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地气!】练杨氏太极拳的真言实话(三)

 昵称29932392 2017-08-07


43、拳论日:“腰如车轮。” “腰如纛。”前者言其松活,后者言其正直。松活就是松腰松胯,使腰部肌肉自然放松,提高腰部活动的灵活性。正直就是腰脊竖起、伸直。有人以为左右扭腰是松腰转动、前晃后摇胯骨是松胯灵活,其实腰是崁在胯骨中点而随着松胯转动的,换句话说,不是转腰,而是转腰胯,不要分开腰和胯。腰和胯是连在一起的,如果转腰不转胯,势必造成拧腰,腰的转动范围也很小,因为腰脊椎旋转,胯关节随之开合。


44、先练“落地生根”,后练“去除己根”,从“有根胜无根”到“无根胜有根”需要一段练习、体悟的过程。一些人练了多年太极拳而“脚下无根”,这样何以接劲、化劲、发劲?是练法不对;但是练了多年太极拳仍停留在“落地生根”,就会有不自觉、或多或少的犯僵滞与犯顶抗,亦是练法不当,误解了桩功之根。太极技击名家杨少侯对此指明:肢体不僵滞,不扎桩,实腿能转,虚腿能走、能踢。


45、倘若没有尽量的松而去推手的话,自已身上的肌肉就是负担,负担大了变化就慢了,化劲也不净了,发劲也不脆了。


46、不要误解练功习拳中的“紧”,更不要认为是对“松”的离经叛道。拳谚:“松紧本是一根绳,松紧紧松刚柔用。”、“若能轻灵并坚硬,沾粘连随俱无疑。”是松功的进阶功课。训练时不仅要做到松中有紧,紧中有松,似松非松,似紧非紧,更要瞬松瞬紧,任意松紧,随意松紧,还要渐瞬突变。


47、有人一招一式都打的都很规矩很漂亮,如果不懂劲道与势法都是白练浪费时间而已。从某种角度上说:练太极拳不是从套路开始,而是从劲道与势法开始。所以明白的人明白,不明白的人不明白。拳是用脑在练,不是用眼睛,眼睛有时会迷惑。


48、太极拳发人时如无引劲,只能用拔根之法使对方失重跌出,此法多多少少有点犯顶抗之病,属于低级阶段的东西;发人时如含引劲,引之中对方已经落空,无根可拔,那是技在擎,属于中高级阶段的东西。



49、杨氏太极拳的 “接劲”,是对方以任何方式快速打来时,我方承接运用之法。两力硬碰硬,是为撞劲,当以大力者易胜,或者造成两败俱伤。“接劲”好比一个重球击来,我“能吸住,而复掷出,乃为接劲”。所以,掌握了太极拳的接劲,也就掌握了太极散打的高级技艺。


50、从推手喂劲到接手喂招、散手拆招,都是和老师或师兄对练,练到纯熟。要真打,找到感觉;要实战,积累经验,练到纯熟,碰到自卫抗暴之时自然就能用。


51、“唯快不破”的意思是说天下的众多武功里,只有“快”找不到克制它的方法。当武功的速度达到极致的时候,有时候不需要复杂招式,只是简单的一招就可以克敌。太极拳也是不例外的,太极拳的“以慢制快”,不是绝对意义上的速度概念,更多是发招先后的含义,所谓“慢”主要是战术策略的需要,终究是快取胜的,艺术一点的说法而已。


52、有些太极拳爱好者过分迷信“用意不用力”的功效,其实“用意不用力”是叫我们尽量不用拙力而用巧劲,合理用力,是用“意”协调自己周身之功力、借助地心引力和地面反作用力、借用对方之力。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用意不用力”的功效,太极拳虽然是有氧运动,但在技击状态之下也会消耗自己身体内一定的气力。如果绝对不用一点力气,多么潇洒啊!哪有至今陈家沟仍流传着“打死山东客,累死陈敬柏”的故事?


53、水的“澎湃、倾泻、鼓荡、奔腾”,甚至像山洪,如海啸,迅猛异常,所以说水是至刚之物。至于钢铁是至刚之物,很多人都知道,在此就不用重复说了。水势之刚可以爆发强大威力,然而太极拳的击打劲力则离不开水势之刚和似钢之刚。在吴公仪与陈克夫比武中,假如吴公仪的手上没有够强的积柔成刚功力,他一掌下去是不会使陈克夫手臂被打得麻痛而改用脚踢的。


54、太极拳松功之柔的“柔”是柔中有韧性弹劲,没劲时犹如杨柳,打拳屈伸自如,推手避实就虚,用劲时则似扬鞭击打。内家拳名家宋世荣点拨他师侄刘纬祥时说:“以柔用刚方是真疾,以柔用疾方是真刚”,要求刘在“柔”字狠下功夫,可见宋前辈道出“柔”之真谛的含金量。



55、“引进落空”是实现“四两拨千斤”的关键,推手中的“引进落空”技法是利用走化对方过来的劲力使对方失重落空而身体腾虚。“引进落空”重在“引化”的手段,引中有化,化中有引或引化同用,目的是引开对方的攻击力点与力线,使对方反抗力没有着力点而出现重心漂浮、脚跟拔起。但要知道,散手用起“引进落空”的难度要比推手要大,倘若不是实战经验丰富者或拳艺较高者,就要在散手较技中慎用为好;如是实战经验丰富者或拳艺较高者,在散手较技中用起“引进落空”就能顺势借力发放或击打。


56、“四两拨千斤”这是一句武术技法术语,初见于太极拳《打手歌》:“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是一种含高度功力(含知己知彼的功夫)的技巧动作。在此指出:力是第一应当具备的条件;巧是学与练出来的善于用力的科学方法;所以力与巧不能偏废,倘若没有相应的功力支持,再高妙的技巧也不管用。


57、无意才是真意 。就像你下班回家你用得着想从那条路回家吗?肯定不用是吗?练拳也要到这个程度,不用时没有,要用时不用想就自然出来了,这就是真意。


58、与对方推手较技时,先用听劲探听对方内劲功底如何,如果对方“听劲灵,变劲快,化劲活,拿劲稳,发劲准”,这就说明自己确实是技不如人,还没达到对方的太极功夫层次,要诚心诚意的虚心请教,只有这样才能进步啊!


59、明理的苦练又要得法,才能快长功夫和长好功夫,当然是相对而言的。以上练功的诀窍,有些人看似太过简单,简单的几乎令这些人不敢相信有较好的功效。如今时代很多人的练功习拳,有时候不一定是没有得到真传,而是得到的都是中高阶段的东西,对于初级的东西反倒不重视或者不了解,结果造成练了几年身上一点真东西、好东西都没有。


60、由松到柔,到由柔到刚,再至刚柔相济;由松沉到轻灵,再至空松圆活练到虚无;由有肢体的到位后意随,到意到后肢体的整合,再至有意无意之间的顺遂等等,确实让太极拳的修炼过程充满艰难。这是小成到中成、大成阶段的功课,如没有明师高人的指点,如没有意志与毅力,如没有苦练与思悟,那是学不成的。



61、有人说学练太极拳容易,那是因为形易,并无“奇、难、险”动作;另有人说修炼太极拳很难,那是以拳证道难,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难。怎样对待学练太极拳呢?用恭敬心学拳,用真诚心学拳,用清净心悟拳,用平常心练拳,还要有知难而上的决心和坚持练下去的恒心。只要具备了信愿行,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的练。对于这些人不难。只要一步一步真实的学练,难也在心,易也在心。


62、太极拳练对了,健身、修身、防身等功效可以同时达成,倘若练错了,轻则功效较微,重则带来伤痛。不宜把太极拳分开去养生归养生练,技击归技击练,那样会学一辈子太极拳却一辈子都在太极拳门外游荡的。年纪较大或身体有特殊问题的太极拳爱好者可不练散手而练推手,倘若不练推手,什么真松啊、分虚实啊等问题得不到体验印证,那怎能提高理解认识和练习太极拳的水平呢?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