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鉴别脑萎缩?

 亳州不薄 2017-08-11



概念与病因


脑萎缩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减少而继发性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脑组织减少可以发生在脑白质或脑灰质。


脑萎缩的病因复杂,包括代谢性、中毒性、遗传性和获得性等因素。



分类


按病变范围可分为:


  • 局限性脑萎缩—脑实质以局限性容积缩小为主,出现单侧侧脑室扩大,局部脑沟、脑池扩大。


  • 弥漫性脑萎缩—脑实质减少为弥漫性。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广泛。可以先灰质或白质,之后同时累及。


  • CT和MRI上脑萎缩主要表现为脑实质的减少,继发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脑回变细,脑沟增宽。

 


测量方法


A:前角间最大径;    B:前角间最小径;     C:三脑室最宽径;   

D:侧脑室脉络丛间径  E:侧脑室顶间外径;   F:头颅最大外径

G:头颅最大内径





正常脑室的CT测量值


1:哈氏值——A+B (男3~6.9  女2.6~5.2)

2:脑室指数——D/A (男1.1~3.3  女1.1~2.9)

3:侧脑室体部指数——F/E(男4.3~7.4  女3.9~7.7)

4:侧脑室体部宽度指数——G/E(男3.1~6.7  女3.5~6.8)

5:前角指数——G/A(男2.8~8.2  女3.0~8.5)

6:第三脑室宽度——C(mm)(男1~6.7  女0~7)



大脑萎缩的CT分级




脑室扩大的判定


脑室大小指数= 额叶横径/ 额角横径




脑萎缩与脑积水的鉴别


 1、 额角角度

 

左为脑萎缩——钝角;右为脑积水——锐角


2、 额角比率——垂直于额角长轴测量额角的最宽部分


左为脑萎缩——小;右为脑积水——大


3、 脑沟和脑池

 

左为脑萎缩-脑沟、脑池增宽;右为脑积水-脑沟、脑池变浅,甚至消失


 小脑萎缩


概念:原发性小脑萎缩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一种类型。

临床表现:小脑性共济失调、锥体束征、锥体外系征,言语障碍;成年发病,缓慢进行。

影像学表现:小脑皮层萎缩,小脑蚓部和橄榄体萎缩。

(1)小脑上沟扩大超过1mm;

(2)桥小脑角池扩大超过1.5mm;

(3)第四脑室扩大超过4mm。


 参考文献 

[1]赵相胜. 正常国人脑室系统容量的CT测量[D].暨南大学,2004.

[2]李敏,胡振民. 成人侧脑室容量和线性指标的CT测量[J].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5,(01):108-110.

[3]于慧玲,汤洪川,赵红,陈巨坤. 健康老年人脑容量的CT线性测量参考值[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4,(02):80-83. [2017-08-09].

[4]刘怀军,冯平勇,杨桦,玉永生. 国人脑室及脑池等系统的CT测量[J]. 河北医学院学报,1992,(01):37-40. [2017-08-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