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意克服逆境条件下的不良心理

 虹72 2017-08-08


领导干部能否在其繁忙的工作、生活、学习中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在身处逆境时,能否学会从心理上进行自我调节,有效地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其自身素质高低的重要体现。所谓逆境,一般是指周围的客观环境制约或限制了自身个性发展的状况。如人事制度的弊端、不良的社会风气、守旧的传统观念、不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及上下级工作关系的不协调等,均可以构成不良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那么,领导干部应当如何在心理上适应并谋求改造此种环境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克服以下几种不良心理。

一、克服悲观沮丧心理。不少领导干部在境遇不佳时,容易产生悲观消极心理,或者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心理。有此种心理的人,一方面感到环境于己不利,另一方面又感到自己无力改变周围的环境,因而对工作消极懈怠,对事业失去信心。有的人担心自己失去组织的信任,怀疑部属不会听自己的话,因而对组织的帮助、同事的劝导听不进去,成天处于自卑、空虚、苦闷、消沉之中。特别是那些受过挫折或犯过错误而受到处分的领导干部,由于往日的优越感丧失殆尽,更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少数人甚至会转化为绝望心理,陷入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其实,悲观消极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相反将会使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加被动、更加艰难。因此,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当学会在逆境中生存,要树立信心,拿出勇气,挺起腰杆,以强者的姿态去面对现实,去迎接挑战。

二、克服怨天尤人心理。领导干部对逆境不满,常会产生抱怨心理。其主要表现是:其一,抱怨客观环境太差。一些调动频繁、工作不太稳定的领导干部,经常在陌生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中工作,稍有不顺就埋怨组织,认为是组织没有充分考虑个人的实际情况,没有为自己提供良好而稳定的工作环境;还有的是由于一些个人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就一味抱怨组织不关心、不负责、不理解,没有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或生活环境。其二,抱怨评价机制不科学、不公平。有的领导干部对个人的荣辱看得很重,尤其是当同事或下级被提拔、被表彰时,攀比之下,抱怨不公平,认为大家都差不多,甚至别人还不如自己,为何人家能够上去,而自己却不能上去,因而感到不服气,认为是组织或者某位上级领导与自己过不去,从而埋怨不已。其三,抱怨别人不支持、不配合。有的领导干部不懂得科学的领导方法,更不具备较高的领导艺术水平,其决策、组织、协调能力都非常一般,或者很差,一旦出现工作失误或者难以打开局面时,就一味指责别人不支持、不配合,或者埋怨部属素质低,不会办事,似乎责任全在别人身上。其实,怨天尤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不利于建立和维护协调的人际关系。因此,任何一名领导干部都应当多从主观方面寻找原因,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在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摆脱困境。

三、克服猜疑嫉妒心理。长期以来,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不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危害,同时也侵蚀了我们的领导干部,有些人境遇不佳时,就迁怒于努力工作的同志,对有成绩的人无端猜测怀疑、讽刺挖苦,甚至造谣诋毁。这是典型的嫉妒心理在作怪。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是自己与周围环境出现失衡,既不能正确看待他人,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有的人只要一看到周围的同志超过自己,心里就不舒服,就疑心顿起,似乎无法接受这一事实;有的人甚至把自己进步缓慢、得不到组织的肯定和部属的拥护毫无道理地归咎于别人。虽然这是一种不讲道理、有悖于公德的行为,但是,一旦形成猜疑嫉妒心理,自己往往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嫉妒心理严重的人,有时甚至不能控制自己,以致做出丧失人格加害于人的事情来。这类情况在现实社会中屡有发生,教训极为深刻,身处逆境的领导干部应引以为戒。

四、克服逆反抵触心理。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一样,因而处理问题时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也会不一致,有时甚至会大相径庭。不少领导干部平时听贯了好话,受贯了宠信,因而对别人的批评和意见听不进去,甚至感到听起来刺耳。尤其是一些身处逆境的领导干部,心里本来就窝着一口气,对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内部的不同意见,就更难以理解和接受,有时会认为人家是在给自己出难题、找岔子,是在与自己唱对台戏因而容易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或抵触,或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报复。可想而知,这样发展下去,其结果只会使周围环境变得更加糟糕,使自己变得孤立无援。因此,领导干部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应该时刻牢记“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的深奥道理,要多反思自己,多估量得失,要以宽大的胸怀、豁达的气度来处理各种问题,解决各种矛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