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两种迷失,你现在处于哪一种?

 蘑菇心理学 2020-10-17

【 蘑菇心理  第276天 】

不喜欢眼前的,但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对很多人来说,最困扰自己的一个问题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不知道自己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不知道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才会幸福。

生活失去了目标,这样的感觉很不好,但是这样的情况确实很普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我们的一生中,有两个阶段是很容易陷入迷茫的状态中的。

一个是青春期(12岁—18岁)

这个阶段的主要心理特征,是形成自我认同感,明白自己是谁、接受并欣赏自己。当然,在没有充分解决之前,他们会感觉自己充满混乱的、变化不定的、不清楚自己是谁

这个阶段的自我认同,取决于他们对自己的个人兴趣,以及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一种认定。

当然,考虑到我们特殊的教育文化,实用菌觉得对于我们国家的青少年来说,这个自我认同的阶段是大大的推迟,或者至少是延长了。因为中学阶段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及程序化的生活方式,导致我们的青少年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不允许有自我意志,所以他们就很少能理性的知道自己将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于是,对于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来说,他们是在18岁以后,进入大学甚至步入社会之后,才开始慢慢的探索我是谁,以及我想要什么这样的问题。所以,这个时候的人,普遍的会感到迷茫和迷失。

很多这个年龄段的人会问题,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要做到这点,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就是站在自身的角度,不仅要考虑目标本身的好坏优劣,还要照顾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很多人之所以面对选择时会纠结,甚至难以抉择,就是因为只关注了事情本身的好坏,而忽略了自己的喜好。

一件事情仅仅好是不够的,它还要是你真的需要和喜欢的,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目标。

不断尝试

青少年,或者成年初期的人,不管是对自我的认识,还是对他人和生活的认识,都还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所以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目标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去尝试,尝试去做各种事情,不断的挑战自我。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哪些是自己喜欢的,哪些是可以接受,而哪些是可以放弃的。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喜欢了才去做,而是做了以后,才发现自己真的喜欢。

第二个容易感到迷茫的阶段是成年中期,或者说中年期。

生活的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会随着我们生活经历的变化,以及对自我认识的提升而不断的发生变化。

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人生目标,更多是基于一种期望,期望别人对自己好的评价,期望证明自己的能力,期望拥有对自己生活的话语权和掌控感。可以说,从青少年到中年的这段漫长的时期里,我们即使拥有了明确的目标,这些目标很多也是建立在向别人证明自己、活给别人看这样的基础上的。

但是进入中年以后,假如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无论是在亲密关系还是在社会地位上,都实现了自己当初的目标或者愿望后,会再次面临如何给自己重新设定人生目标的问题。

这个时候,人们在心理上会遇到的一个巨大转变是:以往为了证明自己,会把扮演好一个别人羡慕或期望的角色当成自己的目标和成就,但是当这些已经实现,自己不需要再去证明自己以后,会把目标由外向内,转向真正为自己而活

但是,怎么样才叫为自己而活呢?这是中年期的人感到最迷茫的地方。

总的来说,这个时候的人在心理上会更加重视内心的感受,把很多的追求和目标建立在服务于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上。

而在具体行为上,有的是具有很大破坏性的。比如很多夫妻的婚姻会在这个时候遇到不同程度的危机,当他们开始追求自我的感受,同时又不愿继续委屈自己,或者包容对方时,婚姻的基础就会被动摇,于是要么是貌合神离,要么是婚内出轨,要么以离婚的方式结束这段亲密关系。

当然,也有的人会在追寻自我感受和当下的生活中重新建立一种平衡。

简单来说,他们并不认为照顾自己的感受,为自己而活,就必须要通过外在的新的刺激来实现。相反,他们会更多的追寻一种内心的成长和成熟。

对自己,对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对自己的生活,有了一个全新的看待的视角,这本身也是一种新的体验。而且,这样的一种体验会让我们的内心真正的完整起来。

最后,实用菌想说,迷茫和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其实也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常态,有时候寻找目标的过程和拥有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对我们同样重要,后者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价值,而前者则为我们提供了远远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心之得

在留言区 , 写下你的心声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