,既各自成景,又连成一体。自山南远处望去,俨然如巨佛首西足东,仰身而卧(睡)于松柏之间。故又有天台卧佛之称。

​ 崆山白云洞位于境内的崆山,洞形成于5亿年前的中寒武纪,是我国北方一处难得的岩溶洞穴景观,现已初步探明并开发开放了五个洞厅,游线全长4000米,最大洞厅约2170平方米,主要景点200多处。在已探明开放的五个洞厅中,洞洞连环,厅厅相通;依据洞厅景象的不同,分别命名为“人间”、“天堂”、“地府”、“龙宫”、“迷宫”。在这些溶洞里,可以看到各种熔岩现象,有的垂帘悬幕,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有的树枝珠串、水潭密布,很像龙宫。还有的怪石嶙峋,曲折迂回,别有洞天。在洞中有形态奇丽的牛肺状“彩色石幔”、石帘、晶莹如珠的石葡萄、石珍珠等,大体量的石柱、石幕、石瀑布、石平台等。有的拟景,有的像人物,还有的如动物和鸟兽。给人以形态、线条、空间的美好想象,被称为“地下熔岩博物馆”。目前是国家级AAAA级景区和国家地质公园。

​ 在西部太行山中段双石铺乡镜内,山体顶部由于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覆盖,沿节理断层风化崩塌形成了顶平、崖陡、脚缓为特征的“嶂石岩地貌”景观,这里奇石很多,有的如“千层饼”,有的象码放整齐在龟背上的一摞书“金龟驮书”。河谷两侧山崖崩塌而堆积于海床或岸上的两块怪石,形如睡炕横躺在槐河左岸,当地的“双石铺”村名即由此而来。在海拔1000多米的东大梁上松林中有两个千年古池,犹如“天池”,故名“小天池”,也称莲花山。山下有一个小山村名驾游,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驾遊村由驾遊村、范家庄、驾遊寺(白云寺)三个自然村组成,驾遊村历史悠久,村中的白云寺始建于唐代,寺中现存一石碑《开山历代主持鉴公和尚塔铭》为元天历元年(1382年)刊刻,由此可知。寺始建应早于元朝。分别在清康熙和嘉庆年间进行过维修,现有康熙四十年(1701年)《重建白云寺记碑》和清嘉庆二年(1797年)《重兴白云寺碑记》。

据《重建白云寺记碑》记载:“邑之西七十里有寺名曰白云寺,西禅寺之下院也,地属挟扭村。(寺)其前则两涧缠绕迢递而环抱,其后三峰并峙,俨然立屏,其间有时白云呈祥若隐若现,茂林山鸟,种种幽奇,口上绝巅,又有莲花池水从上而注下,诚登临之胜慨也。”为什么村子叫驾游?传说在北宋时期,宋徽宗赵佶来到挟扭村,把挟扭改为驾遊,后来皇帝来到挟扭寺,看到一朵朵白云从寺中升起,于是把挟扭寺改为白云寺。莲花山上有莲花池,分南池和北池,南池长63米,东西宽27米为不规则长方形,北池距南池200米,面积有南池二分之一,关于这两池的来历,县志文献无可考证,很可能是为一山泉积水而成,因佛家崇拜荷莲,故曾在池中种植莲花,应是白云寺一景。莲花山风景优美、以“古树、险崖、山泉、奇溪”著称,5—10月气候宜人、峰峦叠嶂、沟壑曲折,沟两岸峰高坡陡古柏苍松竞翠。莲花山森林覆盖率80%以上,可以说是林茂、溪清、谷幽,在白云寺西面现有数百年以上的古树数百棵,古树千资百态,蔚为奇观,这些 “活的文物”历经沧桑,幸存至今,还附有着众多的美丽、奇妙的故事传说,比如:“白云寺的由来”“莲花池的传说”“牛和老虎的故事”、“寺中的懒和尚”“南寨的由来”“大王庙的由来”等,引人入胜,催人遐想。驾遊村是一个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每年正月有秧歌、跑黑驴、舞龙等传统乡艺表演有“抢面灯、老鼠娶亲日”等传统节日,另外还有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如:树编、草编、石雕等。

历史、建筑与传说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临城产生了具有内涵的历史文化事件,而民间又有缘于历史文化并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故事。

从今天的临城地名可以印证这一点。如白鸽井地名就有两种传说故事;第一种说法:据文献记载:西汉楚王项羽,引兵追汉高祖,高祖避难井中,有双鸽集与井上,追者见而不疑,遂得免,后建高祖庙,并取名为白鸽井。第二种说法说是在西汉末王莽追刘秀,刘秀躲不及,刘跳到井里,上面立刻有蜘蛛网把井口封住,王莽赶来,见有蜘蛛网,没有怀疑,继续前行。然后从井里飞出两只白鸽,一只飞往北面,称北白鸽井;一只飞往南面,称南白鸽井。

王莽赶刘秀的故事在邢台各县市都有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与正史中的刘秀在邢台地区的活动是分不开的。而临城关于东汉初期的历史文化更为丰富,至今还有一些地名与此有着很深的关联,如羊泉、黑城、皇迷、射兽等等,

谈到历史传说,不得不说的一个传说就是赵云故事。在当地自古流传着许多关于赵云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涉及到赵云的出生地、赵云的祖宅、少年的生活、武艺的学成、品德的养成、坟墓、民俗等,传说自成系列而完整。临城县“澄底”村西有一大土冢,人称“赵云墓”。传说是赵氏宗室墓或赵云衣冠冢,1000多年来赵姓及百姓常在春秋时节在此进行祭祀。1982年临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6月,河北省收录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临城有一种戏剧称“南调”,又称“河南调”。是清代末年传入赵庄、虎道等村的,演出所用服装道具、功法与古装戏一样,但在许多唱法韵调高低起伏特别悬殊,与河南的豫剧有明显区别。尤其是在“南调”中的“点”(铜器)替代梆子,演出时有一种特殊的风韵。其常用板式、曲牌及戏目也很丰富,并且在吸收了本地的文化、方言、俚语等,百年历史中与这里的语言、民俗相融合起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南调”文化。

临城还有很古代建筑,如普利寺塔,建于宋代,因塔南旧有普利寺而得名。塔身为砖质结构,高33米,9层,塔身呈正方形,底边长7.12米,逐层递减。每层四角旧有玲珑铁钟一挂,晚风袭来,丁当作响,为此“普利晚钟”成为临城古八景之一。塔底级较高,外壁四周砖刻974个佛像,内壁砖刻40个佛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又有名为“万佛塔”。塔东曾有亭台,县志记载,宋徽宗下晋阳驻驾于此,命宰相蔡京书“爽亭”二字于碣上。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息波亭,在县城西护城石堤上,俗称八卦亭,占地32平方米。旧志载,明万历十六年知县程鹏抟建,清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宋广业重修。护城石堤在县城西侧,是为防水患而建。始建于明隆庆三年,万历七年与二十五年历年修筑。古堤长800米,高3米,宽2.4米,为巨形青石筑砌。堤南端有一碑碣,长宽均为1.8米,青石镌刻,碑阳为明万历二十五年知县程鹏抟为修筑河堤的呈文,共1585字,碑文均为阴刻楷书,碑文记载了河水泛滥、城池受危经过,对研究古河道的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蛤蟆桥在县城西北14公里竹壁村东。因桥下有巨石形似蛤蟆而得名。县志记载始建于明崇祯三年,完工于清康熙三十年,为竹壁村民陈志美、陈三光、陈文显祖孙三代接力修造而成。青石筑成,长108米,宽5米,高8米,三叉两孔,呈人字形,故又名双脊桥或者双济桥。

来源: 财智DM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