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到底是什么?

 大隆龙 2017-08-09



长期以来,人们对睡梦是怎样产生的,缺少一个公认的、全面的、客观的和相对科学的结论,本文将对这个“千古之迷”展开理论探讨。

1.做梦不是人所特有的

睡眠状态下的做梦现象,在比较高等一点的动物圈中普遍存在,并为人们关注所察觉。比如、猩猩、猴子和狗等等。它们在睡眠状态下,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有时,眼睛(视器)在明显的运动。动物通过视器聚焦成像来提取长期记忆中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这个现象表明,它们在睡梦中都存在着思维运动。大凡具有思维活动机能和能够产生自我意识的动物,皆有做梦的潜能。因此,做梦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2.睡梦的产生过程

已知,人在清醒状态下不会做梦。梦一定是在睡眠状态下进行。因此,我们可以把睡眠状态下的做梦看成是“潜意识”的思维活动。而在清醒状态下,人的思维活动则把它看成是正常意识下的思维活动。二者区别在于:潜意识,是对某一个关注点信息的关注度“投入”水平较低,冲动发生时的视觉“照片”式内容呈现出时隐时显的不稳定状态,很容易把自己所需要的那个关注点给弄“丢失”。而清醒状体下的有意识思维活动,则在于对某一个刺激出来的需求信息做出最清晰明了的关注,并由此而展开梯度扩张的思维运作。

关注,是自我意识下视觉运动中枢“指使”动眼神经去控制视器聚焦成像活动,视器在视觉“地图”上搜寻到自我意识想要得到的一个“照片”式信息画面,并将这个“画面”通过外侧膝状体投射到视觉皮层,人获得了对某一个信息的感觉。

人在清醒状态下,假如星期一早晨醒来以后,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到这一天的上班这件事当中。然后,紧紧围绕今天要做那几件事情而展开扩张性的联想思维活动。于是便做出起床穿衣、洗漱、做饭、看时钟、带雨具、骑车上班……等一系列需求——关注——搜寻——显现——鉴别——决断的一个个不同内容的轮回。只要有一个新的自我意识下的需求欲产生,新的一个关注点就出现了,这个过程一直在反复进行。形成了不断循环的扩张性联想思维活动。这个循环是在意识度很高的状况下进行的。意识度很高,就是指对某个刺激出来的需求能够对它持久而又明晰的关注,不会出现被“跑偏”(遗忘)的状况。这里的“工作”,这个关注点是“主流”,起床穿衣或利用中午饭时间去银行取款,是另一些关注点。只有把某个关注点的事情做完,才不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而被“抛弃”。对关注点的关注程度是睡梦与清醒状态下进行思维活动的区别之内在差异。

人在睡眠状态下,如果出现眼球在运动,说明正在进行着潜意识下的思维活动。这里为什么要加上一个“潜”字呢?因为这个睡梦中的意识是混沌的、思维通径中器官组织“结构”是松散的、冲动度波动起伏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还带有较大的思路随机性和思维结果的不确定性。比如:同样是在对长期记忆中的不同经验信息进行比较和确认,把经验信息一个一个轮流地显示在视觉皮层之上。然后根据自我意识需要,来确定下一个新的关注点,再依据这个新的关注点通过视器聚焦成像活动来进行比较和筛选,调动出最接近需要的那个信息,如此循环。人在睡梦状态下,人体本来处于完全放松状态,思维通径内各器官组织的密度缩小,结构松散。此时,人体以自主运动为主,进行着生理上的各方面平衡调节和组织细胞的补充和完善。思维通径状态放松,集中表现在视器上面。例如:在不做梦的时候,瞳孔是放大的,眼球是停止转动的。说明视器不在聚焦成像和寻的活动。在此状况下,大脑的思维通径受到某种刺激,比如:自体尿膨胀刺激,通过脊髓束上传到体感区,再过度到运动区,经动眼神经运动中枢进入顶盖,促使动眼神经控制视器做出聚焦成像活动。由尿膨胀刺激出这个关注点,视器聚焦后在视觉皮层上得到身体的腹部及排尿器官的照片式“图像”,视觉皮层中出现了这一张或两张“照片”,由于这个刺激始终存在,并难以背脱对它的关注。于是,在这个感觉到的关注点的“牵引”下,视器在视觉“地图”上搜寻与这个关注点相关联的信息。首先以腹部或排尿器的视觉“地图”为中心,展开全方位的视觉移动拓展。最先看到的应该就是自己腹部或排尿器附近的“照片”,比如:自己的大腿、脚、胸部等部位。于是,潜意识产生了,他已经知道是我的腹部或排尿器与自己的大腿、脚或胸等部位的区别感知。是我的腹部尿膨胀,而不是脚、大腿等部位膨胀。从而知道了我与非我的认知。由这个膨胀刺激而产生了一个欲望,欲望就是某个关注点。比如:依据长期记忆经验信息可知(联想思维),我要撒尿,根据撒尿这个需求欲,出现了一个新的关注点——排尿,再进一步视器聚焦寻的活动,即开始梦中找厕所。至此,除部分随意运动(肢体运动)通径未打开以外,那一断必要的思维通径回路已被换醒。由于梦中思维活动下的思维路径往往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无序性、不确定性和意识对关注点的关注度比较浮浅,在梦中寻找厕所时,也许能够把厕所虚拟在视觉环境中,而找到厕所。也许怎么也找不到厕所。甚至在找厕所时又看到了一条蛇,蛇的出现又带来了一个新的关注点,再加上潜意识下对蛇的关联信息进行快速比对,知道了蛇会咬人,有毒,会致命。又开始在视觉“地图”上寻找背脱这条蛇威胁的办法和措施。此时对蛇的关注,已经把找厕所的事给忘的一干二净了。梦中思想,就是这样“随机应变”的。原因在于视器聚焦时兴奋度与抑制度之间起伏性较大,起伏性变化的原因则在于思维通径各器官组织、突触体、神经锥细胞等结构和紧密度相对松驰,冲动传递效能低且波动不稳。换言之,梦中思维活动,通常处于兴奋度较低的层次上展开。这种运作的结果,是不按常理的,是不循规蹈矩的,是不可预测的。



3.对梦的相关释疑

a.梦是否能提高人的记忆力?

有人认为:梦有助于提高人的记忆力。那么,睡梦能否提高人的记忆力呢?由于大脑中隐藏着太多的记忆信息,做梦时所“牵涉”到的记忆信息十分有限。因此,虽然对长期记忆信息的回忆可以延长记忆存储时间,但做梦本来就不多,对信息的记忆增强作用极其有限。所以,做梦有助于记忆的说法可能与事实不符。

b.梦中所见所闻是否是某一种预兆?

梦是没有明确目的的潜意识思想活动。这种思想活动往往带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和不存在着承前启后的连贯性。因而,就不应当把梦中情形做出更多更深入的解读。更不可能是某种吉凶的预兆。

c.真的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吗?

梦中情景都是个体人的经验信息再现。也许会偶然出现“创造”物像,人本身就有依托各种信息来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潜意识下也多少拥有这个能力。所以,梦中情景不是白天清醒状态下的思想延续,而是睡梦中即刻调动出来的经验信息重组。

d.人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

只要我们稍稍留神就不难发现,做梦频率比较高,大多出现在人瘦、饮食量又比较低的人群当中。这个人群的特点是:包括大脑在内的人体各器官组织密度相对比较高,冲动传递效能和被激发(换醒)思维活动的能力相对较强。处于睡梦中的他就非常容易被诱发到潜意识的思维活动状态之中。对于肥胖(饮食量大)人群,相对做梦的频率会少一些。

总之:做梦,是人潜意识下部分思维通道的在运作。潜意识,就是存在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却没有明确目的的思考,即没有对某一个需要关注的事物锁定,不能围绕这个关注点展开对经验信息的比较和正确的筛选活动。这个思考,既依据经验信息比较下所进行的思考,又缺乏逻辑性对信息的加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