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是其中的一个分子。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生长的必要条件,一切事物是变化的,自然界的变化又时刻影响着人体。这便是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及自然对人的制约关系。 ● 人对自然适应不是被动的,其表现为能动的改造自然、同自然作斗争。 ●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自然界的变化也引起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 以气候为例:一年四季气候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寒之分。人体随气候的变化也产生相应的变化。 《灵枢·五癃津液别篇》:“天暑衣厚则腠理升,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温不行,水下流胶月光,则为溺与气。”这就是说气候炎热,人易出汗。天气寒冷,则少汗多尿。讲的是人对自然的适应性。 由于季节气候急剧变化,人对自然适应性也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人的适应能力,或者人体的调节机能对自然界变化不能做适当的调节,便会生玻(生病)如某些季节性疾病的发生,就是这个道理。 孙思邈的《四季养生法》中说:“春嘘明月要扶肝,夏日呵心火自闭,秋呬要知金润肺,冬吹盖肾坎中安..”这是针对四季变化而采取的积极养生之道,是整体观念运用于养生的范例。 昼夜晨昏与人体的关系 一天之内随昼夜阴阳消长进退,人的新陈代谢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灵枢·顺气一日分十四时》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虽然昼夜寒温变化的幅度并没有象四季那样明显,但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说明人体阳气白天多趋向于表,夜晚多趋向于里。 由于人体阳气有昼夜的周期变化,所以对人体病理变化亦有直接影响。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以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虽然变化不如四季那样明显,但对人体也有影响,如有些疾病白天较轻,夜晚较重,就是受昼夜变化的影响。我们练少林功,早晨和上午练站桩和外经,会感到精力充沛,周身轻松;反之则会感到身体疲惫。下午或晚上练内经则会有周身轻松,内在舒展,气血畅通之感;反之则无明显感觉。这是前人视昼夜变化,在练功中总结的经验。 此外,地域对人也有一定的影响。我国地理特点,西北地势高,东南地势低;西北偏于寒冷而干燥,东南偏于温暖而湿润。由于地势有高低之异,气有暖寒之别,一旦迁居异地,则有不适之感。这是环境突变对人体的影响,但经过一段时间就会适应。 现代科学实践证明,正常小鼠血清溶菌酶含量和白细胞的总数,表现为白天逐渐升高,夜晚降低的昼夜节律性变化,这正是中医的生气通天说的内容之一。 根据此理论,人们可以利用阳气的日节律,安排工作、学习,发挥人类的智慧和潜能,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指导人类的日常生活安排,提高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使之为人类养生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