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眩晕针灸处方分享(二):清热疏肝方,健脾化痰方——附义诊活动

 明哥聊事 2017-08-11

反反复复头晕头痛怎么办?出了下面的方法,我们还有中医各科专家汇聚一堂,在线接受大家的咨询,本次是义诊活动,一是在线的,不需要大家车马劳顿排队挂号,二是免费的,只为大家享受中医的治疗提供方便,没有商业盈利目的。

参与方式:

1、关注本头条号,

2、点本号的头像后,右上部有“发私信”,

3、私信发送“义诊”二字,即可参加义诊了。


清热疏肝方《备急千金要方》

【处方】承浆、前顶、天柱、脑空、目窗

承浆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天池、悬浆、垂浆。属任脉。手、足阳明,督脉,任脉之会。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布有面神经分支和下唇动、静脉的分支。主治口眼斜,面肿,龈肿,齿痛,流涎,癫狂,及口腔溃疡,三叉神经痛等。斜刺0.2-0.3寸。艾条灸5-10分钟。

眩晕针灸处方分享(二):清热疏肝方,健脾化痰方——附义诊活动

前顶

前顶,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1.5寸)。额神经分支和枕大神经分支的会合处,并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

眩晕针灸处方分享(二):清热疏肝方,健脾化痰方——附义诊活动

天柱穴

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布有枕大神经干和枕动、静脉干。主治头痛,项强,目赤痛,咽喉肿痛,鼻塞,肩背痛,小儿惊癫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眩晕针灸处方分享(二):清热疏肝方,健脾化痰方——附义诊活动

脑空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颞颥。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和枕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心悸,耳鸣,癫痫等。

眩晕针灸处方分享(二):清热疏肝方,健脾化痰方——附义诊活动

目窗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至营。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在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一说在“临泣后一寸半”(《针灸大成》)。布有额神经内、外侧支的吻合和颞浅动、静脉额支。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内障,鼻塞,面目浮肿,惊痫等。

眩晕针灸处方分享(二):清热疏肝方,健脾化痰方——附义诊活动

【功用】清热明目、疏肝止眩

【主治】目眩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承浆斜刺0.3~0.5寸,前顶平刺0.5~1寸,天柱直刺0.5~0.8寸,脑空、目窗平刺0. 5~0. 8寸,以上穴位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义】承浆、前顶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天柱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可清热泻火;脑空、目窗为足少阳胆经穴位,可清泻肝火,明目止眩。诸穴合用,共奏清热明目、疏肝止眩之功。


健脾化痰方《针灸大全》

【处方】公孙、丰隆、阳溪、膻中

公孙

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代号SP4。属足太阴脾经。公孙是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

眩晕针灸处方分享(二):清热疏肝方,健脾化痰方——附义诊活动

丰隆穴

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络穴。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布有腓浅神经及胫前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眩晕,咳嗽痰多,气喘,胸痛,癫狂,痫症,下肢浮肿,腿膝酸痛,下肢痿痹,高血压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眩晕针灸处方分享(二):清热疏肝方,健脾化痰方——附义诊活动

阳溪

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中魁。属手阳明大肠经。经(火)穴。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布有桡神经浅支,头静脉、桡动脉本干及其腕背支。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耳聋,手腕痛等。

眩晕针灸处方分享(二):清热疏肝方,健脾化痰方——附义诊活动

膻中穴

别名元儿穴,胸堂穴,上气海穴,元见穴。出《灵枢·根结》。 取定穴位时,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属任脉。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心包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和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主治咳嗽,哮喘,胸痛,呃逆,噎膈,少乳,及心绞痛,支气管哮喘,乳腺炎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眩晕针灸处方分享(二):清热疏肝方,健脾化痰方——附义诊活动

【功用】健脾益气、升清降浊

【主治】眩晕,脾气虚、健运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致的眩晕、呕吐痰涎等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公孙直刺0.5~1. 2寸,丰隆直刺1~1. 5寸,以上二穴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法;阳溪直刺0.5~0. 8寸,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泻法;膻中向下平刺0. 3 ~0. 5寸,得气后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义】膻中为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具有调气理气的作用;公孙为脾经络穴,通于冲脉,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络穴,常用于健脾益气,和胃化痰;阳溪为手阳明大肠经经穴,取之清泻大肠经之实邪,与公孙、丰隆合用,一升一降,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则疾病自除。诸穴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升清降浊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