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GXF360 2017-08-08

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文/吕思芸

很多小学音乐课堂上都会设置舞蹈课程,这不仅能够拓宽音乐课程教学的范畴,也能够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的小学生,无论是对于学生身体的发育还是气质的养成都有极大帮助。教师要合理设计舞蹈课程,让其更好地为小学音乐教学服务。

一、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

舞蹈的作用体现在很多方面。将这一内容引入小学音乐课堂,首先会有助于学生良好音乐素养的养成。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启蒙时期,学生会慢慢开始接触到不一样的音乐形态,也会透过各种方式来了解音乐的魅力。这个时期将舞蹈课程引入音乐课堂,学生会感受到音乐和舞蹈间的融合,并且会在肢体语言的表达中更深入地感受到音乐的影响力和魅力,这对于培养学生对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认知,加强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喜爱都会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

小学音乐课程中,包含了很多与舞蹈相关的内容。教师在让学生逐渐接触舞蹈的过程中,可以以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形式引入。比如,可以师生共同设计编排一些动作简单、节奏鲜明、活泼欢快、动作整齐的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舞表演等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把舞蹈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应用于音乐教育中,为小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审美素养的培养开拓空间。

二、促进学生身体的良好发育

舞蹈的另一个显著效用在于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的良好发育。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多接触舞蹈,可以让学生有更多肢体的舒展,能够让学生在舞蹈练习中锻炼自身的身体素养。舞蹈所带来的身体舒展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进行的身体锻炼有着本质差异。舞蹈是让学生在音乐的映衬下有规律、有控制地进行肢体语言的表达,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身体控制能力、音乐感知能力的一种综合训练。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多进行舞蹈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的良好发育,也会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7至13岁的小学生,正处在未发育期或发育前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可塑性非常强。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适当地加入舞蹈练习,组织学生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增强他们的体力,促进他们骨骼、肌肉的生理机能发育。舞蹈的渗透还可以矫正学生一些因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有利于学生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发育。

三、有助于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舞蹈课程的融入则能够为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助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对于舞蹈中的肢体表达方式慢慢熟练后进行一些舞蹈的编排与创造,给学生设定一个具体的主题,让学生结合主题来进行自由表达。这个过程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教师从学生的舞蹈编排中能够直观感受到学生的世界。同时,这也是对于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一种充分锻炼,学生只有充分理解音乐作品,才能够编排出更为契合的舞蹈片段。

教师可以丰富音乐课的教学形式,将舞蹈课程以更为多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比如,教师可以在音乐课中让孩子们通过舞蹈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的变化,运用身体语言来描述和模仿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学生依靠想象、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再以动作练习和即兴舞蹈练习,让孩子尽情融入到音乐中,尽情宣泄他们的思想感情,展现儿童天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够得以发挥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多进行舞蹈的自主编排,鼓励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表达。这不仅能够实现音乐课程教学的既定目标,也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舞蹈课程的乐趣。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

编辑 聂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