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学习笔记丨颅脑——动静脉畸形

 亳州不薄 2017-08-06


颅脑--动静脉畸形


主要

·遗传学

·散发性AVM未发现特异性的基因突变

·多发性AVM(占2%)

▫遗传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1)(第9、12号染色体突变)

▫脑动静脉异构综合征(Wybiim-Mason)出现眼眶/上颌面、颅内AVM


典型图



影像学表现·一般特点

·由增粗的血管紧密压缩而成的血管团

·病灶内无正常脑组织

·最特征性的改变:“黑虫袋”(血管流空,MR上无或者有轻微的占位效应)


影像学表现·CT

·平扫CT(非常小的AVM可以正常)

▫等/高密度的蛇形血管

▫约25%~30%出现钙化

▫多变的出血

·增强CT:明显强化


影像学表现·MRI表现

·随着病变内部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出血的存在与否和时期不同而表现各异

· “蜂窝状”的“流空血管影”

·血管团一般不包含或者包含很少脑组织


其他影像表现

·DSA

▫可以显示病变内部的血管结构(超选择性最佳)

▫表现

♢轻微或者无占位效应

♢异常扩大的动脉

♢紧密缠绕的异常血管团

♢动静脉短路(早期引流静脉)

·CTA/MRA

▫能够帮助大体判断血流情况,描述栓塞后或者XRT放疗后的大体改变

▫注射对比剂后的三维成像提高了显示效果


鉴别诊断

鉴别一:开放性AVM与伴随动静脉分流的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强化,有占位效应

·血管之间有脑实质

鉴别二:血栓形成的(隐性)AVM需与下列病变鉴别

·海绵状血管瘤

·钙化的肿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低级星形细胞瘤


大体病理及手术学特点

·中心是异常血管团,有动脉供血及静脉引流


病因

·病因-发病机理

·旧理论:原始胚胎血管网的残余

·新理论:血管生成失调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介导内皮细胞增生、移行

▫细胞因子受体介导血管成熟及其重塑


一般病理特点

·一般病理特点

·85%发生在幕上,15%发生在后颅窝

·散发性AVM都是孤立病灶


临床表现

·发病高峰20~40岁(约25%出现在15岁)

▫表现为出血,约占50%

▫癫癎发作,约占25%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约占20%~25%


治疗及预后

·栓塞、放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自然病史

·出血2%~4%/年,累积

·自动闭塞发生率很少(病例的1%~3%)

人生最精彩的不是成功的那一瞬间
而是回头看
那段漆黑看似没有尽头、苦苦摸索的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