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学习态度挺好,但语文阅读理解就是做不好,该怎么办?

 长沙贺勤 2017-08-11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根据你的描述,孩子最大的问题应该出在思维方式和答题技巧两个方面。

语文主要考察孩子六大能力,涉及到阅读理解的主要有四个: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和探究能力。

而这四种能力分散在老师题型中,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穆老师在答题技巧中会标注这些能力。

我们先来看一种,反命题思维。

一、反命题思维

命题者在出题时,往往会有“反命题思维”。何为反命题思维?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命题者不按套路出牌。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考学生“赏析划线句子”,大部分学生都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答题。

但是在“狡猾的老师”眼中,绝不会这么考,他会考你“划线句子有何表达技巧?”这时有的学生都会蒙圈,说老师没教过呀!

再有甚者,他会考你“划线句子有何艺术特色?”其实答案都是一样的。

二、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分为古代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题主所说的阅读理解应该是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在初中阶段,主要考察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

高中阶段叫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

题主的孩子应该处在“初小阶段”,我们先看一下三大文体知识点。




接下来,穆老师就把具体的答题技巧告诉大家:

一、标题(理解、分析综合)



二、段落(分析综合)




三、线索(分析综合)





四、材料关系(分析综合)





五、记叙人称(分析综合)





六、记叙顺序(分析综合)






七、环境描写(分析综合、鉴赏评价)




八、人物形象(鉴赏评价)



九、句子赏析(分析综合、鉴赏评价)



十、内容概括(分析综合)



十一、探究题(探究)

主要有意蕴类探究和思想类探究。然而在考场上,考查最多的还要数“意蕴类探究”,所以今天我们主要针对它做详细的讲解。

首先,我们要理解,何为“意蕴”?

意蕴,是指作品所蕴藏的意义、态度、价值观及审美取向。

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的探讨。

“意蕴类探究”具体到文学类文本中,就是要求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外国人的民族心理,我们很难把控,但作为中国人,对于中国的“民族心理”还是有把握的,通常情况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具体意义,如下图:



除此之外,穆老师建议你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多去研究参考答案,看看答案是如何设置的,时间久了,自然也就明白了。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只要你能坚持按照穆老师的方法去做,胜利之花必将绚丽绽放!

希望穆老师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首先作为家长要多鼓励多陪伴,让孩子别失去信心。语文阅读理解做不好,多半原因还是孩子的阅读量没有达到。你可以带孩子多看看书,这里指的不仅仅是学科的书,还要多看些课外书。你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借阅书鹤孩子一起学习探讨,让孩子多读书,多思考,你带动孩子学习,相信一段时间后孩子会有出色的表现。


阅读理解没有标准答案吧?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做好做不好,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非要逼着一个小朋友去解读他人思维方式写出的作品,在我看来根本没有必要,倒不如给孩子一个自由开心的童年,让孩子去玩耍吧,都是过来人,何必苦了孩子事与愿违,要是留下的遗憾和阴影,即便阅读理解做的再“出色”又有什么意义?

个人认为,阅读理解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清晰的阐述出个人观点,对与错,都是相对的,有机会的话还是让孩子加大课外阅读量,书看得多了,慢慢的自然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慢慢就会得到提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