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藏版】新乡县各乡镇村庄地名趣谈

 矛盾道一 2017-08-11


作者简介:邢怒海,中共党员,河南省焦作人。早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同年任教于焦作师专,不久求学于山东大学,涉猎于中国语言文字,获硕士学位。十多年来,先后教授《古代汉语》《词汇学》《中国文化常识》《大学语文》等课程。

近年来在《兰州学刊》《兰台世界》《长春大学学报》《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和省市各类课题三十多项,参编省级规划教材多部。2006年评为焦作师专首届“教学新秀”,2014年评为焦作师专“青年骨干教师”。

新乡县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卫河从其境内穿过。下辖关堤、洪门、七里营、翟坡、郎公庙、大块、大召营、合河、古固寨、小冀九乡一镇(由于区划调整的原因,本文考察的范围还包括现今新乡市的部分地名)。新乡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汉朝时,此地为新中乡。隋朝时,取新中乡首尾二字,设立了新乡县。新乡地名由此而来。新乡县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其地名也蕴含了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据《新乡县志》统计:“截至1985年,新乡县共有237个村庄,其中明朝以前的村庄约占15%。综观新乡县地名的用词用语,以姓氏命名的占50.6%,以地形,地貌命名的占25%,以古迹命名的占15%,以纪念故乡命名的占4.2%,以特征命名的占3.6%,以历代驻扎过军营命名的占1.6%。”综观新乡县地名用词用语,从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历史文化含义:

一、反映历史事件和民间逸事

新乡是中原地区开化比较早的地方,历史上许多重大的事件在其地名用语里都有所体现。


(一)反映重大历史事件

牧野乡(历史上曾属于新乡县),传说是著名的牧野大战发生地。该乡的分将池村,就是周武王在讨伐商纣王时,分兵两路直取朝歌的地方。该村也由此而得名。周武王灭商后,在新乡境内设立了古鄘国。大召营乡店后营村原名尹家庄,曾是鄘国的都城所在。

相传北宋政府曾在此驻军扎营,因该村位于大家店村(今代店)之后,所以又命名为店后营。据民国12年《新乡县志》卷二记载:“古都城在店后营普渡桥东,绕大家店之南北,此迹得之普渡桥碑,遗址尚存。按都国西阻太行,东临卫,南跨河,北临邙,当时地与形势亦颇适中,则为古鄘城无疑。”


新乡的移民主要来自于山西各地,透过现今地名可以看出当时大移民的粗略情况。在新乡县二百三十余个村庄中,有据可查的系明初移民而得名的村庄就有80多个,约占总数的35%。由此可见,明初移民的规模是相当庞大的。

同时,由于“广大农村长期处在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中,人们的宗族观念很深,往往同族同姓的人家聚居在一起,形成一个村落,这些村落的名字便也依据居住的宗族大姓命名”,如七里营乡康庄,就是因康姓迁此而叫康家庄,后来简称为康庄。又如大召营乡李大召,就是因为李,代,赵三姓从山西迁来,而取名李代赵,后人讹传为李大召。


另外,还有合河乡北陈庄,七里营乡的杨屯、大赵庄、东王庄,小冀镇的魏庄、王屯、西崔庄、郝村等都属此类情况。

(二)反映当地驻军情况和军事活动

新乡地处中原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因此,各朝各代在此地多有驻军。随着时光流逝,刀光剑影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在地名用语中,却留下了永久的印痕。在新乡县的许多村名中,多含有堡垒的“堡“字和军营的“营“字,它们大多与古代的驻军或军事活动有关。

如大块乡陈堡,自古就是兵家常驻的要地。据当地碑刻记载:“此处为古凤凰城遗址,是陈兵据守之高地”。陈堡原名郭庄,罗家庄。明朝以后因为常年驻军而改称陈堡、陈堡铺、前后陈堡等名。清朝时为防备匪患,村民们自发修起了泥土垛成的寨墙,墙外挖深沟,村名也随着改称陈堡寨(建国后称陈堡)。


同样因修寨墙而称寨的还有古固寨等。陈堡还是民族救亡和新中国诞生的见证:1944年4月7日,中共太行军区七分区武装侦察队46人,被日军杀害于此;1949年5月5日,据守新乡的国民党四十军军长李晨熙率部在这里向我人民解放军投诚。

新乡县的许多地名与宋代的驻军和军事活动有密切关系。最着名的是七里营乡人民政府驻地七里营村,名将岳飞曾在此驻守,因此地距八柳渡、小冀各七里,故名七里营。传说岳飞手持长枪在此大战金将黑风大王。至于朗公庙乡的固军,虽然没有“营“字,却也和宋军密不可分。


相传南宋末年,一支失散的宋军部队为了保存实力,就隐藏在此地,闻讯而来的元军大肆搜捕。在这危急关头,当地百姓挺身而出,保全了这支部队。后人把此地命名为固军,意为“保全巩固军队”之意。类似的还有大召营乡人民政府驻地大召营,小冀镇秦村营等。



(三)反映当地历史,民间逸事和神话传说

大召营乡张固城,也称张故城。据说,汉武帝东游时曾来到这里视察,恰好前线送来南方叛相吕嘉的人头报功,于是武帝就在此地设立了获嘉县。后来,治所迁到了新乐城,人们就把本地称为故城。到了明朝时,有张氏一族在此居住,改名叫张故城,后人谐音为张固城。


七里营乡八柳树,位于县城南部,原系黄河渡口,历史上曾称八柳渡。相传,夏禹治水时曾到过此处,秦朝时形成河道,唐宋时成为有名的渡口。因渡口载有八棵大柳树,故称八柳渡。关于这柳树,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宋朝时,金兵在河南被岳飞打败了,就强迫渡口的渔民送他们过河。


渡河后,金兵却凶残地杀死了渔民,一时间,鲜血染红了黄河两岸。这时,岳家军赶来了,却找不到船只渡河,于是就砍伐岸边的柳树做成木筏过河,消灭了穷凶极恶的敌人,为百姓报了仇。岳飞还命大将王贵把守此渡口,以防金兵南侵。老百姓非常感激他,为了让后世子孙永远铭记英雄,他们就把做木筏的八棵柳树拆开,栽在岸边。后来,这些新栽柳树居然枝繁叶茂,成为军民鱼水情深的标志。后来,黄河南徙,渡口变成了村庄,建国后改称八柳树村。


还有反映民间逸事的。如小冀镇的西贾城,因为村民们梦中看到村旁有一座假城而得此名,后来讹为西贾城。又如大块乡秀才庄,因村里考中秀才的人较多而得名,反映了当地浓郁的教育文化氛围。



二、反映当地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

新乡地处太行,黄河等名山大川之间,境内丘陵平原交错,河、湖、泉、泊众多,地形地貌相对复杂。因此,这里的山、水、沟、岗和一些特殊的自然生态景观,在地名、村名中都有着清晰的反映。


新乡境内多山冈坡地,地势起伏较大。因此,地名多与岗、台有关。如翟坡乡的岗头村,因地处一大土岗的东头,故名岗头。类似的还有七里营乡李台,洪门乡东,西台头等村。


新乡地处卫河上游,南部历史上又有黄河穿过,地名中与河流、码头也多有关联。如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合河村,原是卫河上的一座码头,因丹河、运粮河、百泉河在此交汇合流,故称合河,由此地名也反映了古代新乡在水运交通方面的发达与便捷;至于西水东、水南、西河等村,则因分别位于卫水之东、之南、之西而得名;关于贾桥村,是因为明代有一个姓贾的商人在卫河南岸做生意,其雇工却在北岸居住,为了往来方便,贾姓商人就在河上修了一座木桥,附近的村子也随着叫贾桥。


关堤乡庄岩,“相传东晋时期此处为黄河渡口,官府在此装盐转运,人们就把此地称作‘装盐’。黄河南迁后,渡口衰退改称村,逐渐演变为‘庄岩’。民国时期曾是该乡的驻地,‘盐库’,‘沿河路’等遗址至今尚存”。


黄河,沁河在历史上多次泛滥、改道,新乡县境中部多泛流区和洼地泉泊,因此村名多与黄河、沁河洪水有关。大召营乡络丝潭,明朝初年,黄河决口冲出一个大水潭,村民不知其深浅,就用一缕丝测量,丝用完后才探至潭底,故名络丝潭,又叫小潭,后来就以潭命村,自古就是新乡八景之一。


翟坡乡的南、北翟坡,因翟坡原有一处黄河大水遗留下的水泊,在明朝初年,翟姓由山西迁居于此,分居于泊南和泊北,因此称南、北翟泊,后演称南、北翟坡。朗公庙乡大泉、曲水村,因地处黄河洼地,水多而得名。又如七里营乡龙泉,因为地势呈巨龙形状,又有两个常年不息的泉眼,故名龙泉。


古黄河大堤位于黄河故道北岸,又称古阳堤。附近村庄多以堤命名,如朗公庙乡赵堤,关堤乡人民政府驻地关堤等。


新乡县历史悠久,文物、古建筑众多,地名多有以建筑、古迹命名的。如洪门乡定国村,即以村北的定国寺命名。明万历年间,该村郭淐、郭浣兄弟先后考中了进士,其中郭淐还曾经担任过太子朱常洛的老师,他所着的《绿竹园诗集》在当时享有盛誉,村名因此而远播。


关堤乡塔小庄,唐时此地建有迷魂寺,寺内建有经幢,群众误认为小塔,故取名为塔小庄。



三、缅怀历史和民间名人

新乡是一块古老而又美丽、富饶的宝地,是中华民族最早融合和形成的地带。同时,也是名人荟萃、英杰群生之地。翻开历史长卷,映人眼帘的是无数诞生和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先贤名人。新乡的许多地名,都是对这些历史人物的缅怀和纪念。


如关堤乡的大介山,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介之推曾经路过该地,并在此休息,后人缅怀其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就把他休息过的村子取名为“古介休”。因为此地位于关堤、塔小庄、古固寨三者之间,所以又称“大介三”。又因本地方言中舌前音与舌后音常混淆不分,后人又误称为“大介山”。


洪门乡吕村,因五代时期着名贤臣吕咸休去世后安葬于此地,故取名为吕村,以示纪念。七里营乡刘八庄,明代有一个大力士刘八,曾名噪一时。后人为纪念他,就将其居住的村庄更名为刘八庄。


潞王坟村(历史上曾属于新乡县),因明代的潞简王葬于附近而得名。墓主是明神宗的弟弟朱翊镠,其四岁时封藩卫辉。据史书记载,他喜读诗书、书法俊秀,因哀悼其母丧过于悲恸而死,时年仅四十二岁。但在民间传说中,潞王却是一个生活腐化,为害一方的角色,其墓葬建筑宏大,风景秀丽,别具一格。


四、反映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愿望

在新乡的地名中,有许多用康、旺、安、富、春、丰等蕴涵平安、丰收、富裕、喜悦等意义的字词,反映了当地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和愿望。如在明朝初年的时候,许多山西移民来到新乡后,为使本族人丁兴旺,常将自己居住的村庄命名为某任(人)旺,如翟坡乡的牛任旺、李任旺、杨任旺、高任旺和洪门乡的梁任旺等村,比较直观地反映了先民对人口繁育的迫切心情和愿望。


七里营乡春庄,是在春天时整体搬迁来的,所以命名为春庄,以象征该村春光明媚,前途似锦。小冀镇的杏庄,因附近杏树繁多而得名,蕴含了祝愿该庄繁花似锦之意。朗公庙乡的马头王原名嘉乐里,另外还有牧野乡丰乐里,都表现了村民对丰收喜乐的向往和追求。

小冀镇豆腐村,因村民们辛勤劳作、精心经营,生活逐渐富裕,故而改原村名“西秦村”为“都富村”,后来才又演称为豆腐村。此外还有合河乡南永康、西永康、西北永康和东北永康等村,其名称反映了人们对幸福安康生活的憧憬。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新乡地名还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普遍心态,即眷恋故土的情怀。虽然迁徙到了外地,人们却仍以原居住地来命名新居住地。如朗公庙乡的土门,明代移民们从山西土门迁来后,因难忘故土,就把新居住地同样命名为土门,聊以抚慰浓浓的思乡之情。同样情况的还有古固寨乡王连屯等村。

新乡地名用语还反映了一个最为普遍的现象和习俗,就是以家族姓氏来命名居住地。如小冀镇政府驻地小冀,古时候有冀姓两兄弟迁居于此,后来因大冀迁往他乡,小冀留在原地居住而得名。


以家族姓氏命名的还有古固寨乡冷庄、于庄,七里营乡大赵庄、罗滩等村。


地名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地方文化表现形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新乡人民创造了丰富而又灿烂的物质、精神财富,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地域文化。新乡地名,正是对这些特色文化的反映。研究其地名用语的历史文化含义,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河朔文化,乃至于中华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