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立秋分为三候:“初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时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候寒蝉鸣”,这时候的蝉,感觉到阴气上升,太阳光已成强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因而鸣叫得更加响亮、凄切。
今日,立秋! 《秋 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初秋》 《秋叶》 《秋日的玫瑰》 禅乐盒 心若莲华,一路芬芳! 今日立秋!除了贴秋膘,这些习俗你知道吗?今天下午3点40分,迎来立秋节气。 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思是,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在下午以后,就还要热上一阵。今年属“晚立秋”,中央气象台预计高温天气仍将持续一段时间。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 古代立秋分为三候:“初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时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候寒蝉鸣”,这时候的蝉,感觉到阴气上升,太阳光已成强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因而鸣叫得更加响亮、凄切。 民间习俗知多少?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 ,但“贴秋膘”要适度。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会瘦一些,因此有了“贴秋膘”的习俗。专家提醒,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热量过低,则易导致“秋胖”。 “啃秋”,也称“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由于夏季流汗较多,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积暑,免秋来腹泻、闹肚子。 立秋这天洗澡方面很讲究。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有的地方这天还忌讳洗澡。 这些讲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不生秋痱子。因为在立秋后还有“秋老虎”一说,还会热上一段时间,所以盛夏的一些如痱子等疾病还会存在。 比如,老苏州人在立秋这一天,就有早上洗温水澡的传统。有的时候,还会从院子里的薄荷树上剪下数片薄荷叶,放在泡澡水里。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山区,有“晒秋”习俗。因为平地少,农民便利用自家窗台、房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晒秋”的秋不仅指秋天,更寓意着丰收和收获的果实。 注意润燥,饮食上可“增酸” “立秋”与“秋季”并不相同,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温度来判断。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真正进入了秋季。 立秋以后早晚寒气渐盛,虚弱人群要避免寒气侵体。入秋后燥令当时,天气干燥,不妨吃些滋润的食品,如银耳百合、蜂蜜、核桃、芝麻、梨、荸荠、芦根等。此时还可多喝豆浆,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 立秋后,在饮食上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例如,苹果具有生津、润肺、除烦、开胃、醒酒等功用,对消化不良、气壅不通者,可榨汁服之;而葡萄性味甘、酸,鲜食酸甜适口,生津止渴,开胃消食,但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食多易令人腹泻。 推荐食谱:懒人无刺酸菜鱼,吃货的首选~ 品读立秋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秋思【唐】白居易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馀雨晴,萧条早寒至。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便引诗情到碧霄。 渔家傲·七夕立秋【宋】秦观 七夕湖头闲眺望。风烟做出秋模样。不见云屏月帐。天滉漾。龙軿暗渡银河浪。 今日立秋!除了贴秋膘,这些习俗你知道吗?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制作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立秋气候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对立秋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 它是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所以这时防暑工作不要落下。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一候 凉风至 (8月7~11日) 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二候 白露降 (8月12~16日) 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大地也会有雾气产生。 三候 寒蝉鸣 (8月17~22日)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立秋习俗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早在周代,逢立秋这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 ,但“贴秋膘”要适度。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会瘦一些,因此有了“贴秋膘”的习俗。专家提醒,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热量过低,则易导致“秋胖”。 “啃秋”,也称“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由于夏季流汗较多,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积暑,免秋来腹泻、闹肚子。 在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等到除夕,不为人知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立秋这天洗澡方面很讲究。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有的地方这天还忌讳洗澡。 这些讲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不生秋痱子。因为在立秋后还有“秋老虎”一说,还会热上一段时间,所以盛夏的一些如痱子等疾病还会存在。 比如,老苏州人在立秋这一天,就有早上洗温水澡的传统。有的时候,还会从院子里的薄荷树上剪下数片薄荷叶,放在泡澡水里。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山区,有“晒秋”习俗。因为平地少,农民便利用自家窗台、房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晒秋”的秋不仅指秋天,更寓意着丰收和收获的果实。 立秋养生 中国南方立秋之时还是夏暑之时,由于台风雨季渐去,气温更酷热,因而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也被称为“长夏”。 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1、气候特点:天气逐渐凉爽。 2、人体反应:情绪低落,易出现干燥症。 3、易患疾病:肺燥、便秘等疾病。 4、养生原则:滋阴养肺,内心应平和宁静。 5、立秋食补:适当多吃酸味、生津润肺食物。 6、立秋药补:多食用补气养阴之品。 7、起居养生:加睡眠时间,应早起,选择清幽之地晨练。 8、经络调养:敲胆经,刮痧去阴暑。 夏天依依惜别,秋意渐渐浓烈 几度清风朗月,人间换了季节 立秋之时,暑气虽尽未尽, 绿意将褪未褪,虫声仍沸, 静心,享受这最有诗意的时光。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立秋至,始知年已过半。 但立秋带给我们的, 并不止于寒蝉凄切的悲伤, 而是面对每一个新的时令, 我们那颗愿意妥帖照顾生活的心。 唯愿,凉爽陪伴你左右, 幸福与你日夜紧相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