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子龙:我喜欢的旅游,是自然的,原始的

 老鄧子 2017-08-07

去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风景

知道不同的事,感悟不同的人生

顺势而为是生活的智慧

归根到底

是追寻自然的生活态度

……


蒋子龙

作家

记者:王珏


“您喜欢旅游吗?”

“当然喜欢,不然就不会来德清了。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旅游。”
“有一个电影里有一句台词: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才发现全世界在后花园一片叶子上的露珠里。那么旅游又有什么意义呢?”

“你没有出去怎么会发现露珠里的世界呢?”

“那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旅游呢?”
“我喜欢的旅游,是自然的,原始的,没有千篇一律的开发,没有弥漫着金钱的味道。中国的旅游市场在迅速发展,但是中国旅游的品位更有待提高。”


那天,蒋子龙先生受德清图书馆和桐荫堂之邀成为德清图书馆的驻馆作家,并登上“春晖讲堂”为读者带去了“这个世界还会好吗?”为主题的讲座。


还好我到的并不算晚,所以还在后排觅得一席之位,再后来的很多朋友就只能坐在过道的台阶上了。如此,我也才看到了一位“实力派”作家在文学土壤里的生命力,就如春雨一般,潜入人心,给思想带来新的生机。于是,他来了,他们来了,没有激动人心的相拥,却有相视一笑的相熟。


听蒋先生的讲座是很畅快的。没有拐弯抹角,没有修饰遮掩,有的是他走过生活的感悟,看过人生的感慨,直抒胸臆的胸怀。旁边的媒体朋友说,这样的言论并不适合直接纪录,确实,只是在蒋先生的身上我却看到了中国文人的脊梁,挺着腰杆,对着世上的光怪陆离嘻笑怒骂。不是作秀,不是博人眼球,而是融入生命的、真善美的、不做作的坦诚与自然。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在于“我”。


讲座结束,蒋教授说了一个关于马拉松和兔子的故事。说是中国的老农民在老年马拉松比赛中轻松夺冠,震惊了世界,记者问他训练的秘诀,他说:为了生活每天在山里追兔子捉兔子,就跑得快了。在我的另一边坐的是一对母女,听完,妈妈对孩子说:找到了吗,你生命中的兔子?孩子用力的点点头说,我会去寻找的。那么一刻,我非常的感动,有一些传递,这样的简单却浸润着生命。文化的力量就如种子一般,生根、发芽、成长,势不可挡。



我问自己为什么是兔子?因为兔子是生活在你身边的,而不是另辟蹊径刻意而为的。顺势而为是生活的智慧,归根到底是追寻自然的生活态度。


于是,当我前去采访蒋先生的时候,他的回答竟如心中预期一般。自然、纯朴、真实,是生活理念,也是认识世界的方法。


关于旅游,他说:现在很多景区过度开发,一切围着经济利益,早已失去了原本的面目。


关于旅途中的故事,他说:在那一片荒漠中遇见那么一对隐世而居的夫妻,旅途的意义和生命的意义就碰撞着扎根了。

对于德清,他说:这里的大街小巷都很干净,这里的人带着文化的气息,这里的旅游很清新。



蒋子龙(中)
与桐荫堂院长蔡云超(左)堂主余宸婷(右)

回到家,收到蒋先生亲笔签名的书,其中有一篇名为《西施之美》的文章,结合当今之旅游,竟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又岂止是人有爱美之心,最美的是大自然,大自然创造大美、完美、宇宙间整体和谐之美。让大自然感到美的,让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鸟鱼虫感到艳羡的才是最高的美——即自然美。”美女如此,美景更当如此!

正如蒋先生所例举的,女人之美有三种:一是天生丽质的,二是修出来的,三是整出来的。我看,旅游之地大多也就这三种,天然的秀山秀水,历史文化堆积,后来凭空而造的。但最终美的原则是自然,和谐。

最后,借蒋子龙先生的话:“美总是有希望和生命力的。”



蒋子龙,当今中国文坛重量级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1979年,他发表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震动文坛,进而成为工业题材改革文学的奠基人。此后,他笔耕不辍,作品屡屡获奖。如今,75岁的蒋子龙先生仍坚持勤奋写作,关注现实生活,赢得文坛和广大读者的敬重和钦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