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翳风穴对诊治面瘫的重要性

 负鹏载舟 2017-08-09


北京崇文中医医院针灸科 金伯华 主任医师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中医称口眼歪斜,或吊线风,也可归为中风证-中经络之病。面瘫,主要病因是由风寒之邪,侵袭面部的手足阳明,太阳、少阳的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气血不和,筋肉纵缓不收而致。
  《灵枢·经筋》篇曰:"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则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
  其治疗原则应采取以疏通面部的经气为主,法宜散风活络。取穴应着重于手足阳明,少阳经。因手少阳之经筋合于手太阳。主穴翳风穴,患部还应配合手太阳经俞穴,再作对症加减。
  从经络学说分析,耳与周身经络脏腑有密切联系。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而手足三阳经都联系到耳部,其手足三阴经通过其经别合于阳经,与耳相通。而手少阳之经筋是合于手太阳。如手之太阳经筋急则口耳为僻,皆急不能卒视。而翳风穴又为手足少阳经之会穴。因此有"耳为宗脉之所聚,"之称。
  翳风穴,在耳后陷中,按之引耳中。取法,耳垂后,下颌角与乳突之凹陷中取之。本穴又为手少阳经交会穴,从解剖学角度,在耳的深部有面神经干,耳深部里面有一出径孔,面部神经由径孔出来散布到整个面部。从神经学说来讲,翳风穴对治疗诊断面瘫有很高的价值。无论从经络学说和神经学说都有一定的依据,在针刺翳风穴时,患者整个面部发热发麻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故而翳风穴对诊断治疗面瘫一病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凡是翳风穴压痛明显,切诊似有物堵塞,说明病情仍在进展。翳风穴痛点越明显,病情越重。深刺翳风穴1.5-2寸,运用手法使酸、麻、胀感等扩散到患侧面部,以达到宣散局部气血壅滞。面部经络气血的通畅,则使面部经气,经筋,筋肉迅速得到恢复,随着翳风穴深刺痛点减轻,切诊耳后翳风穴松软,症状也就好转。皱眉、眼闭合、唇歪,额纹随着恢复。当我们掌握这一环节就可以和病人讲清要有思想准备,因为往往初次针刺后病情又进展,而病人误认为是针刺后反映问题,其实是病情发展规律,因此说翳风穴对面瘫一病在诊断和治疗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一、病因
  易由七情所伤,临床观察,患发本病者,发病前易因生气着急、悲伤、劳累等因,复感风寒之邪而发病。也有因病毒感染而发病。

  二、临床表现
  其病则眼不能闭合,眼睑下垂,若强令闭合,则眼珠上翻,露出白睛,眼燥发赤,流泪或无泪,口角向健侧歪斜,笑时更甚,严重时口角下垂,口唇闭合不全,饮水时常由患侧流水,鼓腮,吹气,患侧漏气,面部表情丧失,不能蹙额,皱眉,甚则言语不清,味觉部分丧失,听觉亦有过敏,本病一般发病较急,有时还伴有头痛,鼻塞,脉象浮或弦紧,苔薄白,舌质淡。

  三、治则
  治则应以疏通面部经气,散风活络,取穴应着重于手足阳明,少阳经。
  1、检查:翳风穴位,触诊似有物堵塞感,说明病情仍在进展,随着治疗,翳风穴压痛减轻,触诊松软,症状随之减轻,掌握这一环节在治疗本病中,把针刺翳风穴作为主穴,压痛越明显,疗效也就越快。
  2、选穴:主穴翳风,配穴:颊车、地仓、人中、承浆、攒竹、四白、阳白、合谷、列缺,体弱者配足三里,风邪重配风池、曲池。如病人见风流泪加下睛明;如病人闷郁不舒加内关、中脘;如因病毒感染带状疱疹引起的面瘫,在带状疱疹周围放血祛邪。另外要根据患者病症的综合情况,如偏头痛、颈项痛等等,配以局部相关穴位,扶正疏邪。四肢配穴,患侧配列缺,健侧配合谷,如体弱有风,健配足三里,患侧配曲池。
  3、手法:翳风穴泻法(针刺向咽喉方向),其它穴平补平泻法,刺激量根据病情进展而定。针刺时先用手指按摩患侧向右歪,针刺时用手指向左牵拉进针,反之向右牵拉进针,眼不能闭合者用手指上推下眼睑下压上眼睑进针。如刺人中、地仓,均用手指牵正进针,捻转运针,针刺攒竹透鱼腰向下压眼睑进针。
  总之,翳风穴压痛越明显,病情越重,深刺用泻法。向咽喉方向进针,采用泻法,达到气至病所,用1.5寸-2寸毫针,患者有酸麻胀感。扩散到患侧面部,以达散面部壅滞,使之通畅,使面部经筋,经气,筋肉,迅速得到恢复,随着翳风穴压痛减轻,切诊耳后翳风穴松软、症状好转,皱眉,眼闭合,唇歪,额纹随之恢复,掌握这一环节,治疗前向病人讲清,要有思想准备,本病初次针刺,病情仍有进展,而病人误以为是针刺反应问题,其实是病情发展的规律,因此说,翳风穴对面瘫一病在诊断和治疗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四、43例资料分析
  男性24例,女性19例,10次为一疗程。
  其中不用翳风穴的为11例,治愈时间短则二疗程,长则5疗程。治愈9例,显效一例,减轻一例。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者13岁,病程长者8个月,短者2天。
  重用翳风穴32例。治愈时间短则一疗程,长则3疗程,治愈31例,显效一例。43例总有效率100%,对比观察,用翳风穴比不用翳风穴疗效提高一倍。
  评定标准
  治愈:经2-3个疗程治疗,面部表情恢复正常,无自觉症状。
  显效:面部表情基本恢复正常,讲话或笑时似见有歪斜。
  减轻:经2-3疗程治疗,面部感觉舒适。

  五、病案举例
  丁某某,男,36岁。
  初诊日期:1972年11月。
  主诉:右侧面部触感迟钝三天。
  病史:患者曾于1969年4月底左侧面瘫,经一个月24次,针刺治疗痊愈。于1972年11月10日,因工作劳累,外感风寒之邪诱发,右侧面瘫。
  现病史:晨起漱口,口角漏水,右侧面部触感迟钝已三天,耳后翳风穴明显压痛,舌苔薄白,脉象弦。
  辨证:劳累耗伤气血,导致气血不和,风邪侵袭面部经络。
  立法:调和气血、散风活络。
  选穴:主穴翳风穴
  配穴:颊车、地仓、攒竹、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方义:主穴翳风可祛风通络止痛,起治疗的关键作用,配穴颊车、地仓、攒竹可疏通面部经气,调和局部气血;合谷善治头面诸疾,可疏解表邪和营通络;足三里和三阴交施用补法以调补气血,滋阴补肾以固本,远近结合,标本兼顾,则气旺血行,风邪自愈。
  手法:1.5寸针深刺主穴,泻法,配穴用平补平泻和补法,针后嘱患者病情还要进展,(因翳风穴压痛明显)十五日来诊,患者病情进展,右眼已不能衔合,口角下垂,流涎,流泪,唇歪,闭合不全,鼓腮吹气漏气,患侧额纹消失,蹙额皱眉均消失,且耳后翳风穴压痛减轻,继续以舒通经气,散风活络之法。
  经过4次治疗,病情显著好转,唇歪矫正,鼻唇均歪闭合不显,眼裂进步,翳风穴压痛继续减轻。又经6次治疗,基本恢复,面部外观正常,翳风穴压痛消失,已无自觉症状。虽然72年比69年患病程度严重。但疗效提高一倍,关键在于重用翳风穴深刺,经二年追访,疗效巩固。

  六、体会
  通过临床43份病历对照观察,使用翳风穴为主,对检查确诊和掌握规律治疗本病,比不使用翳风穴疗效和确诊率能提高一倍到一倍半。患本病及时治疗,不乱投医,乱治。心情急燥,忧伤,对本病的治疗都很不利。因此,及时治疗也是关键,并要治疗得法,根据病位的深浅程度,适当掌握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