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滚雪球3:格雷厄姆到底教了巴菲特什么?

 木桩指路 2017-08-10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讲巴菲特的财富人生,1949年我们建国了,而巴菲特这一年的夏天回到了内布拉斯加,他的第一件事不是到学校报道,而是赶紧在林肯日报找一份卖报纸的工作。他几乎把当时在华盛顿的所有商业模式复制到了这里,卖服装,倒腾高尔夫球,什么赚钱做什么。他此时开始了投资股票。买了一家凯撒弗雷泽的汽车公司股票。不过他不是买多而是做空,他觉得这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大幅下降,损失惨重,所以他们肯定会做假账。所以他用5美元的价格,借来股票卖出。然后等待他跌到几分钱后,再买回来归还股票。

他在这里很快就顺利毕业了,之前一度厌学的巴菲特,此时性情大变,他觉得他要继续学习,而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哈佛商学院。他自己认为在哈佛他将收获威望,以及未来的重要人际关系网。此时的巴菲特他没有动用老爸国会议员的身份,事实上他爸那种愣头青的性格,可能也未必会给他提供什么用得着的帮助。但是,结果很糟糕,哈佛面试官竟然评估巴菲特,说他虽然19岁,但看起来像16岁,而情绪更是看起来只有9岁,属于小破孩一个。随即拒绝了他的申请,巴菲特一脸懵逼。他还没来得及展示他的股票天赋,就被拒之门外了。当然这也是哈佛大学的巨大损失,那个面试官不知道今后还能不能快乐的玩耍了。

滚雪球3:格雷厄姆到底教了巴菲特什么?

巴菲特并不消沉,并没有改变上学的念头,他快速翻动报纸继续找下家。竟然在报纸中看到了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本杰明格雷厄姆,一个是戴维多德。他们都来是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

巴菲特读过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对他的影响很深。格雷厄姆也成了巴菲特的偶像,而多德是格雷厄姆的合伙人,也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金融教授,他们合作写了另一本书叫做证券分析,是聪明投资者的专业版,聪明的投资者是证券分析的通俗版,是给外行人看的。巴菲特正是看了聪明的投资者随即转变了投资股票的方法。而在这之前,巴菲特也是个技术分析派,也曾经希望通过数学计算,来算出股票的运行规律,直到看了这本书之后,他才迷途知返。巴菲特曾经说,读完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他就好像找到了上帝。所以还有什么可说的,二话不说巴菲特就申请了哥伦比亚大学,期待能见到这位偶像。确实格雷厄姆也成为了改变股神一生的那个关键人物。

不过有个巨大的问题,他现在申请有点时间太晚了,但沃伦巴菲特没放弃,他写了一篇深情的申请书,直接发给了多德,就这样他没有面试,就直接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了。这两位教授不得不说也是十分幸运的,当他们的名字跟巴菲特联系在一起之后,才成为了华尔街的经典。有的时候不得不说,这就是一种命,巴菲特被哈佛拒绝,才是最好的安排。所以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个偶然造成的,我们极力去争取,但也不用太在意每个城池的得失。有的时候某种不如意的失败,可能反而会给你更大的成就。对于巴菲特来说,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要远比芝加哥的哈佛对他更有帮助。

巴菲特第一次上多德老师的证券分析的课,他说由于对这本书太喜爱了,他甚至比多德对于这本教材更加了解。他可以引用书里面的任何一段话。这本七八百页的书,他不知道读了多少遍,熟悉里面的每一个例子。巴菲特喜欢多德的每一堂课,比如对违约的铁路债券进行估值,这正式巴菲特的最爱,所以在课堂上,几乎成了多德和巴菲特的一对一教学,所有的问题都被巴菲特一个人给包圆了。其他人是在学习,是在混学历。而沃伦巴菲特是用生命在学习,好像再打王者荣耀一般的全情投入。所以最后的差距是巨大的。

巴菲特此时对于投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前他只知道卖报纸,无意中投资了一个农场,然后几年后以5倍的价格出售。这期间他把农场租给农户,还分享了农户产生的利润。所以这就是植根于巴菲特脑海中的投资,获得所有权和收益权,然后承担风险。最后享受高溢价的价差。在随后他的投资实践中大多都跟他买这个农场如出一辙。既要低估,未来要有增长,还要每年产生收益。他用这套模式,思考着每一个生意。

巴菲特在这里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都是格雷厄姆的追随者,或者说是粉丝。当格雷厄姆开班讲课的时候,甚至连高盛的交易员都会偷偷潜伏,然后对格雷厄姆分析的股票,马上买入。足以见得当时学术明星的影响力之大。从这点上来说,巴菲特非常幸运,他能够成为格雷厄姆的学生,给了他相当大的启发。

滚雪球3:格雷厄姆到底教了巴菲特什么?

巴菲特想了解格雷厄姆的一切,当然包括他的股票。其中GEICO,也就是政府雇员保险,格雷厄姆还是他的董事局主席。巴菲特马不停蹄的过去调研。碰到了戴维森,一个有着丰富经历的人,也是从底层做起的企业高管,跟戴维森的长谈,让巴菲特彻底了解了保险公司的运作模式。他明白,保险公司就是收取客户的保险金,然后进行投资,增值后保障客户的利益。说白了就是拿别人的钱免费用,以后的保险费支出,要从投资收益里赚到。这对巴菲特而言吸引力很大,他说GEICO是一家永远不赔钱的企业。随后巴菲特到家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重仓持有GEICO保险。但当时的价格显然超出了格雷厄姆低价买入的理念,不过没关系,巴菲特从戴维森那里学到了更多,他认为GEICO正在快速成长,价格并不重要了。他还写了一篇研究报告,说GEICO保险5年后的价格有望翻倍。但这种理论,当时不被人认可。他们觉得巴菲特疯了。

格雷厄姆是一个很难跟人沟通的人,虽然他的追随者众多,但却少有知己。主要因为他太聪明,知识太渊博。也是苦出身,但从小到大都是学霸。他从华尔街的小跑腿干起,起初只是传递消息,之后改写报价板,然后同时他把证券当成事业,虽然干着打杂的活,但格雷厄姆却练习着写报告。并自学有关证券的知识。直到一天一个场内经纪人把它的报告那给了巴切公司的合伙人,于是他们聘请了格雷厄姆成为了正式的统计分析员。再之后,他步步高升,成了纽伯格汉德森洛比公司的合伙人,1923年后他更是自己单干,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后来跟他的一个客户纽曼成立了合资公司,建立联合账户,不过250万美元,竟然亏到了37.5万美元,之后又是这个纽曼让他的岳父继续注资,才拯救了公司。格雷厄姆慢慢的才把钱赚回来。纽曼说格雷厄姆是个怪人,经常和合作伙伴发生争吵。

滚雪球3:格雷厄姆到底教了巴菲特什么?

比如他曾经买了一个石油管道公司的股票,当时价格是65美元,而他却拥有95美元每股的铁路债券。所以格雷厄姆觉得价值低估,然后买进去,积极推动这家公司向股东出售他们手里的债券,从而达到变现的目的。但却遭到了怒怼。你要不满意就把股票卖了,别老bb我们的经营。但格雷厄姆还是在据理力争,他甚至野蛮收购,要争取在股东大会上的表决权。最后他成功了,成功的把董事会忽悠住了,他65买的这个股票,结果迫使董事会给股东发放了大约和每股110美元的现金和股票红利。格雷厄姆一战成名。而他日后的教学中,也多采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鲜活案例。

在格雷厄姆的投资生涯中,他战胜了市场,但战胜的却不多,大概只每年多赢了2.5%,20年算下来也只有比指数的涨幅多赚了65%。巴菲特上格雷厄姆的课,一样很入迷,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决不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其他同学,于是课堂又变成了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对话时间。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其实就是脱离成长,静态的评估企业,找到低估的公司。比如一个人,他有5万美元的房子,和4.5万美元的贷款,然后储蓄还有2000美元,那么他这个人的价值评估就是,5万-4.5万+2000美元,最后结果是7000美元,至于他以后能不能再赚到钱,格雷厄姆不考虑。如果以总计7000美元以下的价格购买这个人所发行的股票,那么就算是划算的。最终他的价格会反应他的价值。另外,他们还提出了安全边际的概念,也就是可以留给你出错的空间。还比如那个人的例子,7000美元的资产估值,那么6800美元卖给你按说就划算了,但问题是他可能会算错,弄不好就不值6800美元了。所以如果你要评估这个人7000美元,最好等他跌到4000美元的时候再买。这就是格雷厄姆的基本思想,他还会交给巴菲特什么呢?我们明天接着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