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素有北京北大门之称,是沟通京津辽蒙的交通要冲。处于京、津、辽、蒙的省市“金三角”交汇点,于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正式建县,总面积2993平方公里,物产资源丰富,人文古迹众多。 甫进滦平,但见一个大大的石刻,上书“普通话之乡”。来到滦平旅游,就好像你身处播音员之间一样,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都说着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因为没有儿化、省字、尾音等语言习惯,滦平话被认为“比北京话更接近普通话”。有人开玩笑:“学普通话,原来学的是滦平方言!” 因为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常言道“十里不同音”。百余年前,关于中国文字语音的统一规范问题就多次引起论争。在我们地域广阔的九百六十万公里的土地上,让天南海北的人自由交谈,仍是一项艰巨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通用语言体系,并向全国推广。但是,需要依照哪一种语言作为参考标准从而形成最终的规范确实是一大难题,真是众口难调,莫衷一是啊。在这种背景下,滦平在上世纪50年代初成为普通话语音采集地之一。 从后来普通话的规范来看,滦平日常的语言就很符合关于普通话推广的一些标准。滦平话音准分明,音节口型顺畅,声调简明,语速适中,气流连贯,易于分辨,字正腔圆,语调比当时的北京话要“硬”一些,显得直接、清晰、明确,尤其是没有北京胡同里那种儿化、省字、尾音等发音习惯,韵味充足,适于广播、易于演讲和日常交流,所以应该学习推广。 反正小编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所以觉得找一个时间在来滦平旅游,并住上一段时间,肯定会有所帮助的,滦平县的旅游资源是承德市旅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著名的有白草洼国家级森林公园、金山岭长城、涝洼观星台、转山湖生态旅游区、碧霞山地质公园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