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其钢 | 中西音乐关系论

 shuzechi 2017-08-11

西方音乐的发展和普及是与西方的工业化与社会革命同时进行的。随着西方社会的经济,伦理,社会形态对于全世界的影响,西方的音乐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为中心艺术。近十年,有一批中国作曲家在国外走红,这是百年来从未有过的现象。他们不但在技巧上,也在理念上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他们不但对西方音乐有与前人不可比拟的更深的了解,也对本民族的遗产有更深切的爱好。在他们的创作中越来越少前人那种洋和声与土调调的表面结合,而更注重发挥东方文化遗产中的鲜明个性。应当说,发展是积极的。但也不应当忘记,这批中国艺术家搭的也仍是西方音乐的车,没有西方人的认可,他们就几乎没有其他退路。他们以中国艺术家的名义创作,但更多面对的却是西方听众。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这批音乐家与国内受众有一定距离的原因。


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生活中地位的提高,中国音乐和中国音乐家的国际环境也在改善,但我不认为在将来的20年,中西音乐可以平等对话。如果那时的中国人还是认为高雅艺术也必须以文养文,不能为艺术家提供必要的条件,建立持久稳定的委托创作制度,前景照样不容乐观。因为不能赚钱而不学,因为不能赚钱而不教,因为没有实用价值而不予赞助……,最终留下的不会是高雅,只能是低俗。更可怕得是低俗了还以为是高雅。


有生命力的艺术一定是高雅的,高雅艺术的发展是需要大量投资的。伟大的贝多芬,莫扎特如果没人出钱请他们写作,可能早就改行了。现今的巴黎歌剧院,每年法国政府拨款一亿美元,目的是保留传统剧目,推动新创作,吸引国际一流人才。在这个大前提下为法国观众服务。他们是完全不可能盈利的。英国的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他们的理论是,国家的收藏就是每一个公民的收藏,老百姓要看自己的收藏还要钱吗!

西方音乐的发展和普及是与西方的工业化与社会革命同时进行的。随着西方社会的经济,伦理,社会形态对于全世界的影响,西方的音乐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为中心艺术。近十年,有一批中国作曲家在国外走红,这是百年来从未有过的现象。他们不但在技巧上,也在理念上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他们不但对西方音乐有与前人不可比拟的更深的了解,也对本民族的遗产有更深切的爱好。在他们的创作中越来越少前人那种洋和声与土调调的表面结合,而更注重发挥东方文化遗产中的鲜明个性。应当说,发展是积极的。但也不应当忘记,这批中国艺术家搭的也仍是西方音乐的车,没有西方人的认可,他们就几乎没有其他退路。他们以中国艺术家的名义创作,但更多面对的却是西方听众。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这批音乐家与国内受众有一定距离的原因。


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生活中地位的提高,中国音乐和中国音乐家的国际环境也在改善,但我不认为在将来的20年,中西音乐可以平等对话。如果那时的中国人还是认为高雅艺术也必须以文养文,不能为艺术家提供必要的条件,建立持久稳定的委托创作制度,前景照样不容乐观。因为不能赚钱而不学,因为不能赚钱而不教,因为没有实用价值而不予赞助……,最终留下的不会是高雅,只能是低俗。更可怕得是低俗了还以为是高雅。


有生命力的艺术一定是高雅的,高雅艺术的发展是需要大量投资的。伟大的贝多芬,莫扎特如果没人出钱请他们写作,可能早就改行了。现今的巴黎歌剧院,每年法国政府拨款一亿美元,目的是保留传统剧目,推动新创作,吸引国际一流人才。在这个大前提下为法国观众服务。他们是完全不可能盈利的。英国的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他们的理论是,国家的收藏就是每一个公民的收藏,老百姓要看自己的收藏还要钱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