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PK家长的4条重要经验!

 拉普拉丝 2017-08-07


和孩子们打交道是一门学问,和家长打交道更是一门学问。


学生怕老师叫家长,你以为老师就不怕吗?每个家长从事的职业、文化修养、处事风格都不同。尤其年轻教师,没有为人父母的体验,也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虽然与学生代沟不大,但想要和家长沟通顺利就要好好下一番功夫了。


今天就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技巧谈一下浅见,请各位老师指正并补充!


 一、沟通前要有充分的准备 


第一次和家长正式沟通,无论是家长会还是单独会面都要做足准备,力争给留下家长不错的印象,为以后彼此长期的沟通和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其实家长和我们心情一样,想尽可能多的了解自己孩子的老师,确认自己能不能把孩子放心的交给这位老师。


因此,第一次见面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家长相信自己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提前准备自己对本班学生教学计划的安排以及需要家长如何参与配合,有重点、有逻辑地表达非常重要。


二是要让家长看到自己对孩子的关注和重视。这就需要对本班学生档案了如指掌,平时多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要和其他科任老师多沟通了解更多的状况。


 二、选好合适的时间地点 


时间要选择在家长比较方便的时间,地点一般分为学生家和学校两种情况。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出于尊重家长的角度考虑,地点尽量选在可以单独相处的空间而非公共区域,让家长能够卸下心理负担,坦诚对话。



选择比较私密的空间谈话不仅是为家长考虑,也是为了照顾学生的心情。在很多学生看来,“请家长”就是老师向家长告状,学生对此事本身是有抵触情绪的 。


其实我们可以尝试改变这种状况,在和家长面谈的时候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无根据地进行负面预测,增进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三方在私密空间对话,也是照顾学生的面子。


 三、把握语言沟通技巧 


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涵养素质和脾气性格不尽相同。因此,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


对于素质高、逻辑清晰的家长,可以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方法,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对于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首先要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和家长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无可奈何、无法管教的家长,首先要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然后再适时的说出孩子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只有这样,家长才会主动地与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的工作;


最后是有些气势汹汹蛮不讲理的家长,特别是提出一些无法接受的观点和要求,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要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以理服人,才能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四、让家长愉快的离开 


心理学家将人们留给交往对象最后的印象称作“末轮效应”。“末轮效应”往往是一个人留给交往对象整体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可不要虎头蛇尾哦。


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分别时有一点尴尬,老师把所有要说的都说完了,但是家长并没有要走的意思,这个时候又不知道怎么开口让家长离开,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选择比较简洁、委婉的方式让家长高高兴兴的离开。比如态度友好地说“和您的交谈很愉快,可惜10分钟后我们有一个会要开。”这种说法家长会比较能接受。


与家长沟通可是一个技术活儿,老师们的经验可要多多跟我们交流呀~



参考资料 :

吕艳芝  《教师礼仪的99个细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