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光耀千古,获得了“天可汗”的美誉,传了唐朝八代帝王。毫无疑问,那时候中国是世界的中心,中原皇帝兼职西域、北荒诸民族共同拥护的君主。其实在此不久之前的隋朝,隋文帝也曾接近了这个荣耀,他接受的是“圣人可汗”称号,虽然势力范围不及李世民,但囊括了当时最强大的游牧民族——突厥。 北周时代,中原王朝就遇到了突厥的强大压力。当时中原地区一分为三,分别是南方的陈国和北方的北周和北齐。为了拉拢突厥,与之相邻的北周和北齐拼命讨好突厥,争相纳贡。突厥佗钵可汗不无得意的说:“我在南两儿常孝顺,何患贫也”,直接把中原皇帝称为儿子。 待到杨坚篡夺北周,建立隋王朝,突厥时常南下用兵,骚扰边境,隋文帝苦不堪言。等到隋朝把南陈灭掉,一统中华的时候,杨坚第一件事就是准备展开报复。他先是派出长孙晟进行游说,让突厥各个部落相互猜忌,内部不稳。长孙晟被人称为“口陈形势,手比山川,写其虚实,皆如指掌”,他的儿子是唐朝开国第一功臣长孙无忌、女儿是唐太宗的长孙皇后。 突厥在杨坚金钱攻势和长孙晟的口若悬河下,内战不已,先是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两部分,后来东突厥又被都蓝可汗和突利可汗分裂,成为三分鼎足之势。隋文帝在三个部落中,选择了最弱小的突利可汗作为傀儡扶持,封他做了启民可汗。启明可汗在隋朝要钱给钱、要粮给粮的支持下,吞并了蓝都可汗部落,重新统一了东突厥。 启明可汗貌似风光无限,在突厥内部显耀无限,但他深知自己仅仅只是一个棋子,只是大隋守关的一个将领。开皇二十年,启明可汗亲自到长安觐见隋文帝,并上表称杨坚为“圣人可汗”,是整个突厥的领袖。和平的时候,自己和突厥部众只不过是杨坚的牛羊,任君驱使;战争的时候,自己和突厥就是杨坚守护草原的仆从。 隋文帝对于少数民族的入侵,没有像汉武帝、唐太宗一般宣威沙漠,驱除异族。他除了前期以自卫反击为主使用武力,主要还是通过外交和经济的手段抑制强敌,不战而屈人之兵,终于将北患驯服,完美上演了一场大国崛起的好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