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一定要带孩子去旅行。之前在网上听过这么一句话,“上车就睡觉,停车就撒尿,下车就拍照,这不叫旅行,这叫放风。”为人父母,应该要带孩子去定期见识一下更广阔的世界,如果总是把孩子禁锢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就很不容易有长远的见识。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也就是这个意思。 也许会有人说,孩子太小,根本理解不了当地的文化情怀,对知识的积淀也不够,就连四五岁的孩子也不建议去一些像迪士尼那样的儿童乐园,还不如等他们大了再去。其实我想说的是,小孩子去旅游,的确不会记得当时的景点,甚至搞不清迪士尼乐园的各种游玩项目,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她记得当时非常非常快乐,知道了电视上的景点她去过,不像原来连想象的空间都没有,也知道了现在坐地铁不能吃东西,坐电梯要靠右,这种体验不是很棒吗? 有时候自己出门,也经常看到老外带着屁大点的孩子,那种场面真的很温馨,尤其是孩子坐在老爸的肩膀上,手里拿着各种旅游纪念品,孩子脸上快乐的神采简直胜过任何美颜相机,跟孩子在旅行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还能见到美轮美奂的景色,当孩子对别人说,动画片中的城堡她去过,在杭州看到过很大很大的佛,在海边捉过小螃蟹,海边的沙子跟平时玩的太空沙有很大的不一样,她知道世界上还有蓝眼睛和绿眼睛的人,知道动画片里的飞机里面长什么样子,这样的孩子想象力一般都比身边的小伙伴要丰富,因为她脑海里有更多的风景。 一个网友还讲过带孩子旅行的经历,一行人在旅途中要去机场,途中要在一个站转车,孩子先跳下了车,就在家长转身拿行李的功夫,车门关闭了,家长眼睁睁看着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在异地他乡,你能想象家长在车上看着孩子就这样孤单地远离自己的视线却无能为力的心情吗?当这个家长在下一个站台下车,又等了15分钟登上返程车的时候,远远看到孩子站在站台前翘首张望的小样子,忍不住流了眼泪,后来妈妈问他,“你看到电车开走的时候想什么呢?”,“没想什么,我就在这里等,我知道妈妈一定会回来找我的。”当时孩子只有8岁。 这个孩子从三岁半就开始跟着妈妈旅行,见过很多陌生人,也知道自己整理行李,自己办理登机牌,这也就是他在陌生的环境下遇到问题这么镇定的原因,在旅行中,她不断跟孩子重复这样的理念: 在公共场合跟父母分开,一定在原地不要乱动,只能是父母来找你,不能你去找父母 不能哭,哭就是告诉坏人你走丢了 在电梯里和父母走散了,一定要去一楼等 当然,也有很多人反对带着孩子旅行,“孩子太小,风景也记不住,简直浪费钱;外面太危险,也吃不好,孩子容易生病;带孩子出门特别麻烦,玩不好,还特别累。”曾经看过一个文章,就是父母的有用论,他们认为学画画是有用的,玩沙土是没用的。学数独是有用的,玩过家家就是没用的。学舞蹈是有用的,捉迷藏就是没用的。以此类推,旅行就是没用的,什么孩子的见识、眼界、情操、文化积淀都是软实力,根本和琴棋书画没法比较,孩子还是要靠这些硬件取得成功。 当然,也有人说旅行就是烧钱,是有钱人的育儿方式,那么你利用周末带着孩子来一次说走就走的爬山,或者坐着车去一次有意义的野餐,在居住的城市周边找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带着孩子去感受一下不一样的风景,这些根本花不了多少钱。我的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情节,北方的同学特别想去看次海,南方同学特别想看场大雪,他们很多都是在大学才实现了这个愿望,“小时候总是在电视上看到雪,真的是太想亲身感受下了,我从小到大都没走出家乡,看雪就是我的梦想。”看吧,孩子的愿望有时就这么简单,根本不是大人想象的那个样子。 所以,小孩子眼里的世界跟大人是不一样的,旅游是让孩子感知这个世界的最好方式,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人们不记得你说过什么,做过什么,但人们记得你给他的感受。”带孩子去旅行,不是我们带他看世界,而是世界借由他的眼睛和心灵,来到我们面前,我们一起出发,走出去就知道,小时候跑过的路,有过的想象,就是长大后前进的方向,就是人生的积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