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外情报站之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上)

 木蘭猫不睡 2017-08-09

题记


相信很多来过纽约的游客都参观过纽约曼哈顿大都会博物馆,我去年第一年来美国时也曾参观过。但是那个时候对欧洲绘画完全不了解,加上大都会实在是太大了,一天根本逛不完,就只去了一般游客都会选择的埃及展区和中国展区,顺便带了一下中东和非洲大洋洲,走马观花,完全没有去欧洲绘画区。这次听了张法中老师在喜马拉雅播讲的艺术史,我这个纯理工生才稍微对欧洲的艺术史有所了解,在网络上又发现很多著名画作都藏于大都会,上次居然就这样擦肩而过了,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昨天约上小伙伴直接去了纽约市。还好我的学校离纽约市三个小时车程,还算方便,这次只去了19世纪及20世纪欧洲绘画展区。


当然,这里的展品之丰富还是很让人惊喜的,如果写的浅薄了还望大家谅解,无论如何,我来啦~

观光指南

大都会博物馆


大都会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位于美国纽约市中央公园旁。在一楼有几个窗口人工售票,是捐献制,想捐多少都行。但是第一次来的时候排队的人特别多,我在旁边的自动售票机买的,这样就只能按照建议的价钱来捐,成人票建议捐献25刀,学生票12刀,这次人不太多,去人工售票只捐了1刀换了张票。想着上次捐那么多了就也心安理得了。


小伙伴们可以下载一个叫‘The MET’的APP,如果租导览器是要另收费的。展馆二楼是19及20世纪绘画展区,这只占大都会的很小一部分。然而我逛下来5个小时,都没有完全逛完,大家就知道大都会有多大了。


然后附上我自己做的功课画的渣地图:



这次基本按照地图走的,大概用时5个小时。后面还有几个柯罗什么的并没有走完。而且实际走下来发现很多画的位置和我这张地图不一样。但是在逛这么大的博物馆之前做好足够的功课还是非常必要的。我前期功课做了一天,还听了张老师的音频,收获比第一次走马观花时不知道多了多少倍。



1


莫奈篇


第一个展区是印象派大师莫奈的,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巨大的睡莲,同行的有一位老师行前做了很多功课,她说莫奈老年得了白内障,所以看不清,后期画的睡莲就很黑很暗,这张看起来应该是莫奈晚年逐渐丧失视力的作品。这让我想起贝多芬也丧失了听力,感慨天妒英才


莫奈总是试图画出那些从我们指尖流走、转瞬即逝的东西。氤氲的雾气、朦胧的阳光、泛光的水波,甚至是看不到的隐藏在画卷里的微风。



我个人特别喜欢莫奈笔下灵动的水波,不知道这位大师在观察中是如何抓住某一瞬间的,他的画在我的眼中是动态的。

可以对比马奈画的水波图,事实上莫奈和马奈的水波图因为风格相近是展在一个展室里的,但是仔细看会看出两位大师的不同。

大家可以猜猜哪副是莫奈的么?



2


毕加索篇



毕加索年轻时候自画像,买主是左上那个弹琴的,中间的女人是他朋友喜欢的女人,但是这个女人没有答应他朋友的追求,他很讨厌她,就把她画成风尘女子,他则把自己画成当时很时髦的马戏团造型。哈哈,画家就是这么真性情。


这里毕加索最出彩的立体主义的画作偏少,如果有毕加索粉,建议去旁边的纽约现代艺术馆MOMA参观。


3


高更篇



大都会展出的高更的画不多,大多数是大溪地时期的画作。这幅《Ia Orana Maria》中高更很调皮地把圣母和耶稣画成了大溪地人。高更当年来到大溪地是为了逃避世事、寻找一片净土,而来到这里他还是希望把欧洲的基督教教义传入这个朴实又荒蛮的岛屿。


高更的画作比起莫奈的更凝重、大色块上色,每一个形状都有明确的轮廓和描边。高更对于绿、红、黄三个原色的把握游刃有余。这对于远在欧洲大陆的同时代画家是难以想象的,大洋彼岸还在精细的运用光、点等技术最大程度的复原静物,但高更已经走在由现实到虚构的路上了。


4


梵高篇


终于到梵高的展厅了,人也是最多的一个展厅,人气超旺,唯一一间画前面有阻隔绳子的防止人们离画太近的画室,所有人都排队参观,常常一幅画前面人头攒动。但是真的是很有个人风格,很震撼,也很好看。整体看下来感觉梵高很擅长用弯弯曲曲的线条来展现旺盛的生命力。


这是我这次看展最喜欢的画,没有之一,麦田与柏树。柏树蜿蜒向上的生命力,云彩的云卷云舒,长势喜人的麦田随风划出麦浪,夏日的热气仿佛能够从画布中扑出来,耳边好像能够听到风吹麦田和柏树的沙沙声。一切是那么和谐,又是那么宜人。



5


毕沙罗篇


毕沙罗在美术史节目中没有专门介绍过,但其实在艺术史中的地位还是举足轻重的,算是印象派的奠基人,高更和塞尚都曾宣称毕沙罗是他们的老师。在业界,绝对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师。


毕沙罗给我的直观感觉是很有市井气和烟火气。下面这幅蒙马特大街,只是他系列组画中的其中一幅,各种光影变幻的蒙马特大街流落在世界各地。但这种俯视的视角和不同时间里人们在忙碌的不同样子甚至让我想到了《清明上河图》。



下面两幅均是鲁昂码头的场景,作为户外作画的先驱,毕沙罗对光影的把握也十分到位。另外不知道鲁昂这座城市到底有什么魔力,让莫奈、毕沙罗等大师都在此写生。



6


布丹篇


欧仁·布丹事实上是印象派的开山鼻祖,他的风景画最为著名,尤其是港口和沙滩画。他的画精准反映了那个时代贵族的新爱好,那个年代没有泳衣、没有墨镜,大家还都是穿着着正统的礼服相约在海滩上,看海景吹海风。个人认为每副相同的主题背后,最值得看的一是云谲波诡的风景,二是形态各异的人物。





7


纳比画派篇


纳比画派事实上是印象派之后衍生的一个艺术团体,其中最有名的几位画家是勃纳尔Pierre Bonnard、维亚尔édouard Vuillard等。大部分人都觉得纳比画派色彩继承了高更的特点、把自然用浪漫的手法完美融合在了画作上。放几幅自己喜欢的:

After the Bath,Pierre Bonnard ,19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