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邱二娘

 紫薇院 2017-08-08

 

    邱二娘,原名邱真,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出生于泉郡北郊梧洋(今洛江区马甲镇梧峰村许坂厝六祧二房,旧居仍存。),父亲邱柳先,母亲苏于。柳先育有二男二女,长子邱来,次子邱申,长女出嫁,邱真在家,因位居第二,故而俗称邱二娘。邱柳先是一个贫苦农民,世代以农为生,家庭经济困难。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泉州和惠安遇大旱,禾田绝收,邱柳先扶老携幼背井离乡逃荒到惠安,投靠惠北前亭村的宗亲。因生计仍然难以维持,邱柳先忍痛把邱二娘卖给后龙乡峰尾村刘家当童养媳。个性刚强的邱二娘无法忍受刘家的虐待,独自逃往惠西东坪村的亲戚家。邱二娘在当地有个表哥叫林杯,他是当地太平军组织成员。林杯介绍邱二娘入道观,与众道姑一起学道习武。邱二娘天资聪慧,刻苦勤奋,学会一些道术并练就一身好武艺。她通过传道帮助表哥在闽南组织筹备活动,积极响应太平天国起义,并派人联络永春人林俊一起造反。林杯带领一批劳苦农民进入惠西笔髻山,准备起义时被发现,不幸阵亡。就这样,邱二娘顶替林杯的职务,根据传说,邱二娘有“撒豆成兵”和“剪纸为兵”的道术,她把道教神和太平天国的天父信仰合二为一,毅然举起“顺天命邱娘娘”的旗号,成为义军的首领。邱二娘提出:“虽是女人乾坤造,邱氏召集贤众多,普天之下皆黄土,除清救民建帝都”的口号。她还组织了一支由几十个女同胞组成的特别队伍,进行战斗训练,威震四方。

 

4、邱二娘

 

    咸丰三年(1853年),林俊在永春州发动起义,为配合林俊,邱二娘也在惠北笔架山高明王宫树起义旗,开始领导贫苦农民抗捐抗税,袭击地主武装,惩办贪官污吏,得到晋(江)惠(安)仙(游)人民的热烈拥护,队伍由几百人迅速扩大到几千人。她仿照天国军事组织,建立男营和女营,建立根据地石级小寨。清军前来“清剿”,她率义军在官溪、半岭、驿坂等地抗击,打败清兵,并在同年八月间率领义军与同当时进入仙游、莆田的林俊队伍会合,声势更加壮大。清朝福建统治者曾惊呼“东起莆田,南至惠安,绵亘百余里……尽为贼踞!”。邱二娘的义军给封建统治者以有力打击。咸丰四年(1854年)四月,林俊在南安埔头、炉内等处被清总兵钟宝三部尾追甚急,为引开敌人,邱二娘曾计划四月二十四日上午攻打惠安县城,总指挥部设在兰田半岭宫,当时约定以烽火为信号,但天公不作美,整天大雾弥漫,致使部分队伍看不清信号,未能及时行动,邱二娘率所部千余人孤军作战,虽对县城发动猛烈攻击,终因守城清军拼死抵抗,四乡地主武装迅速赶来夹击,县城未能攻克,军师张炉等20余人被捕牺牲,邱二娘拔队撤退离开县城。这次战斗虽未攻克县城,起义军也大伤元气,但调动敌人、帮助林俊解围的目的已达到。

 

    清朝统治者解除惠安之围后,便疯狂地进行反攻。他们查获这次攻城的起义军,大都是惠安黄田、东坪、陈田和晋北梧洋的农民,便派兵进行清乡屠杀,单单梧洋一地就派1300余名官兵。但邱二娘、胡熊等首领和战士都已隐蔽起来了,清兵一到,无法捕杀一人,就焚烧房屋,进行破坏。大捕起义家属,强迫他们写信诱降义军。但未得逞,许多家属隐姓埋名,逃往他方。为了拆散起义军的联系,清兵以南安洪濑为据点,配合地主武装,不断进逼南安炉内乡和仙游境界的林俊起义军,并对仙游的乌白旗军施加压力,分散各支起义军联合作战的力量,使邱二娘起义军逐渐陷于孤军作战的困境。此后,邱二娘改变战术,继续在惠北山区领导抗清。

 

    起义逐渐陷入困境之后,坐镇当地的清朝御史陈庆镛四处悬赏通缉邱二娘。邱二娘于咸丰五年(1855年)五六月间被捕。关于她的被捕有两种说法:一说她潜徃惠安后坑函内活动,住在陈秋浦家。陈秋浦是个投机反清的落魄秀才,因为贪功图利,出卖了邱二娘。另一说是起义军攻打惠安县城时,义军中的陈大、陈桥、陈潮三人暗中带着大布袋,妄想乘机抢劫,被她严厉训斥,怀恨在心。攻城失败,邱二娘因为缠足行走不便,由陈大背她到家乡居仁村家中。后来见清廷悬赏1500银元缉拿邱二娘,这三人利欲熏心,暗中告密,出卖了她。

 

    随后她被押送泉州,受尽严刑拷打,全身上下几无完肤,但始终坚贞不屈。咸丰五年(1855年)农历六月十四日,邱二娘被押往泉州南校场(今运输总站一带)执行凌迟之刑。游街示众的路上,邱二娘昂首挺胸,怒视敌人,威武凛然,神色不变。在场群众深为感动,热泪盈眶。行刑者将她的衣服全部剥掉,一丝不挂的绑在凌迟架上,临刑前邱二娘不禁仰天长叹:“天意啊!”然后便闭上双眼,咬紧牙关,忍受着自己那赤裸身躯上的皮肉被刽子手一片片地割下来……数个时辰后,邱二娘便香销玉殒了,时年仅二十二岁。据说因为她没有像常人那样挣扎惨叫,刽子手反而吓得胆颤心惊,还没动手,自己倒先跌了一跤。

 

    邱二娘牺牲后,余部仍然坚持斗争,或投奔林俊、大平天国或及其他秘密反清组织。清政府为斩草除根,派兵到梧洋,欲抄家灭族。在这灭顶之灾来临之际,幸亏顶丘有位在南厅(今就南)教书的邱王傲老先生闻信后,急中生智,书写状文,托人在许坂中土楼边搭起香案桌,塑造一尊草人,草人左手举状书,右手拿钱银,以吸引官兵。官兵至许坂厝时,一把火烧掉了中土楼,当看到香案桌草人状书写着:“生在前亭乡,嫁在峰尾城,造反东坪坡,翌旗半岭宫,七月廿日攻惠城,与我邱家无关”,即拿着钱银,收兵赶往东坪村……。邱家本乡虽然保住了,但其他三处却难逃此劫。在封建社会里,造反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为避免招来杀身之祸,乡亲不敢公开承认邱二娘是许坂厝人。后来清朝完蛋了,为纪念邱二娘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许坂厝的宗亲在她原有的旧居塑造了一尊神像奉祀,尊称“邱二姑”,也称之为“仙姑妈”、“游路夫人”、“庄脚妈”。由她的第三代侄媳赖幼(已故)每天早晚行香敬奉,每年农历六月都举行拜祀活动,海内外的宗亲回乡时也前去行香朝拜。

 

 

Fish补充/评论:

   

    厚厚一本《清史稿》,翻开到咸丰年间,几乎全是关于太平天国和清朝对战的记录。而邱二娘的故事,在本纪部分根本毫无痕迹。的确,比起太平天国的轰轰烈烈,邱二娘只能算是细枝末节,无人理会。但是,作为一个地方上的起义领袖,她的大名,在很多地方堪称家喻户晓。正是无数个邱二娘式的小英雄,在背后支持着洪秀全那样的大英雄,一点一滴地动摇了大清王朝的基础。最终将它葬送掉的辛亥革命,可以说是这一连串由小人物的流血牺牲,拼命将它打得百孔千疮之后,最后的致命一击罢了。

 

    写到这里,又不得不费些笔墨,写一写邱二娘的死对头,最终将她捕获处决的清朝监察御史陈庆镛。陈庆镛 (1795~1858),字乾翔,号颂南。泉州鲤城区人。乾隆六十年(1795年)生,道光二年(1822年)举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历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官至监察御史。主张抗击英侵略者,支持林则徐禁烟,弹劾卖国投降的皇亲大臣,“直声震天下”。又多次上疏,提出一系列改革政治、军事主张。抗英英雄陈化成壮烈殉国后,他作《题陈忠公化成遗像》诗,深切怀念并备加赞扬。与朱琦、苏廷魁并称“道光朝三大鲠直御史”。洪秀全领导太平军于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定都南京后,各地会党纷起响应。陈庆镛疏陈利害,咸丰帝命其回籍团练。他回籍后不久,即策划镇压惠安邱二娘叛乱,因功受赐花翎。旋即请病开缺。咸丰七年(1857年),林俊领导并组织莆田、仙游、永春、南安各地红钱会起义军,围攻泉州城。陈庆镛率当地地主团练死守泉州,红钱会起义军围攻数日,未能攻下泉州,便自行撤退。于是,陈庆镛便以固守泉州,被咸丰帝论功以道员候选。不久,他便卧病不起,于咸丰八年(1858年)八月三日,死在泉州团练公所。遗著有《籀经堂集》、《三家诗考》、《说文辞》、《古籀考》等书。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历史就是这样有趣,邱二娘,一个默默无闻的乡野村姑,看到人民不满清朝腐败,挺身而出,揭竿而起,成了一个草莽英雄;开明刚正,官居高位,舞文弄墨的陈庆镛,晚年却搞起了团练,为了挽救百孔千疮,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而竭尽全力,奔走操劳。到底谁是正?谁是邪?是为民?是为国?很难说,当邱二娘被押到陈庆镛面前的时候,这两个人的内心深处会不会不约而同地大吃一惊?也许,邱二娘会吃惊于自己一身武艺,道法无边,却败给了这么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朽书生;也许,陈庆镛会吃惊于局势败坏到如此地步,这么个乡下女人竟然也敢聚众造反,而且还一呼百应。如果,他们还能活得更久远,再看到以后的垂帘听政、百日维新、义和团、红灯照、八国联军等等,真不知道会作何感想?历史是无情的,邱二娘被捕后很快就被清廷处决了;陈庆镛也在后来镇压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病死在任上。也许,这种结局,对他们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毕竟,死亡带来的是公平无比的宁静,不论是英雄也好,狗熊也罢,死后都不必再拼什么命,操那份心了。哎,人生一世一台戏,时而台上扮英雄,时而台下做观众,每个人折腾到死都看不到整个剧情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