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学习中医的关系,结识了许多为人父母的朋友和他们的孩子。接触得多了,就会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那些身体健康、独立性强、乐观开朗,让家长放心、为师友喜欢的孩子们,父母往往也是身心健康、豁达大度、开放包容、乐于学习的人。而那些身心有各种问题、独立性差、让家长整体头疼的孩子,父母往往也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身体不好,工作事业不顺,家庭关系不好等等。而且后一种父母说起孩子,经常是诸多抱怨,孩子如何如何不懂事,不听话,不省心,自己为他(她)付出了多少多少,却没见到什么回报等等...... 我发现找我帮忙,询问孩子身心疾病问题的家长,自己的身心状态和健康观念往往都颇有问题,但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而且越是名校毕业、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执念就越重,越是不愿自我反省,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乃至孩子的问题也很难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个朋友夫妻双方都是名校毕业,事业有成,对于独生子女的期望值也颇高,甚至为孩子做好了一生的规划设计,从幼儿园到高中,报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乃至出国留学的钱都早早备好了。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预先编排的剧本发展,孩子不能承受学习的压力,出现了厌学、甚至抑郁、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及身体的疾病,让父母十分头痛。事到临头,做父母的还非常委屈:我们付出那么多,哪里做错了?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 孩子是独立的生命,有独立的人格,无论父母如何成功,都不能代替孩子做出选择,尤其是关于孩子兴趣爱好或未来职业生活规划这样的重大决策,更不应该以父母自己的“成功”作为样板,要求孩子超越自己。 从去年开始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少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灵感,在寻找治疗身体疾病方案的过程中,对于教育方面的诸多疑问也豁然开朗。比如伤寒论里面的阴阳,即能量第一的原则;顺势而为,即顺应人体自身排病势能的原则,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同样适用。难怪我的许多同学在学完《伤寒论》后,说自己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更加得心应手了。可见,古人的经典,“道”理是一以贯之的,一通百通。 一位朋友的孩子在小学之前一直很优秀,但到了初中,学习成绩突然直线下降,与同学老师乃至家长的沟通也出现了问题,一度不得不休学,进行治疗。但是孩子的妈妈认为中考之前是孩子学习冲刺的关键时期,所以不想让孩子耽误功课,治疗的同时鼓励孩子坚持学习,扛过去,结果情况并不理想,孩子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情况越发严重,只得暂时休学,求医问药...... 另一位朋友是我的同乡,对自己的宝贝女儿非常严格,从小培养孩子学钢琴、学画画、学这学那,在孩子报考大学的时候,出于为孩子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考虑,替孩子做主报考了一个孩子并不喜欢的院校和专业。结果也是一样,孩子在两年后身体和心理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不得不中途休学,另做打算...... 其实做父母和做医生本质上没什么不同。做父母的无非是让孩子充满生命的原动力,让孩子发现自我生命的意义,循着自己生命的节奏健康成长。医生则是让患者阴阳(能量)达到符合自身状况的平衡状态,让患者恢复和启动自身的免疫功能,达到排病目的。任何违背这个能量原则和顺势原则的教育或治病方法都是违背大道, 适得其反的,最终一定是得不偿失,后悔莫及。 比如我朋友的孩子,初中时学习突然下降,一定是孩子自身能量出了偏差,体力、精力或智力不能应付当下的压力,或者是身体、情绪、思想等某些方面出现局部的瘀阻难以疏泄。如同我们对待感冒初期发烧体痛一样,辩证阴阳虚实寒热表里,简单处理即可痊愈。但是正如许多医生见烧退烧、见血止血一样,不问阴阳,不问本质,孩子的父母看不懂孩子在能量上的偏差,不知道孩子在哪个层面出现了瘀阻,找不到正确的应对方法,反而陷入担心孩子学业的焦虑中走不出来,应对无方,造成了更大的问题。 每一个孩子禀赋不同,能量水平和自身的生长节奏也不同,不应该以相同的节奏和标准来要求。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恰恰是在用统一的评判标准衡量和要求能量、禀赋和资质各异的孩子。这无疑是有巨大问题的。如同某些医生一见患者腹泻就马上止泻一样不合情理:对于是通过腹泻在排除体内毒素的患者而言,止泻就等于阻止病人排病,自然是错误的。一些有轻度抑郁倾向的孩子,还被父母和老师要求抓紧学习,不能掉队,显然是“逆治”,不仅无效,反而有害。 如果把人生放在生命的大格局中看待,父母大可不必为孩子当下出现的许多“问题”所焦虑。比如孩子的早恋、厌学、淘气、打游戏等等,我们许多做家长的人,哪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过一些混蛋、荒唐、滑稽、回想起来自己都想抽自己耳光的经历呢,如今不也都安然无恙吗?按照能量原则,孩子厌学,可能是孩子当下能量不足,难以应付繁重的学业,这时候,休学静养,游山玩水或许就是最佳选择。孩子淘气,可能是孩子能量过剩,让孩子玩一个通宵,把过剩的能量卸掉自然就好。 孩子早恋,其实很多时候并不像某些家长和老师想象的那么可怕,甚至那只是情窦初开的少年们纯真的一瞬,反而被家长和老师的疑神疑鬼、激烈反应把问题复杂化了。大姐家的女儿高中时和一个男生比较亲近,家长坚决反对,结果搞得鸡飞狗跳,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一度形同水火,势不两立。后来,两个孩子自然而然地疏远了,也没什么恶果。但几年间女儿与父母的对抗却在各自心中留下永久的痛。我曾和大姐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大姐说,我不是怕她影响学习、怕他犯错误嘛! 许多时候,家长的恐惧和焦虑才是最大的问题,多年以后,发现大部分焦虑和恐惧的事情都没有发生,但焦虑和恐惧本身却给自己和孩子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因为焦虑和恐惧,是最大的负能量,不仅损耗自己,更会损耗孩子。 然而话虽如此,为人父母真要做到没有焦虑,又实在是太难。越是高知识分子家庭的父母,对育儿的焦虑越大。为何如此呢?还是回到那句话: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 知识向外获取,再多知识也无法通向孩子的内心。智慧由内而发,了知自己自然就了知他人;他人之中,自然就包括我们的子女。 就如同中医的调理讲究能量和势头一样,在生命之学里,人的身心调养讲究“性”与“命”。子女一生下来,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后天任由其发展,性向善还是向恶?如果学坏了,又怎样才能扭转得过来?这些问题,都只有做父母的在自己心里时时刻刻觉察、改过,将一丝丝恶念扭转为善念,花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功夫,才有可能找到一些答案的方向。子女的能量高低,身心气质,在不同的时段里是盈是亏,要如何调理?这也只有为人父母的,真正把握和转换得了自己的身心气质之后,才可能找到一点探索的路径。 育儿为何那么难,总是成为父母永远的话题,不就是因为我们由己心而发的智慧完全不够用所导致的吗?若是连自己的内心都转变不了,若是连自己的气质也转变不了,我们又有什么可能改变得了小孩的任何问题呢?不可能。 父母盲目的爱,爱得越重,恐怕结果越不如意。不知事因,不通方法,又焦虑结果,外加社会竞争激烈,学校的教育又只有一条无奈的独木桥可走,孩子如何不成问题少年?少了智慧源头的密码,怕是无解。 时代的生存压力大,孩子肩头的负担重,父母心中的焦虑多,再不来学点智慧,几时能解放自己?几时能解放孩子? 以己心为镜,慧发于内而及于外。为了孩子,来学点智慧之学,学点生命之道吧。 |
|
来自: 洋洋得意u91fhc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