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饱眼福赏国宝——上海博物馆(青铜器)

 gddx02302 2017-08-06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

酒中仙

 

大饱眼福赏国宝——上海博物馆(青铜器)


    中国商周时代,青铜器是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当观众进入中国古代青铜馆时,馆内古色古香的深墨绿色的色调,古朴典雅的木质展柜,以及顶部的射灯和柜内的灯光照明所营造出的气氛,散发出浓郁的青铜时代的文化气息。1200平方米的展室内,陈列了400余件精美的青铜器,完整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发展的历史。

    ①萌生期青铜器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左右,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夏代晚期的二里头文化是目前考古发现中最早的青铜文化。遗址中出士了青铜容器、乐器、兵器、工具和饰件,并发现铸造遗址。青铜礼器造型初具规范,器壁匀薄,铸造技术已达熟练水平。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显示中国业已步入文明社会。

    ②育成期青铜器

    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於成熟的发展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分铸技术的应用已较娴熟,制范、合范技术相当进步。奠定了青铜艺术鼎盛发展的基础。

    ③鼎盛期青铜器

    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艺术辉煌灿烂。商代礼器的重酒体制臻於完善,满布器身的纹饰大量采用浮雕和平雕相结合的方法,精美绝伦。运用夸张、象徵手法表现动物神怪的兽面纹空前发达,既庄严神秘又富有生气。纪事体铭文在商末出现。周初礼器沿袭商制,出现了向重食体制转变的端倪。铸记长篇铭文是西周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

    ④转变期青铜器

    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形成重食的系统。列鼎制度、编钟制度和赐命作器之习已经形成。新的器型开始出现;器形端庄厚重,纹饰多为动物变形,或流转舒畅,或朴质简率。作器铸铭盛行,多见有长篇铭文的重器。春秋早期的形制和纹饰是西周中晚期的自然延续。

    ⑤更新期青铜器

    春秋中期至战国,青铜艺术的发展再次出现高潮。列国青铜器趋向成熟,区域特徵明显,北方晋秦、东方齐鲁、南方荆楚的青铜艺术交相辉映。器物的生活实用性加强,礼器的功用逐渐消失。形制的创新,出现了许多谲奇精丽之器。失蜡法和印模块范拼合法的产生,使镶嵌工艺绚丽工巧。铭文字体亦注重美化。

    ⑥边远地区的青铜艺术

    东周、秦汉时期,边远地区各族的青铜文化获得长足发展。南方的越族,西方的巴、蜀族,西南夷诸族以及北方的匈奴族均有成熟的青铜铸造业。所铸青铜器深受中原青铜艺术的影响。同时,强烈体现出本民族的风格和特色。

    ⑦中国青铜器的冶铸技术

    中国古代青铜手工业的采矿、冶炼和铸造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当时铜、锡、铅的成份配比臻于完善。石范、陶范、金属范等范铸方法先後出现。以陶质块范法的发展最为充分。复合金属合铸显示出已能巧妙运用合金配比。镶嵌、鎏金等装饰技术使器表绚丽多彩。毋需分范的失蜡法是青铜铸造的一大进步。西汉透光镜的特殊效果,折射出青铜工艺的余辉。

                                                 ——以上见上海博物馆(雕塑馆.文字说明) 

 

【图片待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