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骨头坏死】第一讲 骨坏死概述和股骨头坏死概述

 玉米009 2017-08-09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中心

庞智晖主任医师、教授



一、骨坏死概述


骨坏死(Osteonecrosis)是一种常见的致残性骨病,也是一个古老的临床病症, 其概念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经历了相当大的演变,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骨坏死被当作脓毒源而引起注意。当时对坏死骨的放射学表现也认识不足,几乎把所有不能解释的骨密度升高均视为坏死骨,其中很多病例缺乏组织学证实,并把这一大组骨病称为骨软骨炎(Osteochondrisis)或骨软骨病(Osteochondrosis),后经广泛深入的研究,在已被组织学证实的骨坏死病灶内,不仅无细菌而且无血液供应,因而改称此类病变为“无菌性坏死”(Aseptic Necrosis)、“缺血坏死”(Isehemic Necrosis)或无血供坏死(Avaseular Necrosis)1992年国际骨循环学会将骨坏死定义为:骨坏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机械、生物等)使骨循环中断,骨的活性成分(骨细胞和骨髓细胞)死亡及随后修复的一系列复杂病理过程。


根据发病部位可以将骨坏死分为骨缺血性坏死和骨梗死两类发生于骨骺或软骨下骨称为骨缺血性坏死,可累及皮质骨、软骨下骨和软骨,软骨下骨及软骨的破坏将引起关节功能障碍,临床较常见;发生于干骺端或骨干称为骨梗死,通常只累及骨髓组织,骨皮质很少受累,临床较少见


 

1.骨坏死

2.骨梗死

 

 骨坏死可以发生在股骨头、肱骨头、膝关节(股骨髁、胫骨近端)、足、踝、腕、手(舟状骨、月状骨) 及椎体等部位,相对于其它部位的骨坏死而言,股骨头坏死最常见、对人类危害最大。

3.股骨头坏死

 

4.肱骨头坏死


5.腕舟骨坏死

 


6.距骨坏死

 

中医学典籍中无骨坏死这一病名及专门论述,但根据其症状、体征与发病机理,多数学者认为归属于“骨蚀”、“骨痿”和“骨痹”等范畴。早期以瘀血、气血闭阻为主,病情较轻,当属“骨痹”和“髋骨痹”的范畴;晚期有股骨头塌陷和软骨缺损,又具有“蚀”的病理改变,病情较重,当属“骨蚀”的范畴;而介于早晚两期之间的中期,以髓减骨枯,筋骨萎软为特征,又属于“骨痿”的范畴。因此“骨痹、骨痿、骨蚀”可以理解为股骨头坏死不同病程发展阶段、不同病理改变和不同证候表现所对应的中医病名。


二、股骨头坏死概述

1.定义和流行病学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是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也是髋关节的常见致残性疾病,好发于2050岁(平均36岁),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有750万~1000万左右,每年新增病例高达30万,其所耗费的医疗资源相当惊人,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2.自然病史

股骨头坏死遵循坏死-修复-塌陷-骨关节炎的病理过程,期间塌陷是整个自然病史的分水岭,一旦塌陷负重区软骨不可逆的损害,骨关节炎将不可避免,从而导致关节病废,不得不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图1)股骨头坏死的塌陷率非常高,约80%未经治疗的病例在14年内会发生塌陷,87%的病例从塌陷开始到需行全髋置换的间隔仅为两年,因此塌陷前期和塌陷早期(两个时期合称围塌陷期)是保髋治疗的黄金时期。


 A.坏死          B.修复             C.塌陷          D.骨关节炎 E.关节置换

1.股骨头坏死的自然病史

 

3.治疗目标

尽管人工关节置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即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可用30年的四代陶瓷关节),也无法确保年轻患者(50岁以下)的人工关节可以终身使用。因此,关节置换只能当作手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终极手段,保留自身髋关节(保髋仍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目标

由于药物、理疗和负重保护等非手术方法不能有效避免坏死范围超过30%的坏死股骨头的塌陷,因此,对于这类病例目前仍手术为主要保髋方法,手术的目标是清除病灶、替代植骨、改善血运和重建稳定。图2-5

2.Lightbulb灯泡技术清除病灶和植骨

 

3.Trapdoor活门板技术清除病灶髂骨取骨植骨

 

4.改良髓芯减压、打压植骨、同种异体骨段支撑

 


5. 改良髓芯减压、打压植骨、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移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