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 埙/赵良山 来自停雲春静自閒閒 00:00 05:36 今日立秋。 入秋了,再过些日子便暑去秋来,叠翠流金。秋季,正是阳金当令之时,那至刚至烈的乌金,只有在炉火中淬炼,才可铸成十八般兵器。 于是便想到了宝剑,于是便想到了老辛。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的梦,这样的梦,于平民百姓,可能只是笑谈之间的调侃和自嘲,而于那些真的勇士,空有一身本领却闲庭冷落、无处施展,那样的一腔热血,那样的一种寂寞,殷殷烈心,陆夷曲衍,难以释怀。辛弃疾便是那样的人。
难得的是,辛弃疾兼具文武之才,他心中抗金杀敌、洗雪国耻的愿望,难以去沙场实现,那金甲之声、英武之气,便一同植入他的词中。 老辛的词,多沉郁之气,有铮铮之音。便是平平常常一首小令,也是超出常境,苍凉之意,可见一斑。
鹧鸪天·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印象中的送别词,一向以缠绵之情居多,因了江淹那句 “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所以,记忆中大多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这样的诗句。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是写送别时遥望之景,也是写心中压抑之景。联想到词人,一生多次主战而被小人遮蔽、压制,一腔愤懑,尽入诗书,云山殢雨,含而不露。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短短的十四个字,包涵了词人心中多少的苦闷与呐喊。“ 风波恶,行路难。” 这样的字眼,令人想到的是世路人心,“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其中滋味,古人早已有言,老辛于此,更是备尝辛酸。 辛弃疾一生多次上条陈策,力主抗战,而屡屡被劾,落职罢官,其一腔热血,绵为寒水,披肝沥胆,壮志难酬。这一切,在词人笔下深浑含蓄,慨叹之间,力透纸背。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老辛的这首长调送别,也是别具一格。从头至尾,共用了五个典故来阐述人生离别的悲哀。
有王昭君 “马上琵琶关塞黑” 的含恨,有陈皇后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的幽怨,有庄姜 “看燕燕,送归妾。” 的悲切。 有汉将李陵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的出生入死经百战,终落得身败名裂,与苏武河梁相别,一别成绝;更有荆轲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雪衣送行的壮怀激烈。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词人笔下纵目凌空、驰骋想象的描写,在“谁共我,醉明月。”中慨然收回,戛然而止,沉郁苍凉,声情并至。 王国维说:“稼轩《贺新郞》词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然而,铁板铜琶的辛稼轩,也有“ 蛾儿雪柳黄金缕”的婉约柔情,只是透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的疏阔胸襟,看到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的幡然寥落。 我们仿佛看到,那个伫立于灯火之外孤独的人影,固执地坚守他的不同凡俗,不愿随波逐流,自甘寂寞。
而这“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便是王国维所推崇的人生之最高境界——从容淡定,无为而为。
老聃说: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或者这便是人们一直寻找,却难以寻觅的那个所在吧。 人们的目光常常是投往阳光下、璀璨中,而寻找中的那个他,却可能是静静地立在阑珊处、林荫里,他存于水晶般的纯粹之中,是一种本质的存在。
| 本文 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