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培养一个内在动机驱动的孩子? | 直播精华

 莉lilyiefzvq8y 2017-08-11

当你还是孩子时,你会观察到大人在工作。当爸爸妈妈穿上工作服,他们似乎变为另一个人了。

每天早上,在穿衣镜前,将快乐的私人自我脱下来,收拾妥当,叠放在衣架上,然后套上严肃的工作自我出门上班。偶尔,大人们谈起工作,总是一副精疲力竭的样子。在大人眼里,哪有不累的工作?工作首先是解决温饱问题;其次才是个人发展;只有极少数时间属于快乐。那些奖励,如各类奖金与福利就足以让大人们高兴一阵子。

奇怪的是,你在学校里面,也会观察到同样模式。小孩带着疑问,背着书包上学啦。学习首先是解决未来进一步受教育的问题,如考上大学;其次才是个人成长;只有极少数时间属于兴趣。大人们将自己世界中的模式,理所当然地迁移到孩子世界中来:″请你写完家庭作业,才可以玩游戏、看电视或课外书。″小孩喜欢的娱乐,就像大人的领导给他们的奖金,是给小孩子们的奖赏。

工作与学习必须很辛苦,必须有奖赏来刺激吗?你愿意让孩子成为那个实验笼子里,只有奖赏才会转动轮子得到食物的小白鼠吗?本期公开课由胡淑珍老师为你讲讲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内在动机驱动的人,以下是部分精华内容,分享与你。

什么是自我决定

首先,请大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对孩子的比较长远的期望或目标,第二个是眼前的、短期的期望和目标。

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内心做一个反思和衡量,您所写下的对孩子的长远目标:

有多少是迎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比如名声、财富、社会地位、受欢迎等,这些我们称之为外在的愿景或者志向?

有多少是希望孩子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成为更完善的人。比如让个人得到等多的成长、或者能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有关,我们称之为内在的愿景或者志向。

不少心理学研究表明,内在志向比外在志向离幸福感更近一些。因为外在志向的实现有时不一定能让孩子获得自己真正追求和需要的价值感,反而因此带来更大的失落。

所以关于孩子自主性的培养,我们需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您内心对孩子的期望是偏内在的还是偏外在的?这就涉及到什么叫自我决定?

自我决定与自主性基本上是同义词。自主的概念从字面来看,是一种自发、赞同,并且完全愿意投入到活动中去的状态。行为是从ta的自我中发出来的。常常与活力这样的词一起描述。

自主这个概念首先引起学术界的兴趣,是因为研究者关注到人的行为并不能像实验室里的小白鼠,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操作、强化来的,因为人还有独特的情感、信仰、等等。比如,在人身上还有这样一种状态,就是人可以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奖赏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项活动中去,比如儿童的游戏,这种状态就叫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自主性水平最高的一种动机状态,用大白话说就是:从内部动机出发,去做一件事情,体现地是最高级别的自主。

自我决定的不同表现

孩子的行为动机有不同的自主性水平。有些行为看似″自主″,其实反而伤害自主。不同的动机对应的自主性大不同。

社会生活中,有些规则我们不喜欢,但需要去遵守;有些事情我们没有兴趣,但需要去完成。从动机的自主性水平来看,他们分布在不同的水平上,从受控制到半控制到完全自主。怎样让自主性水平低的事情变得更自主,需要先了解不同的动机水平都是些什么模样。

1.无动机。比如完全不在能力射程范围内的任务;对孩子来说完全感受不到意义和必要性的事情。

2.外在调节。外部调节指的是有形的奖励和惩罚,行为通常都是跟着奖励的出现而出现,随着奖励的撤销而消失,或者跟着惩罚的出现而收起,随着惩罚的撤销又重蹈覆辙。

3.内摄调节。内摄调节指的是孩子已经了解并接受了某种规则、价值或目标,他们也认为需要去执行这些规则或目标,但是执行的原因是希望能获得大人的肯定和赞赏。这里的糖果和棍棒已经变成无形的指挥棒,控制源在外部,所以仍然属于自主性水平比较低的调节方式。

4.认同调节。认同调节指的是孩子认识到做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或者价值,因此他们会更有意愿去做。对于大人来说,比如并不爱运动的人为了健康去持续运动,习惯吸烟的爸爸在妻子怀孕后为了宝宝的健康戒掉烟瘾等等。

5.整合调节。″我想成为这样的人″,像一种使命感。这种状态在6岁内的儿童身上或许不太常见,但仍然有可能发生。这种水平的调节,它的自主性与内在动机几乎差异不大。

6.内在动机。如前面提过,这种状态自主性水平最高,它就来自个体对一件事情天然的兴趣。行为本身就能带来享受这样的奖赏作用。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奖励或者惩罚,他也会行动。创造力常常与内在动机联系在一起。我们在婴儿身上就可以观察到很多这样的时刻,比如不停重复爬楼梯、开抽屉、撕纸巾,动作本身就是奖赏。

在以上六种动机,从左往右,人主观能动性越强。

自主性动机从哪里来?

日常中促进孩子的自主性这件事,归纳起来其实就是两大方面:

内在动机的维持,也就是说孩子本来就喜欢的事情,哪些操作会破坏甚至毁掉孩子的兴趣,需要避免。

外在动机的内化,即那些孩子本来不那么乐意去做的事情,如何沟通可以使它成为孩子自主的行为?

自我决定论认为孩子本身具有内在的发展倾向,他们就像花花草草一样,蓄势待发,只要有土壤、阳光、水和空气,只要有这些基本的养分,植物就能生长。

人也一样,只不过人需要的养分自主性的支持环境,它包括:

自主需要的满足。既包括有选择的权利,也包括自己承担自己行为结果的义务。

责任感能力需要的满足。这是对ta所面临的任务以及对周围世界的一种掌控感,“我可以做到”。人对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往往也会缺少去做的意愿。

关系需要的满足。包括和其他人形成的亲密联结,也包括对某个群体的归属感。

可以看出,如果一个行为或目标确实是你自己的选择,并且你有信心去完成它,在这个过程中,你做的事情有人在乎,会对其他人产生价值,你更愿意去完成。

而外部调节通常失效,拿孩子吃饭来说,按理说吃饭这件事是孩子自己感觉说了算的事,饿了就要吃饭,很饿就多吃点,不太饿就少吃点。很“自主的”一件事,但这种身体自发的需要也是会被破坏掉的。

有时候,孩子已经拒绝张嘴或者把头扭走表示不需要再喂了,大人还是会说:“再吃一口,再吃一口”,甚至拿孩子喜欢的食物引诱他张嘴,然后填进去饭菜。或者为了让孩子吃点水果,孩子在玩的时候,大人趁他不注意地给喂一口,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在吃什么。

所以,从以上三个满足来看:吃饭是一种自主需要吗?当然,饿不饿只有孩子知道。那孩子具备这样的能力吗?如果他可以手抓或者用勺子,都可以算能力具备。关系需要角度呢?让孩子知道不管他吃不吃饭,我们对他的爱不会因为不吃饭就减少了,不会伴随着惩罚。

而强迫喂饭,会让吃饭这件本来很自然的事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孩子越来越抗拒,一是也许那会儿他根本还不饿,只是大人觉得他饿或者担心他饿, 二是一直这样以来都这样的话,他应该也体会到了不少的控制和受挫感,因为自己身体的感觉说了不算。吃饭就变成了“大人要我做的事”。

这个方法可以很直观地让我们看到哪种方式是有助于促进自主性的,哪些方式不能,以及为什么不能。

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孩子和大人拧着干的时候,大人也往往会有挫折感。若以往的沟通方式失效,冲突不可避免时,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分别构建以上三种自主性的支持环境。

1. 自主性支持

  • 我有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体会到他的感受

  • 我有没有给孩子提供选择

  • 我有没有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自己去创造解决方法

  • 我没有让孩子明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主性支持最基础,忽略这一步,我们给于孩子的措施和策略,很可能只是我们自己的感受、想法和需要,强加给他们而已。这不仅很难让他们自发投入地去做,还很有可能会让他们厌烦、抗拒、或者采取借机作为获得其他好处的条件。

2. 结构化

  • 孩子的任务难度是否适宜

  • 我有没有让孩子明确知道规则

  • 我有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进阶的方向和路径

结构化在执行层面很重要,特别是与学习相关的任务。这不仅需要目标,还需要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知道自己是否有进展,进展如何。就像爬梯子一样,如果没有尽头、没有参照的话,会很容易倦怠,失去意义。

对小孩子来说,直观可视的方法最好。比如画个路线图,总目标是要攻克的堡垒,每个小目标变成到达总目标的路上的一个个站点,每当完成一个小目标的时候,就在相应的位置上插一面小旗子。这个过程都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完成。不妨问孩子自己:“我们下个目标是什么?”

3. 卷入资源和情感陪伴

  • 我有没有给孩子提供必要的资源

  • 我对孩子的关注和爱有没有受他的行为结果的影响

这一步像是后备支持,不过现在我们给孩子提供的资源,有时还会过剩。还需要我们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这仍然是最基础的。

我们不妨说个例子:

孩子都 6 岁了,你认为该到分房的时间了,但是孩子说不愿意,怎么办?

″你能告诉我没什么不愿意一个人睡自己房间吗?″
″因为我害怕,我不愿意。″
″习惯跟妈妈一起睡了,猛地让你自己一个人睡是会害怕的。但你和妈妈一起睡,妈妈经常需要照顾你,晚上就睡不好,长期下来身体很疲劳,你愿不愿意尝试一下,让妈妈晚上可以休息的更好些?″           

【体会他的感受,向孩子说明原因】

″我会害怕呀。″
″那是什么让你害怕呢?″
″我怕黑。″
″害怕半夜醒来房间里很黑,妈妈又不在身边,心里会不安,对吗?″
″嗯。″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看来我们要一起想个办法打败黑暗,你有办法吗?″

【鼓励孩子自己去创造解决方法】

″开个灯,有了光,就不黑了。″
″这是个好办法,你来选择一个你觉得合适的灯,晚上睡着了依然给你照亮好不好。″
″妈妈,如果我还是害怕,我可以回你房间睡觉吗?″
″当然了,妈妈会一直保护你的。″

【对孩子的关注和爱没有受其行为结果的影响】

″那我先试试一个晚上吧。″  ″谢谢你体谅妈妈,还有什么需要的吗,可以让你入睡的容易些?″
″可以给我讲故事吗?讲到我睡着为止。″

【难度和提供资源】

″好啊, 今天你想听什么?″

【提供选择】

在这个对话中,体会他的感受、了解他的想法和需要,最后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又交回给了他自己,孩子的尝试就少了很多被迫的成分,当他第一晚顺利度过的时候,及时给予肯定,让孩子觉得自己棒棒哒,和妈妈亲密也会加强。这样,继续尝试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了。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就在生活的日常点滴中,一起加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