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复课堂】脑瘫患儿头部控制如何训练

 吕康悠然 2017-08-09

脑瘫患儿早期的症状常常表现为抬头发育时间的延迟,以异常的未成熟的姿势模式运动模式竖起头部。这些影响了患儿向更高一级运动功能前进。促通头部控制能力的发育,在小儿的整体运动发育及日常生活动作等高级运动功能发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头部发育的必需条件

1.俯卧位可以用上肢支撑体质量,3个月左右可以用肘部,5个月以后用双手,六个月可以用一只手,同时能保持对称位。这些功能发育完善,才能保证头部的控制。


2.矫正反应的发育成熟,颈矫正反应及迷路性矫正反应发育的成熟,才能保证小儿抗重力抬头及向侧方倾斜时头部矫正至正中位。


3.头颈的分离运动发育,头部与颈部的运动必须与肩胛带躯干等部位分离才能保证头颈的协调运动。


4.头抗重力发育,比如竖颈,在从仰卧位向坐位拉起的时候,头部能够主动抬起而不后垂,俯卧位能抬头等。


5.头颈的中间位控制。颈部左右两侧肌肉的对称性活动是保证头部保持在中间位的基础。


6.头颈部能够达到轴性伸展和轴性屈曲的平衡。若失去了这两者间的平衡,就不能使肩胛带和躯干获得稳定性,而这种稳定性就是头部自由活动所必需的要素,同时也会使头颈在正中线上的控制及向侧方倾斜时矫正活动发生困难,阻碍颈部伸展。


阻碍头部控制能力发育的几个因素

1.原始反射的残存TLR,ATNR,拥抱反射。


2.出现异常的姿势,导致头颈向左右两侧的回旋。比如斜颈斜视导致的头颈部不对称。


3.肌紧张异常,颈部肌肉肩胛带的肌肉,躯干部的肌肉的紧张异常,全身的紧张性的姿势,都会影响头部的控制能力。


4.不随意运动,震颤,舞蹈样动作。


5.角弓反张。


促通头部抗重力伸展的操作方法

1.患者坐在不同高度的无靠背靠椅子上,治疗师位于患者的身后,家属在前方播放患儿喜欢的动画片,治疗师双手放于患儿肩胛带,一只头抑制头背屈后仰,注意脊柱的伸展。


2.患儿骑跨在滚筒上,将圆滚筒前方垫高,治疗师位于其后方,支持患儿的两上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支持上肢的部位可以在上臂前臂等,然后将患儿两肩关节外旋同时上举,治疗师用腹部顶住患儿背部,使其脊柱伸展。注意:不要使患儿臀部离开圆滚,明确患儿坐在其上。

3.球上俯卧位.目的:促通俯卧位抬头并保持。

做法:首先是患儿俯卧于大球上,然后变成肘支撑的俯卧位,然后将患儿的两上肢交替地向前方进行支撑,同时将球向前方滚动,患儿身体随之向前方移动,利用促通头部的矫正反应来诱发抬头运动。

4.球上坐位

目的促通头的竖直,头的矫正反应及躯干的矫正及平衡反应。操作方法:患儿坐在球上,治疗师扶持患儿的腰部,并根据患者情况控制其骨盆肩等部位,将球向前移动,随着球的移动,患儿身体也会出现前倾,于是促通球的伸展。

5.三角垫上俯卧位:患儿俯卧于三角垫上,两上肢伸展在前方支撑于床面上,脊柱伸展,两下肢外展外旋,双足呈现背屈位。

6.仰卧拉起促通抬头:患儿仰卧位,治疗师握住患儿双手,慢慢拉起患儿,根据患儿抬头情况停留拉起时间。

盘腿坐位下头直立训练

患者盘腿坐位,治疗师双腿外展,伸直坐于其后,使患儿上举上肢。

促通头部正中位指向

使患儿两只手可以进行中线上和向对侧的动作,比如两只手之间的动作。手与口之间的动作,手与足之间的动作。患儿床上坐位,在其前方放上玩具,诱导去抓取。也可仰卧位,抬起骨盆,诱导患儿两手抓膝或足。

抑制头部背屈

仰卧位抱球,患儿仰卧位。治疗师双手控制肩部,使头颈屈曲,臀抬高,四肢对称性屈曲。

手眼足协调性训练

患儿仰卧位,治疗师诱导患儿两手抓两足进行感触,促通手眼足的协调。

上田正颈部法

治疗师位于患儿右侧,右手拇指和食指之间托起患儿下颌,将下颌向上方抬起使脊柱充分伸展。

如果患儿不能充分地控制头部,将会阻碍他学习高一级的运动功能,比如翻身、坐、爬行、站立、行走等,并可由于头部的姿势异常导致全身的异常的姿势和运动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