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银行连发骗贷案 风险管理形同虚设

 昵称27106408 2017-08-09

资本承压,同业依赖严重,独立董事任职时间超过监管规定被罚,现在南京银行及其白下高新产业园区支行又被告上法庭,即将迎来上市十周年的南京银行可谓走得十分不顺利。面对接连的骗贷案,南京银行的风险管理可谓是形同虚设。

北青网记者罗雪峰

即将迎来上市十周年的南京银行近期有些不顺利。不但曝出资本承压,同业依赖严重,独立董事任职时间超过监管规定被罚,近日,南京银行及其白下高新产业园区支行又被告上法庭,要求其赔偿柯菲平公司损失3000万元及相关诉讼费用。南京银行究竟怎么了?其风险管理有哪些可以改善的地方?北青网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与南京银行有关方面取得了联系并发送了采访提纲,遗憾的是,截止本文截稿,南京银行对记者的问题仍然给不出合理的解释。

一起旧案掀起波澜 南京银行遭遇索赔

据媒体报道,7月14日,新三板上市公司柯菲平公司发布了一则涉诉公告,将南京银行及其白下高新产业园区支行告上法庭,要求其赔偿公司损失3000万元及相关诉讼费用。目前二审判决还未下达。

据公开资料显示,柯菲平是一家主要从事药品批发业务的公司,于2017年2月3日正式挂牌新三板。

据悉,这起案件先后发生在2011年和2012年,当时的单某是南京银行白下高新产业园区支行副行长。白下高新产业园区毗邻南京理工大学,是南京市主城区内唯一的省级开发区,优势突出。

梳理目前公开的判决书等资料,可以看出这起案件的主角单某“导演”了不止一家公司的戏码,其中多家公司牵扯进来。

根据2015年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的认定,单某先后以帮助购买理财产品、企业需要“过桥”资金为由,两次骗取柯菲平公司钱款共计4400万元,所得款项用于归还个人债务等。

根据媒体曝光的《单某犯诈骗罪二审刑事裁定书》显示,2011年9月,单某向柯菲平公司推荐购买江苏省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南京万科某信托产品,当时的柯菲平公司同意购买。该公司财务人员余某,按照单某的要求在空白的信托合同、信托资金委托划款凭据等信托文件及空白的《南京银行结算业务申请书》上签名,后单某将柯菲平公司交给其的人民币5000万元中的3000万元汇入其公公宋某的银行账户,伪造了3000万元的信托合同,并用上述款项归还个人欠款等。

但是在信托产品即将到期时,柯菲平工作人员发现事件异常,遂报警,警方初步调查后认定单某有诈骗嫌疑,这才揭开了这起诈骗案。南京银行内部管理如此大的疏漏,这一次又怎么甩得了锅?

对此,北青网记者向南京银行相关人士求证相关事件进展,目前,南京银行方面没有回应北青网记者针对连续诈骗案件以及风险管理虚设的质疑。

通过梳理发现,近些年,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利的问题不时见诸报端,引发了市场对银行内部管理问题的关注。

单某利用职务之便,涉嫌诈骗罪,究竟和南京银行有无关系呢?柯菲平在公告中称,根据一审判决可以断定,上述4400万元诈骗案,南京银行白下支行存在明显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而其民事责任则由南京银行承担。而在起诉前,柯菲平曾与南京银行就损失赔偿事宜进行协商,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

那么,对于银行工作人员涉嫌诈骗客户资金的事件,如何界定银行是否需要担负责任。上海新古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怀涛向媒体表示:“对于银行高管或工作人员涉嫌诈骗客户资金,一般被认定为诈骗罪。从民事责任上分析,银行是否需要承担责任,一般要看银行工作人员或高管是否构成表见代理、是否属于职务行为和银行是否存在过错等方面。构成表见代理、属于职务行为和银行存在过错时,银行需要承担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骗案已经是南京银行三个月内曝出的第二起。4月份,有媒体报道称,南京银行软件大道支行信贷经理将已经办理过户却并未完成交易的二手房产权证擅自交出,使得购房人有机可乘,迅速将房产抵押给第三方,造成房主“房钱两空”。受害房主表示,南京银行在此骗局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面对接连的骗贷案,南京银行的风险管理可谓是形同虚设。

据南京银行公布的2016年年报,2016年南京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1.06万亿元,跻身“万亿俱乐部”新贵;实现营业收入266.2亿元,同比增长16.6%;实现净利润82.62亿元,同比增长18.01%。

南京银行2017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净利润增速同比增长15.8%,营业收入同比负增长20.6%,主要受息差收窄和中间收入增速下滑的影响,净利息收入与手续费收入分别同比负增长14.3%、42.0%。该行的同业资产环比年初上升24.9%,相对应的同业负债环比负增长27.7%。不仅南京银行如此,5月份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净融资水平一举“转负”,-3304亿元的净融资额,创同业存单业务自2013年12月启动以来的单月历史新低。

不仅如此,2017年5月份信用债一级市场的净融资水平也同步迎来近年来罕见的低潮。当月全市场-2230亿元的信用债净融资额,也刷新了至少自2000年以来的单月最低水平。而同业存单发行总量也仅为12322亿元,环比4月又减少了607亿元,这是今年以来同业存单总发行量连续第二个月环比下降。

强监管严查金融违规行为

今年上半年,不仅罚单数量增多,罚款金额也增加,且频现大额罚单。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大额罚单频出表明这些银行确实违规较严重,涉及面较广,再者也有震慑作用,背后政策考量主要还是防风险。

据记者从银监会发布的公开信息统计,今年上半年,各级银监部门共开出1337张罚单。其中,银监会25张,银监局451张,银监分局886张。

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银监会系统作出行政处罚485件,罚没金额合计1.9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97名,其中,取消19人的高管任职资格,禁止11人从事银行业工作。

2017年3月29日,银监会机关针对票据违规操作、掩盖不良、规避监管、乱收费用、滥用通道、违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市场乱象,作出了25件行政处罚决定,罚款金额合计4290万元。

进入二季度,商业银行迎来了更加猛烈的“罚单季”,罚单数从4月份190份开始逐月攀升,4月份-6月份分别为190份、233份和352份,进入6月份,仅银监分局就开出203份罚单。另外,一季度罚单数分别187份、172份和203份。

而在价格上,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却自年初以来一直上行,5月上旬也一度冲高。价和量的严重背离,虽然一方面同业存单滚动套利模式下积累的期限错配使得即使收益倒挂,使得银行仍有发行冲动,但是监管层却对同业做出甚多限制,倒逼南京银行做出业务创新。然而,南京银行此前的粗放式扩张,却给其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南京银行贷款数据

南京银行各类贷款迁徙率

从南京银行16年的贷款我们可以看到,关注类贷款率的迁徙率从15年到16年都超过了46%,16年接近49%,次级类贷款的迁徙率在16年则高达64.75%,如果按照新的MPA管理,那么南京银行的不良拨备要继续提高,从而进一步减少利润。

粗放式扩张给南京银行陷入困境

多家分行机构因违规被银监局处罚,记者从银监会网站消息了解,3月21日南京银行苏州分行因信贷资产非真实转移、以贷转存虚增保证金存款,被中国银监会苏州监管分局罚款55万元。3月30日,南京银行南通分行涉及票据违规登榜。其违规案由为“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和“逆程序办理票据转贴现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而被处罚。

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或贸易背景不清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包括伪造、变造、虚假发票等行径;在交易过程中资料不实;关联企业之间虚构交易签发票据;滚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其他无真实贸易背景或贸易背景不清的行为,并未有真实交易背景。

对于近年来票据业务风险事件频发的原因,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主要是因为票据业务短期发展过快,但是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控手段并没有跟上发展步伐,导致票据中介盛行、违规操作频发。

票据案频发追本溯源,包括银行自身风控能力、市场整体大环境加以监管层的监管尺度和惩罚机制。

事实上,南京银行2016年就因为鑫元基金误导销售被监管部门整改。追本溯源,票据案频发是因为银行自身风控能力存在较大问题。而自此之后南京银行又再次被监管部门开出处罚通知。江苏银监局公布对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行政处罚决定,南京银行主要负责人为胡昇荣,该行存在独立董事任职时间超过监管规定的违法违规事实。江苏银监局决定,对南京银行罚款25万元的行政处罚。

转型的出路在哪

实际上对于总资产已迈入万亿级梯队的南京银行,不仅面临补充资本的压力,同时也因传统盈利模式受到挑战以及监管趋严,面临着经营方式的结构优化和转型。

这两年,多家上市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向“轻资本”或“轻资产”的方向进行业务调整、加快转型。

在资本充足率面临压力的情况下,有两个办法,一个是从增加资本的角度做加法,补充资本充足率,另一个是控制发展的规模做减法,还有就是轻资本,减少对发展对资本的消耗。

轻资本就是通过提供金融服务来获取收益。这种业务余额就是尽量不占用资本或少占用资本。比如说像投行的业务一样,给企业提供IPO财务顾问、并购咨询服务、金融消费,或者通过资产管理给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管理服务等,这些都是轻资本的服务业务,特点是不占用资本或者资本占用比较少。”

记者注意到,为解决资本充足率下行的压力,8月2日南京银行公告显示,拟向紫金投资、南京高科、太平人寿、交通控股和凤凰集团等五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6.96亿股,募资总额不超140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

南京银行2017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净利润增速同比增长15.8%,营业收入同比负增20.6%,主要受息差收窄和中间收入增速下滑的影响,净利息收入与手续费收入分别同比负增14.3%、42.0%。该行的同业资产环比年初上升24.9%,相对应的同业负债环比负增27.7%。该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14%,环比下降0.07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9.63%,环比下降0.1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3.38%,环比下降0.33个百分点。其中,前两项资本充足率数据,均低于一季度末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

南京银行某相关人士表示,“在经历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与自身相比,南京银行的经营基数已经到了一个相对高的水平,业务结构存在着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而迈入万亿资产的新发展平台,对南京银行的经营水平、内部管理和综合能力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满足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背景下,南京银行资产站上万亿平台后,告别依靠同业规模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成必然,尤其是防监管套利的背景下,走轻资产的精细化发展模式才是光明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